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泰山中学2017届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泰山中学2017届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泰山中学2017届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泰山中学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题,每题1分,共2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序号填在答题纸上)1如图是“丙申A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B黄帝建立了我国历史第一个奴隶制国家C黄开始实行分封制D黄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的创始人2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A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B三公儿卿C三省六部制D分封制3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
2、之家”这段材料说明()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4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A废除旧贵族的特权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C奖励耕战富国强兵D推行县制治理地方5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防洪灌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会通河C灵渠D江南河6CCTV1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获得广大观众的喜爱的节目。它使传承华夏文明的信念得以凝聚,汉字书写美德的观念得以传递。下列有关中国文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夏朝建立并发明了文字B秦朝的“书同文”对文字的规范化
3、使用有重要意义C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D今天的汉字是从商朝的甲骨文发展而来7“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歌曲六尺巷唱出了包容精神与礼让美德。这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8秦始皇统治的十年间,他到最重要的地区巡游不下五次,最后一次持续了约10个月,体现了他对新版图的自豪感,也说明了他的勤政他在巡游时乘坐的“车”在官方文件中的写法是()ABCD9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A洛阳B咸阳C长安D北京10著名史学家郭沫若
4、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A废分封B颁布推恩令C焚书坑儒D八股取士11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从哪一位皇帝开始()A秦始皇B汉武帝C孝文帝D唐太宗12博物志记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故名安石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A引进果树品种B推动经济交流C加强友好交往D寻求军事联盟13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5、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汉武帝采取的下列措施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A派张骞出使西域B设置“十三州部”C颁布“推恩令”D反击匈奴142015年3月,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景与行动,旨在重开“丝绸之路”关于古代“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A东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B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C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D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15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水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16恩格斯曾指
6、出:“比较野蛮的征服者,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够印证他这一论断的是()A商鞅变法B秦统一六国C文成公主入藏D北魏孝文帝改革17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适应民族融合的趋势B学习汉族文化C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D增加财政收入18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又据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研读上述材料得出的科学结论是()A造纸术诞生于西汉B蔡伦发明了造纸术C东汉时期是造纸技术发明和改进的重要时期D两汉时代,纸是唯一的文书用品19下列关于历史说法错
7、误的是()A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朝B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春秋时期最富强的国家C古代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西汉D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汉族文化20“他在位期间成功在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的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物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C隋文帝D唐太宗21“这种权力的三分以及高官们在各自机构内分享领导权的做法,确保了皇帝以下高层官僚的分权和制约。”费正清的这段话主要评价的是()A世袭制B郡县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22
8、有人曾作诗称赞唐太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诗中的“长策”是指()A完善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一步B医治战争创伤,实行休养生息C善用小恩小惠,骗取百姓服务到白头D处理好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使其首领乐为己用23以下路线图反映的史实应该是()A张骞出使西域B昭君出塞C文成公主进藏D玄奘西游24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是江苏省产业经济最活跃的地带。请问四城市处在下列哪段运河上()A永济渠B江南河C通济渠D邗沟25“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文中的“伟大僧人”是指()A张骞B玄奘C鉴真D郑和26历史上的秦始
9、皇、汉武帝、唐太宗的相同点是()A都是开国皇帝B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D都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24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27材料一:感谢天子封我为诸侯!是您分给了我们土地、平民和奴隶,我们坚决效忠天子!向您纳贡,帮你驻守边疆,随时听候你的调遣。材料二:在西汉,设专属官监察地方,以“六条问事”,对州部内所属各郡进行监督。在京师设大员负责监察除三公以外的朝廷百官和京师近郡犯法者。 汉书材料三:“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材料一是某位学生编写的历史故
10、事独白。据此判断,他是为哪一制度编写的独白?该制度后来被什么制度所取代?(2)材料二中“在京师设大员”是指什么?秦朝哪一个官员的职能与它相似?(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是创立于哪一个朝代的什么制度?(4)19世纪中期美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该问题的解决对美国发展最主要作用是什么?(5)从古至今,从中国到世界,为什么都注意维护国家的统一?28材料一 “汉承(继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为了巩固统治,刘邦分封诸侯异姓王、同姓王,随着封国的发展,出现“尾大不掉”之势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王国事实上变成了和中央直接统辖的郡一样的政权。材料二: 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
11、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承秦制”具体是指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什么政治制度?“有所损益”主要是指西汉初年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何变化?(2)材料二中的“臣”是谁?用准确的词句概括这个建议,并简述其实施产生的影响。(3)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29材料一:中国与中亚五国联合为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提交文本的时间定在2013年2月1日。丝绸之路是世界上路线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化线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材料二: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
12、沟、江南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材料三:“苏湖熟,天下足。”材料四: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阻断了东西方陆路贸易的通道,对过境商品征收重税,欧洲人希望寻找一条绕过地中海通往东方的新商路。到17世纪初,西欧的商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哪一历史事件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在古代,“丝绸之路”就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曾经造福东西方人民。请举两个例子说明。(2)材料二中的运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扬州位于该河的哪个河段。(3)材料三表明我国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与材料二有关系吗?请说明理由。(4)材料四中贸易
13、中心是在什么事件后由原来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的?2016-2017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泰山中学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题,每题1分,共2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序号填在答题纸上)1如图是“丙申A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B黄帝建立了我国历史第一个奴隶制国家C黄开始实行分封制D黄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的创始人【考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分析】本题考查了“人文始祖”黄帝【解答】人们祭奠黄帝主要是因为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称黄帝为“人
14、文始祖”故选A2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A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B三公儿卿C三省六部制D分封制【考点】西周的分封制【分析】本题考查分封制【解答】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部落时代五帝时期和夏商两朝;封建时代周朝;郡县时代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故选D3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15、:“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考点】商鞅变法【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认识【解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联系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中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触及到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商鞅最后惨遭车裂而死故说明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甚至会付出沉重代价故选D4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确立起
16、决定作用的是()A废除旧贵族的特权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C奖励耕战富国强兵D推行县制治理地方【考点】商鞅变法【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影响【解答】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变法使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A、C、D虽为商鞅变法的内容,但不合题意故选B5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防洪灌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会通河C灵渠D江南河【考点】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分析】本题考查都江堰【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
17、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故选A6CCTV1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获得广大观众的喜爱的节目。它使传承华夏文明的信念得以凝聚,汉字书写美德的观念得以传递。下列有关中国文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夏朝建立并发明了文字B秦朝的“书同文”对文字的规范化使用有重要意义C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D今天的汉字是从商朝的甲骨文发展而来【考点】文字的演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识【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商朝时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今天的汉字是从商朝的甲骨文发展而来,故A与史实不符;BCD
18、都符合史实故选A7“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歌曲六尺巷唱出了包容精神与礼让美德。这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考点】百家争鸣【分析】本题考查孔子及其思想主张【解答】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歌曲六尺巷歌词唱出了包容精神与礼让美德,这体现了儒家思想故选B8秦始皇统治的十年间,他到最重要的地区巡游不下五次,最后一次持续了约10个月,体现了他对新版图的自豪感,也说明了他的勤政他在巡游时乘坐的“车”在官方文件中的写法是()ABCD【考点】秦
19、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分析】本题考查秦始皇统一文字的相关知识【解答】秦朝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A是甲骨文,B是小篆,C是隶书、D是行书秦朝时的官方文件应该是采用小篆书写,故B正确故选B9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A洛阳B咸阳C长安D北京【考点】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统一中国的知识点【解答】咸阳是秦国的国都,秦灭六国,建立秦朝后,仍然定都于咸阳故选B10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
20、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A废分封B颁布推恩令C焚书坑儒D八股取士【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焚书坑儒【解答】由题干的关键信息“书籍被烧”可知,这是秦始皇实行的焚书坑儒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故选C11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
21、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从哪一位皇帝开始()A秦始皇B汉武帝C孝文帝D唐太宗【考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分析】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解答】汉武帝把各地学者召集到长安,询问治国方法,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建议汉武帝排斥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位治国的指导思想,汉武帝采纳了这个主张,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所以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从汉武帝开始故选B12博物志记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故名安石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A引进果树品
22、种B推动经济交流C加强友好交往D寻求军事联盟【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张骞通西域的知识点,应把握张骞通西域的目的【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为联络西域的大月氏人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故选D13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汉武帝采取的下列措施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A派张骞出使西域B设置“十三州部”C颁布“推恩令”D反击匈奴【考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分析】本题考查了汉武帝大一统推恩令【解答】题干给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汉武帝采取的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措施是推恩令为加强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扬州市 宝应县 泰山 中学 2017 九年级 第二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