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检测七年级 历史(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 80 分)说明:1. 本试题分为第 卷和第卷两部分,共 44 题。第 卷为选择题, 共 40 小题, 40 分;第卷为材料解 析题,共 4 小题, 40 分。2. 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第卷(共 40 分)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 分, 共 4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发现包括 10 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 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 灰烬可达 4 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
2、据此可知,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保留了某些猿的特征 会人工取火已经学会原始狩猎A B C D2万古江河一书中讲道: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 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 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据此,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 线是A学会保留火种 B原始农业的兴起C群居生活的出现 D打制石器的使用3河姆渡人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虫兽较多。因此, 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式样是4“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 错居,各去小异而 存大同,渐 化合以成一族之形, 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材料中,使华夏民族“合以成一族” 的是A尧、舜
3、、 禹 B盘古、女娲 C炎帝、黄帝 D黄帝、蚩尤5下列人物中,具有“部落联盟首领”与“奴隶制国家国王”双重身份的是A尧 B黄帝 C舜 D禹6桀是夏朝最后一个君主,奢侈而暴虐,他搜刮民财,建造华丽的宫殿,终日饮酒作乐。民众不堪忍受, 甚至发出宁肯与他同归于尽的怒吼。从中可得出夏亡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的反叛 B统治者残暴, 失去民心C“国人暴动” D少数民族的入侵7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从处开始,中国历史开 始进入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8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 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4、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9博物馆中的讲解员说:“这是世界上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它应是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立人像 D编钟10甲骨文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 下列选项中不可能被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是A商王室占卜活动 B禹传子,家天下C盘庚迁殷 D 日食、月食11右下图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该图解读最准确的A分封制已经瓦解B兼并战争连绵不断C社会动荡不安D周王室地位下降12“他对内整顿朝政, 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成 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
5、这里的“他”是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13下列是描述公元前 350 年生活在咸阳某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粮食丰收, 政府免除他的徭役C他因才能出众, 被国君赏识, 直接派到某县任职D后来, 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成为大富翁14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 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 勇于公战, 秦成为第一大强国”。材料中“秦国新法”反映的是A分封制 B商鞅变法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15“东流不尽秦时水, 润泽天府两千年”称赞的是战国时期哪项工程?
6、A郑国渠 B灵渠 C都江堰 D长城16老子被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下列选项与老子主张相符的是A“仁者爱人”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兼爱”“非攻” D“知彼知己者, 百战不殆”17某同学在期中考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 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爸 爸、妈妈、爷爷的言论分别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A兵家、儒家、道家 B法家、儒家、墨家C法家、儒家、道家 D墨家、道家、儒家18据史记 秦始皇本纪记载, 始皇二十八年(前 219),秦始皇东巡,“上泰山, 刻所
7、立石,其 辞曰:皇帝临位, 作制明法, 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 初并天下,同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 登兹泰 山,周览东极”。由于石碑历经风雨沧桑, 其上文字已无法辨认,后人在泰山脚下立无字碑纪念,如 能把秦始皇当年刻石复原,石碑上的文字应该是A甲骨文 B小篆 C楷书 D行书19人们这样赞颂秦始皇功绩“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 一家天下”“一家天下”的意义不包括A结束了春秋战国的纷争局面 B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C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D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20下图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部分目录, 根据目录内容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第 9 课 秦统一六国第 10 课 第 11 课 第
8、12 课 第 13 课 第 14 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东汉的兴衰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中国文明的起源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21“楚河汉界”,是秦朝灭亡后的楚汉争新时期的历史典故。楚、汉两方曾在荥阳展开长达四年(从前 205 年到前 202 年) 的争夺战,后双方相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从词条得到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楚汉争霸是为争夺帝位而展开的 B楚汉争霸的双方是陈胜吴广C仍属于农民起义的性质 D胜利者建立了东汉22小彬同学在搜索网站输入“公元前 209 年”“王侯将
9、相宁有种乎”“大泽乡”等关键词, 出现的搜索 结果最有可能是A三家分晋 B黄巾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八王之乱23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说明秦 朝A社会治安混乱 B人民素质不高 C赋税非常沉重 D刑法极为严酷24据史记记载,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 辄弛(放弃) 以利 民”。该材料说明了汉文帝A注重以农为本 B废除严刑峻法 C提倡节俭治国 D减免徭役赋税25学习历史, 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 公元纪年把每 100 年叫做一个“世纪”。习惯上每个世纪头 20 年
10、叫某世纪初, 最后 10 年又叫某世纪末。据此刘邦于公 元前 202 年建立汉朝,时间上应该表述为A公元前3世纪初 B公元前3世纪末 C公元前2世纪初 D公元前2世纪末26西汉早期, 为了恢复社会经济发展, 稳定社会局势, 汉高祖与汉文帝、汉景帝连续几代帝王都采取了 一系列相应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相同点是都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都吸取了秦亡的教训, 轻徭薄赋都让士兵还乡务农 都加强思想控制A B C D27近代历史学家蔡东藩评论:“汉武诸将, 首推卫霍,一舅一甥, 其出身相同,其立功又同,亦汉史中 之一奇也”。卫、霍二人相同的“立功”是A尊崇儒术 B北击匈奴 C平定叛乱 D修筑长城28汉朝规定,凡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青岛市 南区 2022 2023 学年 年级 学期 期末 历史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