《高中考试地理特训练习含答案——自然灾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考试地理特训练习含答案——自然灾害.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七章 自然灾害(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堰塞湖是由火山喷发、地震等原因引起的山体岩石崩塌,从而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蓄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塌。结合材料和下图,完成第 13 题。1.图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地震B.滑坡C.火山喷发D.洪涝灾害2.关于该堰塞湖的形成是否产生了自然灾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堰塞湖的形成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B.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塌并淹没下游才属于自然灾害C.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塌并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才
2、属于自然灾害D.堰塞湖本身不属于自然灾害,由其产生的洪涝等才属于自然灾害3.当地政府应对堰塞湖危害的正确措施是( )A.紧急撤离图示地区所有居民B.利用堰塞湖发展旅游、航运、发电等产业C.加强对堰塞体的监测,制订并执行应急方案D.使用大量炸药完全摧毁堰塞体(2020 河北唐山摸底)下图是 20112015 年我国旱灾、洪涝、台风三种气象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月际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第 46 题。4.旱灾、洪涝、台风三种气象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分别对应图中的( )A.C.B.D. 5.表示的气象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区域多分布在我国的(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西南云贵川地区C.东北与华北平原 D.东南沿海
3、地区6.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应当包括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和现状、防御原则和目标、易发区和易发时段、防御设施建设和管理以及防御措施等内容。洪水多发区域的政府有关部门最应当加强( )A.交通疏导、积雪(冰)清除、线路维护等准备工作B.对未进行抗震设防建筑物的加固C.海塘、堤防、避风港、避风锚地等的建设D.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堤防等的巡查读我国海河某支流流域图,完成第 78 题。7.下列不属于该河中下游流域多洪涝灾害的原因的是( )A.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C.水库较多D.支流众多8.若图示流域雨季正常时间出现,则下列有关该区域洪涝灾害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淹没村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B.淹没耕
4、地,造成冬小麦减产或失收C.冲毁公路、铁路,导致交通中断D.冲毁供水、供电设施,导致停水停电一名记者报道:凌晨 3 时 10 分,一个沉闷的声音突然响起,从窗外望去,地平线上有耀眼的光出现,大地剧烈地抖动起来,很多人来不及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被埋在倒塌的房屋里。据此完成第 911 题。9.该现象发生的地质灾害属于( )A.泥石流B.地震D.滑坡C.火山喷发10.此灾害( )A.主要发生于海洋边缘地带B.会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C.纯属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无关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会增加其发生的频率11.为减少该灾害的破坏,人们应( ) A.听天由命,无法抗拒B.虔诚祷告,祈求神灵保佑C.灾害发
5、生时尽可能跑出房屋,必要时可跳出窗外D.通过对地质、生物、水文等的观测,对此灾害进行预报图层叠加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空间分析功能,也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结合下图,完成第 1213 题。12.图层叠加分析已被政府部门广泛应用,下列业务最适合用图层叠加分析处理的是( )A.分析家乡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B.界定某工地噪音影响范围C.分析某景点旅客观赏景观的最佳位置D.规划交通高峰时段避开堵车的替代道路13.上图中选定的区域适合建设( )A.大型垃圾处理场B.大型仓储式超市C.汽车加油站D.水源保护区(2020 江苏宿迁期末)某地发生森林火灾,通过对该地卫星影像的分析,绘制出森
6、林大火燃烧示意图(下图),t 至 t 表示火灾的四个阶段。读图,完成第 1415 题。1414.绘制该地森林大火燃烧示意图,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D.数字地球15.下列叙述中,最为合理的是( )A.a 区比 e 区燃烧时间早 B.b 区比 c 区燃烧时间早C.森林大火至 t4 阶段结束D.d 区可能是湖泊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16.(12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西海固”是宁夏南部西吉、海原、固原等国家级贫困县市的统称。1972 年联合国粮食开发署将“西海固”确定
7、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清水河是“西海固”地区的主要河流,该河河水苦涩,矿化度高,一般不能直接饮用。下图为清水河水系分布示意图,下表为某年清水河主要水利工程统计资料表。中型水 小型水 塘库项目机井 水窖库坝数量/个蓄水量8374876438 73114114 3 017 417265858104m3(1)概括“西海固”地区的水资源特点。(4 分)(2)推测该地区水资源利用不当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4 分)(3)该地区家家户户在院落里建有水窖,用来蓄积各种淡水,供人畜饮用。分析夏冬季节水窖淡水的补给来源。(4 分)17.(2018 全国卷,37)(17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8、。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 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1)读上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8 分)(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3 分)(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3 分)(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3 分) 1
9、8.(14 分)2018 年 9 月 17 日,台风“山竹”在广东南部沿海登陆。下图为“山竹”移动路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我国受台风影响的季节主要是 ;当“山竹”移动到图中 B 地时,C 地的风向是 。(4 分)(2)下图中数码分别表示降水、风暴潮、大风、云系,其中表示降水的是 ,表示云系的是 。(4 分)(3)台风往往会带来特大暴雨,这是由旋涡风雨区气流猛烈 所致。(2 分)(4)为了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相关部门应该采取哪些措施?(4 分)19.(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20 年 4 月 23 日,经过 3 万海里左右航行的“雪龙”号和首次出征南极的“雪龙 2”
10、号返回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标志着经历 198 天的风雪考验与斩浪破冰,中国第 36 次南极考察首次“双龙探极”圆满完成。 材料二下图为北极冰川变化示意图。(1)考察船在向南极前进过程中想要随时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什么?(2 分)(2)材料二中图片的获取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此图反映北极冰层面积在 ,主要原因是 ;动态监测并预测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和 。(5 分)(3)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了北极熊的生存,请设计一个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北极熊生存状态的具体方案。(5 分)第七章自然灾害13.1.B 2.A 3.C
11、第 1 题,据图观察,堰塞体出现在狭窄的谷口,与 9 月 11 日图相比,9月 13 日图中谷口的等高线变稀疏,这种变化应是由山体滑坡引起的。因此,图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滑坡。第 2 题,图中堰塞湖形成后淹没了一个城镇,因此,此次堰塞湖的形成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第 3 题,堰塞体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塌。因此,当地政府应对堰塞湖危害的正确措施是加强对堰塞体的监测,制订并执行应急方案。46.4.A 5.D 6.D 第 4 题,据图可知,灾害的救助应急响应在我国几乎每个季节都会出现,灾害应为旱灾;灾害的救助应急响应在夏季占比最大,而我国夏季降水最多,洪涝灾害多,故灾害应为洪涝;灾害的救助应急响应集
12、中在夏秋季节,出现时间较灾害晚,应为台风。故选 A。第 5 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表示的气象灾害为台风,而我国受台风影响较大的地区为东南沿海地区。故选 D。第 6 题,加强交通疏导、积雪(冰)清除、线路维护等准备工作是应对冰雪灾害的措施;加强对未进行抗震设防建筑物的加固主要是应对地震灾害的措施;加强海塘、堤防、避风港、避风锚地等的建设是沿海地区应对台风灾害的措施;洪涝灾害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所以要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堤防等的巡查,D 正确。故选 D。 78.7.C 8.B 第 7 题,该河中下游流域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降水集中在夏季;支流众多,上游来水量大。水库有
13、调蓄洪水的作用,水库较多不易发生洪涝灾害。故选 C。第 8 题,洪涝灾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等,但图示流域的雨季正常出现的时间为 7、8 月,此时冬小麦早已收割完毕,故不会造成冬小麦减产或失收。故选 B。91.B 10.B 11.D213.12.A 13.D 第 12 题,根据图中图层信息可知,地质图、人口密度图、交通图和植被图,这四种图层信息进行叠加,可以推导出最适宜的选址目的地,故分析家乡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最适合用图层叠加分析处理,A 正确。第 13 题,大型垃圾处理场一般布局在人口较少、荒地较多的地区;大型仓储式超市、汽车加油站要求交通便利,应该靠近交通要道;人口
14、密度小、远离主要道路、植被保护好的地区有利于水源保护区建设。故 D 正确。1415.14.A 15.D 第 14 题,该示意图的绘制是建立在对该地卫星影像的分析基础上的,要获取卫星影像需要采用遥感技术,而森林火灾示意图的绘制及其呈现需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故选 A。第 15 题,读图可知,a、e 两区开始燃烧的时间都是 t3,A 错;b 区开始燃烧时间为 t ,c 区开始燃烧时间为 t ,c 区比 b 区燃烧时间早,B 错;t 阶段 a、b、c、e 四424区仍处于燃烧阶段,说明森林大火还未结束,C 错;d 区离燃烧区域距离近,但始终没有起火,说明 d 区可能是湖泊。故选 D。16.解析:第(1
15、)题,先总体概括再具体描述“西海固”地区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同时还要注意结合材料指出其水质的特点。第(2)题,主要考查常见的生态问题及其成因。考生结合材料与图表展开分析该地区水资源利用不当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即可。第(3)题,夏季“西海固”地区降水较多,可蓄积雨水;冬季温度低,可蓄积冰块与积雪。注意此处为“水窖”,而非“水井”,主要用来储藏从别处运来的淡水,地下水较少。答案:(1)水资源总量(和人均)少(贫乏);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时间分配不均匀,季节(和年际)变化大;矿化度高,水质差。(2)干旱地区盲目扩大耕地灌溉面积,易造成土地荒漠化;引用河水灌溉和只灌不排,易造成土地盐碱化;大量开
16、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3)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可以蓄积雨水(地表径流);冬季河流结冰,可开凿河冰,放入水窖,冰融化后使用;可蓄积少量的积雪。17.解析:该题主要考查龙卷风湿热气团的源地及其形成原因、地形对龙卷风形成的影响、美国中部春季高发的原因以及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原因。第(1)题,据图可知,龙卷风的湿热气团主要来自墨西哥湾。该湿热气团与来自高纬度干冷气团在美国中部平原相遇,湿热气团被迫抬升;湿热气团在抬升过程中,空气受冷凝结,进一步释放热量,加剧了地表气温的上升,使温热气团抬升增强。水平气压梯度力使空气由气旋周围向中心辐合运动,地转偏向力则使空气流动方向向右偏转,形成
17、逆时针运动的涡旋。第(2)题,该地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因此地表摩擦力相对较小,气旋所受到的阻挡作用小,利于气旋发展;该平原向北延伸至北极附近,南至墨西哥湾,面积广大,冷、暖气流受到的阻挡作用小,可顺利在该地区相遇,形成剧烈的抬升气流。第(3)题,该地地处中低纬度地区,北美大 陆内部,春季气温回升快,加剧气流的上升;由于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差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加,促使冷、暖空气在此交汇更加频繁且强度更大。第(4)题,龙卷风之所以被人们高度关注是因为其气象景观壮观,独特;该景观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局限于北美大陆中部,地域性强,在其他地区难以见到;龙卷风来临时带来大风、沙尘,能够摧毁房屋、
18、大树、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危害大,故受到人们的关注多。答案:(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抬升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一步抬升空气。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水平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4)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破坏力大,对生命财产
19、构成巨大威胁。18.解析:第(1)题,我国受台风影响的季节主要是夏秋季节;读图分析,当“山竹”移动到图中B 地时,C 地位于台风中心的西北侧,根据风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在北半球向右偏转的原则,C 地吹西北风或偏北风。第(2)题,台风带来的降水可增加径流、缓解旱情、洗刷浮尘,因此表示降水;云系可缓解高温,因此表示云系。第(3)题,台风中心为低压,盛行上升气流,空气在上升过程中因温度降低而成云致雨。第(4)题,措施主要从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和提高防灾减灾意识角度分析。答案:(1)夏秋季节西北风(偏北风)(2)(3)上升(4)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等等。19.解析:第(1)题,考察船在向南极前进过程中想要随时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第(2)题,利用遥感技术获得的资料,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相关的数据模型,能够显示极地冰川的变化并预测其变化趋势。第(3)题,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实时对北极熊的行踪进行监测,可了解北极熊的移动轨迹和生存状态。答案:(1)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遥感技术缩小全球变暖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3)给北极熊佩戴装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信号发射装置的项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信号发射装置每天都向卫星发送信号,科研人员利用互联网查询并记录项圈的移动轨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