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数据库概述.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2章 数据库概述.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 数据库概述.pptx(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SQL-ServerSQL-Server第二第二章章 数据库设计概述数据库设计概述22.1数据库系统的组成2.2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2.3数据库设计概述2.4数据库需求分析2.5数据库的概念设计2.6数据库的逻辑设计2.7数据库的物理设计2.8数据库的实施、运行与维护2.9数据库设计案例第二章第二章 数据库设计概述数据库设计概述32.1 2.1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的组成的组成1.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集中控制之下,按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起来的、相互关联的数据的集合。2.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men
2、tSystem,DBMS)组织与存储数据维护与获取数据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DB2、Sybase、MySQL、Access、SQLServer等42.1 2.1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的组成的组成3.数据库应用系统(DatabaseApplicationSystem,DBAS):是基于数据库所建立的应用;它通常包含一组应用程序。52.1 2.1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的组成的组成4.数据库系统DBS(DataBaseSystem):组成: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计算机软硬件设计、实现、使用、维护这些系统的人员数据库系统的组成62.22.2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数据库系统的
3、三级模式结构为了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数据,提高数据库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人们为数据库设计了一个严谨的体系结构,这就是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即: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7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应用应用1 1外模式外模式/模式映射模式映射模式模式/内模式映射内模式映射外模式外模式-用户级用户级模式模式-概念级概念级内模式内模式-物理级物理级数据库数据库内模式内模式模模 式式应用应用2 2应用应用n n外模式外模式1 1外模式外模式m m外模式外模式1 1全局视图全局视图存储视图存储视图用户视图用户视图2.2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8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或概念模式)*数据库中
4、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综合了所有用户的需求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概念模式概念模式/逻辑模式逻辑模式/模式模式外模式外模式/子模式子模式/用户模式用户模式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外模式的地位:介于概念模式与应用之间*概念模式与外模式的关系:一对多*外模式与应用的关系:一对多外模式的用途*保证数据库安全性*每个用户只能看见和访问所对应的外模式中的数据内模式内模式/存储模式存储模式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
5、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11三级模式间的关系DBMS在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二级映射功能,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与物理独立性。外模式外模式/模式映射模式映射模式模式/内模式映射内模式映射保证了数据与程序间的逻辑独立性保证了数据与程序间的逻辑独立性 确保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确保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12三级模式-示例132.32.3 数据库设计概述数据库设计概述数据库设计的方法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数据建模142.3.1 2.3.1 数据库设计的方法数据库设计的方法新奥尔良方法。基于E-R模型的数据库设计方法。基于3范式(3NF)的数据库设计方法
6、。ODL(ObjectDefinitionLanguage)方法。152.3.2 2.3.2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数据库设计过程一般包括:(1)需求分析(2)概念设计(3)逻辑设计(4)物理设计(5)实施(6)运行及维护16n现实世界现实世界事物事物特征特征全体全体关联关联n计算机计算机世界世界数据项数据项记录记录文件文件数据模型数据模型n信息世界信息世界实体实体属性属性实体集实体集联系联系概念概念模型模型数据模型数据模型u三个世界-数据处理的三个阶段2.3.3 2.3.3 数据建模数据建模17概念模型对数据进行综合、抽象和归纳,构建信息世界的概念模型数据模型将信息世界的概
7、念模型转换为计算机世界的数据模型。两级抽象的建模过程两级抽象的建模过程u概念模型与数据模型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两级抽象描述,概念模型是基础,数据模型由概念模型导出18不同阶段所需创建的模型(1)需求分析(2)概念设计-建立概念模型(3)逻辑设计-建立逻辑数据模型(4)物理设计-在此过程中还会建立物理数据模型(5)实施(6)运行及维护192.4 2.4 数据库需求分析数据库需求分析2.4.1需求分析的任务信息要求处理要求安全性要求完整性要求202.4 2.4 数据库需求分析数据库需求分析2.4.2需求分析的方法(1)调查组织机构情况。(2)调查各部门的业务活动情况。(3)在熟悉了业务活动的基础
8、上,协助用户明确各种要求。(4)确定应用系统的边界。212.5 2.5 数据库的概念设计数据库的概念设计n概念模型nE-R图222.5.12.5.1概念模型概念模型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分的事物,可为抽象事物。属性:实体或联系所具有的特性。码(关键字):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域:某个属性的取值范围。概念模型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化结构。232.5.12.5.1概念模型概念模型实体型和实体值实体型就是实体的结构描述,通常是实体名和性名的集合。学院(学院编号,学院名称,学院电话,学院地址)实体值就是一个具体的实体,它是属性值的集合。(01,生命学院,027-875
9、41111,东11-8楼)实体集:由同一类型的实体构成的集合称为实体集。联系:实体之间及其内部的关联(对应)关系。24n实体间的联系类型常见的有三种:一对一一对一一对一对多多多对多多对多2.5.12.5.1概念模型概念模型25班班长长任职任职班班级级1 11 11:11:12.5.12.5.1概念模型概念模型一对一:一对一:A实体集中的每个实体至多可以和实体集中的每个实体至多可以和B实体集中的一实体集中的一个实体相关联,同样,个实体相关联,同样,B实体实体集中的每个集中的每个实体也至多实体也至多可可以以和和A实体实体集中的一个实体相集中的一个实体相关联,则关联,则A,B之间的关联之间的关联关系
10、为一对一的联系。关系为一对一的联系。湖北湖北湖南湖南河北河北河南河南四川四川长沙长沙郑州郑州武汉武汉济南济南成都成都省份集合省会集合261:n1:n班级班级拥有拥有学生学生2.5.12.5.1概念模型概念模型1 1n n一对多:一对多:A实体集中的每个实体可以和实体集中的每个实体可以和B实体集中的多个实实体集中的多个实体相关联,反过来,体相关联,反过来,B实体实体集中的每个集中的每个实体至多实体至多可以可以和和A实体实体集中的一个实体相集中的一个实体相关联,则关联,则A,B之间的关联关之间的关联关系为一对多的联系。系为一对多的联系。湖北湖北湖南湖南河北河北河南河南四川四川长沙长沙郑州郑州武汉武
11、汉宜昌宜昌成都成都湘潭湘潭省份集合城市集合27学生学生学习学习课程课程m mn nm:nm:n2.5.12.5.1概念模型概念模型多对多:多对多:A实体集中的每个实体可以和实体集中的每个实体可以和B实体集中的多个实实体集中的多个实体相关联,反过来,体相关联,反过来,B实体实体集中的每个集中的每个实体也可以和实体也可以和A实体实体集中集中的多个的多个实体相实体相关联,则关联,则A,B之间的关联关系之间的关联关系为多对多的联系。为多对多的联系。张三张三李四李四王五王五赵六赵六钱七钱七C语言语言网络网络数据库数据库数据结构数据结构VB教师集合课程集合28多元联系:当某个联系涉及到两个以上实体集时,此
12、时的关联关系称为多元联系2.5.12.5.1概念模型概念模型课程课程讲授讲授教师教师参考书参考书1mn供应商供应商提供提供项目项目零件零件mnp29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实体-联系方法(E-R方法)实体型:用矩形表示,框内写明实体名。属性:用椭圆表示,并用无向边和相应实体相连。联系:用菱形表示,框内写明联系名,并用无向边和有关实体相连,在无向边旁标明联系的类型。姓名姓名学习学习学生学生课程课程mmnn2.5.2 E-R2.5.2 E-R图图学号学号性别性别课程编号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程性质成绩成绩30E-R模型设计过程:根据局部应用设计局部E-R图将各局部E-R图集成对集成后的E-
13、R图进行优化处理(比如:属性、命名、结构等冲突的处理)31学生管理系统数据库部分E-R图2.5.2 E-R2.5.2 E-R图示例图示例入学入学学院学院学院编号学院编号学院名称学院名称学院电话学院电话学院地址学院地址学生学生学号学号姓名姓名性别性别专业班级专业班级1n出生日期出生日期入学时间入学时间学制学制籍贯籍贯322.6 2.6 数据库的逻辑设计数据库的逻辑设计数据模型的三要素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简介关系模型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33概念模型转换为数据模型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和内容:第一个问题:概念模型中-实体及联系的属性、属性的数据类型、实体间联系的实现方法?即:数据结构第二个问题:属性
14、取值限制。即:数据的约束条件完整性规则第三个问题:应用中会对数据进行的处理。即:数据操作将数据模型中的数据结构、数据的约束条件和数据操作合称为数据模型三要素。2.6.12.6.1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模型的三要素34数据模型数据模型常见的数据模型:目前成熟的数据模型面向记录的模型层次模型:以“树结构”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网状模型:以“图结构”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关系模型:以“二维表”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面向对象的模型352.6.2 2.6.2 层次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简介模型和网状模型简介1.层次模型数据库系统中最早出现的数据模型,以树形结构来表示实体及其之间的联系(1:n)。校部校部学院学院A系系A学
15、院学院B系系B系系C系系D系系E学校组织结构图学校组织结构图362.6.2 2.6.2 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简介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简介2.网状模型以有向图结构表示实体及其之间的联系(m:n)。课程、学生、选课课程、学生、选课372.6.3 2.6.3 关系模型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的基础上的,主要特征是用二维表格表达实体和实体间的联系学号姓名性别外语语种班级编号0308120301张 彦男英语030812030308120302梁 良男英语030812030308120303徐 婧女英语0308120303081203014赵苹芳女英语03081203382.6.3 2.6.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2章 数据库概述 数据库 概述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