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论文:促进儿童读写经验发展的策略.docx
《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论文:促进儿童读写经验发展的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论文:促进儿童读写经验发展的策略.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论文:促进儿童读写经验发展的策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多次提及“经验”一词,如“要善于总结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要能尝试根据语文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等。儿童语言学习主要包括读与写这两个方面,所以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读”的经验与儿童“写”的经验。在具体形式上,儿童的“读”,不仅指文字阅读,还包含了用眼观察、用耳倾听、用心感受等形式的“读”;儿童的“写”,不仅指书面表达,还包含了用述说、扮演、绘画等形式来表达。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儿童读写经验的发展是从积累语言材料开始的,通过语言知识的学习及迁移运用而实现,
2、并以较好的语用能力为表征。为了更好地促进儿童读写经验的发展,我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思考与行动。一、在语境中积累语言材料新课标明确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其实,语言材料积累并不是新课标首倡的,而是各时期不同版本课程标准的共同要求。语言材料的积累,不能处于死记硬背的“浅层学习”状态。惯常的理解中,积累语言材料就是多读、多背、多抄、多默。不少教师也会配合“摘抄好词佳句”“日积月累”等作业巩固,或开展“成语接龙”“诗歌朗诵”“美文赏析”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积累语言材料。不过,这种“语言搬运工”式的做法往往事倍功半,学生遗忘率很高。最终这些
3、语言材料并没有多少留存在学生的记忆中,更遑论读写经验的发展。从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来看,默写生字新词、摘抄成语、常用句式、总结文章结构模式等语言材料积累形式,都属于“记忆”层面,是低阶状态。而经验,是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体会、感受、知识、技能的集合。儿童读写经验是指儿童在读写实践过程中得到的对语言运用的体验和感受。读写经验发展不是简单地认更多的字、记更美的词句,也不是背更多的语言材料,而是积累更多的语言运用的经验,而这种经验一定是在具体读写语境中生成的。因此我认为,语言材料的积累要关注读写语境,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好词佳句背后的读写逻辑,即读者该如何理解这句话,以及作者是如何表达这层意思的,这样
4、就能使语言材料的积累上升到“分析”“评价”的高阶层次。例如,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课后习题要求学生感受“幽深的雾蒙蒙的”“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浓浓的苦苦的”等修饰性短语,并摘抄整句。仔细揣摩这三个短语就会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连续使用修饰性词语。首先,在此处的语境中,只用一个修饰语不能准确地营造氛围。不管是“幽深的树林”,还是“雾蒙蒙的树林”,都不如“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的表达准确且丰富。其次,连续修饰的一句,与分两句描写相比,更显意境连贯,一气呵成。如“我只闻到浓浓的草木气息,还夹杂着苦苦的味道”,与课文原句相比,明显拖沓。最后,连续修饰的写法能突出人物的形象,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
5、感。正因为“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才需要“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正因为“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所以作者“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这些都突出了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熟悉。此外,为什么不写“像树桩一样的父亲”,也不写“像电线杆一样的父亲”,而是“像树一样兀立的父亲”,显然,在作者的眼中,父亲已经像树一样,与树林融为一体,成了树林的一部分。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体悟“单修饰”和“连续修饰”的表达效果,使他们感受到:在一定的语境中,恰当使用连续性的修饰短语,能使表达既凝练又丰富,更能突出描写对象的特点。如此,语言材料的积累便从“记忆”上升到“分析”“评价”的高阶层次,学生的读写经验,也会
6、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二、在读写实践中学习语言知识语言知识是在大量的语言运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读写经验发展的基础。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的编排体系,每个单元安排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点为教学基本要素编排教学体系。这样的编排,以语文要素来明确要学习的语言知识,改变了以往语文教材靠教师个人经验自行选择应该教哪些语言知识的现象。有的语文要素是语言知识的直接呈现,如“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等,属于陈述性语言知识;有的语文要素指向语文学习的具体方法,如“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等,属于程
7、序性语言知识;有的语文要素指向某类学习方法,需要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如“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学习提高阅读的方法”等,属于策略性语言知识。不管是哪类语言知识,如果只学不用,都不会转化为读写经验。对于阅读教学而言,学生即使学习了各种阅读的方法与策略,仍可能不会阅读。习作教学亦如此,大部分学生虽然明了选材、布局、中心主题、表达手法等写作知识及其重要性,却依然难以指导自己的写作行为。这种“知道却做不到”的现象背后,和他们缺乏读写实践有密切关系。如果没有相应的读写实践,学生学到的语言知识往往难以“消化”。即使能理解概念化的语言知识,也很难将这些语言知识转化为读写能力,更难以实现读写经验的发展
8、。其实,语文知识的学习不总是先学后用,更多的情况下是边学边用,“应用语文知识和学习语文知识是相互交织的”,而且需要长期的应用实践。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提出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学生学习批注方法后,在阅读时基本能自主批注,边学边用。而积累“边阅读边批注”的读写经验,可能需要在后续几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反复实践,甚至还要将有关方法持续训练几个学期。此外,新的语言知识,要与学生已有的读写经验相链接,让学生“用得出”,否则难以转化为读写经验。有学者指出,现代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原因,是将语文课上成一门学理性课程,将阅读和习作知识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这不仅背离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也超出了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新课 解读 实践 论文 促进 儿童 读写 经验 发展 策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