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教学案-专题三近代化的探索.docx
《河南省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教学案-专题三近代化的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教学案-专题三近代化的探索.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三近代化的探索(中考22题常考)线索中国近代化的概况含义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经济、政治、思想等各个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背景(1) 政治方面: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2)经济方面: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进一步发展;西方先进技术传入。(3)思想方面:西方民主、平等思想传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掀起思想解放运动。(4)社会意识: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探索主要内容(2)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实现政治民主化,由封建专制向民主政治过渡。(近代化的保证)
2、(3)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思想文化,思想获得解放。(近代化的首要条件)(4)社会生活的西方化、文明化:封建陋习被废除,近代新式教育兴起,新式交通工具及通讯工具等出现。社会生活逐渐体现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观念(近代化的表现)目标(任务)实现近代化必须解决两大问题:(1)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这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基础);(2)社会的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这是近代化的目的、要求)特点(1) 经历了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的过程,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与西方近代化发展历程相反)。(2)中国的近代化过程就是中国人民不断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过程。(3)
3、探索过程艰难曲折阻碍因素(过程艰难曲折的原因)(1) 经济领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2)政治领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与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战争和革命不断发生,政局动荡。(3)思想领域: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有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无法充分认识国情,形成科学的指导思想线索近代化起步的三个阶段、四件大事(P97)线索中国各个领域的近代化项目概况经济背景(1)政治:西方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渐解体史实影响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推动了
4、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客观上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认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发展缓慢,但总体上仍是不断发展的;振兴民族经济的基本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振兴民族经济要善于抓住有利的国际环境;政府的支持有助于振兴民族经济;发展经济要以科技为先导政治背景(1)政治:清政府在抵抗列强侵略的战争中屡战屡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2)经济:中国经济近代化的探索促进了政治近代化的探索。(3)思想:西方先进思想传入,促进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有识之士开始反思中国政治制度的弊端。(4)阶级: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
5、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史实影响促进了中国政治的民主化,改变了人们的政治观念;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资产阶级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思想文化整体特征近代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的过程,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改造中国社会的思想武器(由故步自封转变为向西方学习)史实影响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促进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为政治近代化奠定了思想基础外交表现(1)晚清时期: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通过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特权;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负责办理对
6、外交涉以及通商、海关等事务;洋务运动期间,开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等,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翻译人才,为外交服务;1901年,列强通过辛丑条约要求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2)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中华民国成立后,将清朝外务部改组为外交部,并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来换取列强对南京临时政府的支持。(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5年,袁世凯接受了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签署九国公约,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4)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42年,中国与美、英、苏等26个国
7、家的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1945年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1945年,联合国正式成立,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认识(1)从整体上看,近代中国的外交地位有逐渐提高的发展趋势,但整体上仍是弱国外交。(2)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始终是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3)一个国家强大的综合实力是其外交的坚强后盾,综合国力决定其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军事史实(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采用西式兵操练兵;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到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初步建成。1885年
8、,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军事近代化、国防近代化的进程。(2)戊戌变法时期: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但由于变法失败,并未实施。(3)清朝末期:1895年,袁世凯以德国军制为蓝本,编练新军,这是中国近代新式陆军创建的先河。1901年,清政府下令正式编练新军。(4)国民革命时期:1924年,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1925年,国民革命军成立。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建设:(P105)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保卫了国家主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军事保障认识国防是国家利益和民族安全的根
9、本保证,它维系着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幸福、民族的尊严和社会的进步;雄厚的经济实力、稳定的政局、开明的政治、先进的武器装备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因素海防与海军原因两次鸦片战争中,侵略者都是自海上入侵中国,清政府战败之后被迫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史实(1)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筹建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2)在1894年的黄海海战后,清政府丧失了黄海的制海权;在1895年的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认识中国近代海防思想产生于边疆危机之中,是对外来侵略的反应和反思;强大的海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海防建设应符合本国国情与实力社会生活原因随着西方殖民者的
10、入侵,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传入中国;先进的中国人为宣传文明、进步、民主思想,积极主张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民国政府法令、政策的影响表现(1)社会习俗:剪辫、易服、劝禁缠足;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2)生活方式: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电影传入中国;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崇洋逐新的趋向影响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有利于冲破旧的思想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交通通信原因列强为控制中国,攫取更多侵略权益,
11、在中国兴办近代交通、通信业;中国近代化探索活动的推动;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国内人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史实19世纪70年代以后,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先后在中国出现影响(1)积极: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和商品流通更加便捷,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了国内各地区、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联系,促进了社会发展。(2)消极: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城市发展原因(1)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开放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此后清政府又被迫开放了一些通商口岸。通
12、商口岸的开辟,是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开始。(2)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促进了城市的发展。(3)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表现沿海、沿江城市开放较早,民族工业分布较多,这些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出现电车、汽车、飞机、电报等新式交通、通讯工具,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和洋布等成为时尚影响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促进了近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近代化教育史实(1)洋务运动时期:教育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洋务派先后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2)戊戌变法时期:通过维新变法,提倡西学,广设西式学堂,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2022 年中 历史 复习 教学 专题 近代 探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