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书生联盟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河南省郑州市书生联盟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书生联盟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南省郑州市书生联盟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共40分)1. 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图书馆里收藏的从各地收集来的手稿,光是藏书目录就多达120册,这些珍藏吸引着东西方各地好学之士到这里来从事研究。这些可以用来印证( )A. 亚历山大东征促进文化交流B. 希腊文明走向衰落C. 罗马扩张毁灭了西方文明D. 拜占庭帝国盛极一时【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希腊的文化逐渐传播到了东方,而东方文化也逐渐渗入到了到希腊文化之中,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根据“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图书馆里收藏的从各地收集来的手稿,光是藏书目录就
2、多达120册,这些珍藏吸引着东西方各地好学之士到这里来从事研究。”可知,这些可以用来印证亚历山大东征促进文化交流。A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希腊文明走向衰落,排除B项;罗马扩张毁灭了西方文明表述错误,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拜占庭帝国,排除D项。故选A项。2. 伯里克利当政时期,法律规定只有“其父母皆为雅典人者,始能为雅典人”。这一规定体现了( )A. 雅典民主选举的公平性B. 雅典民主主体的狭隘性C. 提供任职津贴的必要性D. 城邦公民教育的局限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其父母皆为雅典人者,始能为雅典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公民权的限定很严格,说明雅典民主主
3、体的狭隘性,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雅典民主选举的公平性,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提供任职津贴的必要性,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城邦公民教育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3. 古罗马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在长期司法实践中,罗马人认识到外来民族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新的法律万民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该法律体系的是( )A. 贵族垄断立法权B. 具有灵活性和实效性C. 广泛借鉴外邦人的法规D. 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在长期司法实践中,罗马人认
4、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新的法律万民法”可知,表明罗马法广泛借鉴外邦人的法规,具有灵活性和实效性,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故BCD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A材料中未体现,故符合题意,所以选择A。4. 中世界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后期又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这说明( )A. 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B. 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的传播者C. 阿拉伯为传播西方文化作出贡献D. 西方文化与阿拉伯文化同根同源【答案】C
5、【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阿拉伯版本将其保存”“在中世纪后期又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可知阿拉伯文化为传承西方文化做出了贡献,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文明源于爱琴文明,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的传播者,排除B项;D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项。5. 随着西欧封建制的形成,生产也有所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的门类越来越多,技术也日趋复杂,手工业脱离农业而独立,手工业者离开庄园集中到新旧城市里进行生产,推动了城市的发展。这表明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 大学的兴起B. 市民阶层发展壮大C.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 庄园的出现【答案】C
6、【解析】【详解】11世纪前后,西欧新兴工商业城市兴起,这是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相关的,这时西欧各国已完成了封建化过程,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的门类越来越多,手工业脱离农业而独立,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商品经济的繁荣为西欧城市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据“随着西欧封建制的形成,生产也有所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的门类越来越多,技术也日趋复杂,手工业脱离农业而独立,手工业者离开庄园集中到新旧城市里进行生产,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可知,这表明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项正确;ABD项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故选C项。6. “自治城市本身所获得的种种自由权和城市内部所
7、建立起来的各种自治制度都构成了对封建制度的挑战。”材料表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 )A. 有利于欧洲社会的稳定B. 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C. 使市民获得了自治权力D.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自治城市本身所获得的种种自由权和城市内部所建立起来的各种自治制度都构成了对封建制度的挑战。”分析可知,材料表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在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型,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有利于欧洲社会的稳定”,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使市民获得了自治权力”,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7. 文艺复兴时期,学者
8、们不仅研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还研究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及其对物理学和数学研究的贡献。这表明文艺复兴( )A. 全面复活希腊的古典文化B. 有利于近代科学的产生C. 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D. 不再以宗教为主要题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学者和艺术家不仅研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还研究欧几里德和阿基米德及其对物理学和数学研究的贡献”可知,材料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对自然科学产生的影响,B项正确;“全面复活”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之前就有人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开始”说法错误,排除C项;文艺复兴仍然以宗教为主要题材,排除D项。故选B项。8. 运用多元史观来评价同一历史现象,能够使我们对历
9、史现象的理解更透彻。可以采取下列史观,从不同角度分析的历史现象是()革命史观早期殖民扩张文明史观人类文明链接,交流碰撞发展整体史观(全球史观)市场雏形出现,分散走向整体现代化史观资本主义扩展,落后地区开发社会史观促进物种交流,丰富人民生活A. 开通丝绸之路B. 文艺复兴C. 新航路开辟D. 三角贸易【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表格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大西洋沿岸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雏形出现,打通了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通路,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表格的内容不相符,排除;故选C。【点睛】解
10、题的关键是学生要善于观察图片内容,从中提炼有效信息,抓住“分散到整体”“ 资本主义扩展,落后地区开发”的信息,可以判断是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由此得出历史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9. 下列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活动体现了当时世界的发展潮流,这一潮流是林肯在战场上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明治维新时期的小学课堂A. 民族独立B.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C.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D.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张图片分别反映的是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反映的世界的发展潮流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扩展
11、。故D符合题意;三张图片分别反映的是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不涉及民族独立,故A不符合题意;三张图片分别反映的是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南北战争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而非改革,故B不符合题意;三张图片分别反映的是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南北战争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而非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0.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分隔开来,但17、18世纪发生于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却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同目标是( )A. 废除君主专制制
12、度B. 打击欧洲封建势力C. 实现民族解放独立D. 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18世纪,欧洲社会发生巨变,进行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资产阶级革命都推翻了本国的封建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使英、法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世界历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的历史时期。北美独立战争开始,最终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同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统治。D项正确;AB项是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排除AB项;C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目标,排除C项。故选D项
13、。11. 18151830年,英国的年均移民人数是2.5万人。而到1842年时,英国的年均移民人数激增至12.6万人,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日不落帝国的建立B. 受工业革命的影响C. 国内劳动力的不足D.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进行工业革命,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对高素质的劳动力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因此这一时期移民数量增加显著,B正确;日不落帝国的建立是在18世纪中叶,A排除;C说法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当时英国并未发生经济大危机,D排除。故选B。12. 马克思认为,在选择职业时,应该遵循的主要目标是“人类
14、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他倾注了毕生精力实践该目标。马克思在19世纪40年代所取得的实践成果是( )A. 参与第一国际的创立B. 创办共产主义者同盟C. 声援巴黎公社的斗争D. 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答案】D【解析】【详解】1848年(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D项正确;第一国际创立于1864年,属于19世纪60年代,排除A项;共产主义者同盟是第一个建立在科学社会主义基础上的无产阶级革命组织,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领导下,1847年6月在伦敦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不是
15、马克思创办的,排除B项;巴黎公社发生在1871年,属于19世纪70年代,排除C项。故选D项。13. 公社在1871年4月12日晚间会议上,一致决定通过拆毁旺多姆凯旋柱的法令。法令宣告,公社作出这一决定是“鉴于皇帝圆柱是野蛮行为的纪念物,是武力和虚荣的象征,是对穷兵黩武的崇扬和对国际权利的否定,是胜者对败者的长期侮辱”。从材料可以看出( )A. 对拿破仑称帝霸业的崇扬 B. 法国大革命的深远影响C. 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精神 D. 对第一国际权利的否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的巴黎公社运动,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
16、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据“公社在1871年4月12日晚间会议上,一致决定通过拆毁旺多姆凯旋柱的法令。法令宣告,公社作出这一决定是鉴于皇帝圆柱是野蛮行为的纪念物,是武力和虚荣的象征,是对穷兵黩武的崇扬和对国际权利的否定,是胜者对败者的长期侮辱。”及所学知识可知,从材料可以看出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精神。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14. 据研究,拉丁美洲使用的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英语等,夹杂了大量印第安人和黑人土语词汇,与西、葡、英的语言不尽相同。这种状况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 )A.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C. 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D. 英法争夺殖民地霸权【
17、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状况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印第安人是拉丁美洲的土著居民,但是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先后在拉丁美洲地区进行殖民扩张,并且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拉丁美洲,因此拉丁美洲不仅使用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英语等,还夹杂了大量印第安人和黑人土语词汇,C正确;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有利于从经济上推动欧洲社会的转型,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有利于从思想上推动欧洲社会的转型,两者与题干所述拉丁美洲的语言无关 ,AB排除;题干没有涉及法语,无从得出与英法争夺殖民地霸权有关,D排除。故选C。15. 废除农奴制“标志着俄罗斯开始从农业过渡到工业发展,为发展私人的
18、积极性与创业注人了动力。”为“创业注入了动力”主要是指这次改革( )A. 表明了政府鼓励私人创业的决心B. 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C. 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稳定政治环境D. 为经济发展营造了统一的市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标志着俄罗斯开始从农业过渡到工业发展,为发展私人的积极性与创业注人了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农奴制改革,解决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等问题,因此,它为“创业注入了动力”。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农奴制改革的影响,与政府鼓励创业无关,排除A项;“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稳定政治环境”、“为经济发展营造了统一的市场”都是概括不全,排除CD项。
19、故选B项。16. 林肯写道:“如果不解放一个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就一个不放;如果解放全部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就全部解放;如果解放一部分奴隶,不解放其他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也照搬。”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 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B. 林肯的目的是维护国家统一C. 林肯主张废除奴隶制D. 林肯的目的是争取国家独立【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告终,美国的统一得到维护,“如果不解放一个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就一个不放;如果解放全部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就全部解放;如果解放一部分奴隶,不解放其他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也照办”反映了林肯的最高目标是维护国家统一
20、。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并联系课本所学。17. 明治维新期间,日本一开始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后来,出现了许多矛盾,所以改革措施中又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因素。由以上可见,明治维新( )A. 始终全盘西化 B. 彻底根除封建制度C. 有选择地西化 D. 走上对外侵略道路【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改革措施中又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因素”可知,这体现了日本有选择地西化,故C符合题意;开始时全盘西化,改革建立了近代天皇制度,材料是说改革的特点,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1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郑州市 书生 联盟 2021 2022 学年 九年级 学期 期末 历史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