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专题【30道习题】(含解析).docx
《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专题【30道习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专题【30道习题】(含解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学科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专题复习30题1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省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地区时间赴试人数分配名额录取比例苏州庆历中2004501绍兴二十六年2000131531福州绍兴二十六年340062561淳熙十年15000622421A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B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C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D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2对宋代至清代书院性质状况表解读正确的是A少数民族统治时期压制书院发展B对外开放程度与书院数量相一致C民办书院数量与经济发达程度有关D官办书院
2、数量与中央集权强化有关3在明朝的中枢系统中,内阁有票拟权,司礼监有批朱权,是内外相维的双轨制。内阁和司礼监双方权力的大小,是以皇帝的向背为转移而互相成比,因此,他们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相维相济,而只能有对权力的激烈争夺。据此可知明朝A中枢权力分配日趋合理B内阁已无实际权力C杜绝了权相的出现D体现权力制衡的色彩4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记载“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家长制、祖先崇拜、集体主义取向的形成和巩固,都远在“皇帝”二字出现前。皇帝制度的出现,不是秦始皇个人的天才发明,而是中华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秦始皇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这表明A皇帝制出现具有必然性B皇帝制出现具有偶然性C皇位世袭并且至高
3、无上D皇帝制是集体价值取向产物5据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记载,嬴政登基后“不循祖制,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官员勋爵,凭军功授予”;直至始皇驾崩时,国朝“不封皇后、不立太子,百官均依制任命,各司其职。”据此可知,在当时嬴政A推动中国走向家国一体的政治理想B加强地方吏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因素C建立秦朝后试图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D试图创新官僚制度实现新旧时代嬗变6明朝朱国桢在皇明大政记中记载:“人尝谓辅臣拟旨,几手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材料反映了“辅臣”A与君主发生权力冲突B只是辅助皇
4、帝处理政事C掌握最终的决策大权D地位和权力等同于宰相7下表描述的是曹魏至东晋时期寒门子弟入仕所占比例变化情况,与这一变化相关的选官制度是朝代曹魏西晋东晋比例26%15%4%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8朱子语类中说:“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朱熹认为三省的分工A有效制止的独裁出现B否定丞相参与决策权C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D有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9观察下图,促成西晋至北宋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A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B三省六部制的推行C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D九品中
5、正制的盛行10清代俞森荒政丛书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A重农抑商已有所改变B农业是财政的主要来源C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D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相交织11范仲淹(9891052)在四民诗商中写道:“尝闻商者云,转货赖斯民。远近日中合,有无天下均。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周官(即周礼)有常籍,岂云逐末人。”该诗反映了A宋朝商品经济繁荣B宋朝工商业阶层兴起C诗人重本抑末的主张D诗人重视商业发展的思想12下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朝代燃料动力或方法铁质规模比欧洲早春秋木炭皮囊鼓风生铁1000多年战国木炭淬火及柔化处理可锻铸铁作
6、坊有几百人1000多年西汉煤炒钢法钢1000多年A手工业的技术发展历程B冶炼业的发展阶段C冶铁业的世界领先地位D手工业的高超水平13解读下列文物信息,可以得到的正确认识是宋代磁州窑诗文元宝枕,底款文字为“张家造”。诗文为:“日月相崔(催)人渐老,清(青)山依旧水长流。”金代磁州窑白底黑花诗文枕,底款文字为“张家造”。诗文为“家近水村鱼易买,雪迷山路酒难沽”。元代磁州窑白底黑花长方枕,底款文字为“王氏寿明”。画面为三国故事“吕布怒闯太师府”。瓷器产品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磁州窑生产已经具有了品牌意识磁州窑产品主要是满足海外销售瓷器生产工艺在元代达到了顶峰ABCD14“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宋门权
7、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早市、夜市昼夜相接,酒楼、茶馆、瓦子等错落有致。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时期哪一城市商业发展的现象A秦朝时的咸阳B西汉时的长安C唐朝时的洛阳D南宋时的临安15北魏贾思勰提出播种施肥要讲“时宜”,元朝王祯农书以“授时”“地利”两篇论述农业生产根本关键所在的时宜、地宜问题。明朝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共六十卷,分十二门: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收养、制造、荒政,分类引录了古代的有关农事的 文献和明朝当时的文献,并包括与农业有关的政策、制度、措施、工具、作物特性及技术知识。 材料本质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B中国古代农业重视“因时制宜”C
8、中国古代农业注重精耕细作D中国古代农业属于自然经济16读下表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4422476062.9%662429637.1%据此可知A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在唐朝已确立B南方商业不断发展C政治重心南移带动经济重心南移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17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如表中,史料与史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选项是史实史论A新石器遗址中发现陶纺轮和骨梭、骨针、骨锥人工育蚕和棉纺织技术出现B在周礼中,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纺织业在经济生活中已相当重要C后
9、汉书记载:“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灌溉D古罗马的自然史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人工巧妙达到顶点。”宋代海上丝绸之路非常繁荣AABBCCDD18某校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有一学习小组整理制作了下面这个表格。 据此推知,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人物作为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德治孟子游说诸侯,施行仁政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韩非子著书立说,开创法家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A顺应变革潮流,厚古薄今B铲除周制弊端,加强集权C出谋划策,改善君王统治D辅佐各国诸侯,富国强兵19宋明理学家篡改大学原义改变其顺序,将“天下平”更改为“平天下”,即用“平均”或
10、“均平”的理念与方法去治理国家,“平天下”成为在天理所规定下的均平理想境界。可见A理学统治地位确立利于规范社会秩序B宋明理学家具有爱国爱民的济世精神C外族入侵是“平天下”思想产生的源泉D理学家放弃了先秦儒学大一统的理想20先秦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使尔也。”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A民贵君轻B清静无为C人定胜天D严刑峻法21荀子礼论篇指出,“人生而有欲”,“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由此可见,荀子A继承了人性本善的思想观点B强调了礼制
11、规范的社会功能C建构了礼法并用的理论体系D揭示了宗法分封的制度缺陷2217-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人才辈出。下表所示为三位启蒙思想家的部分主张。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孟德斯鸠“法就是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不同的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法律和地理、地质、气候、人种、风俗、商业等都有关系。”伏尔泰“没有什么东西在理论上是真的,或在实际上是公正的,除非为普遍理性所承认。”“这个时代要求确认以理性来反对种种想象和别的时代的偏见,并取得胜利。”卢梭“在自然社会中,人是依靠自然的情感生活,当自然社会消失以后,人就只有靠理性指导生活。”据此可知,启蒙思想家A倡导
12、依法治国的理念B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C注重核心观念的制度化D将理性推崇为思想和行动的基础23明朝人赞美本草纲目说:“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兹岂仅以医书观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臣民之重宝也。”现在人对这部著作评价正确的应该是A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B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C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D是我国第一部药物学著作24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如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圈。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
13、,子宁不嗣音?B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C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25阅读下表“文献记载和各地考古出土的唐代印书”。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印刷地印刷者种类印刷时间长安城东市刁家历书晚唐李家医书861年成都樊赏家历书882年卞家佛经晚唐西川过家佛书晚唐A唐代各地印刷业水平差距小B唐代民间印刷业较为活跃C佛教成为唐代社会主流思潮D活字印刷至迟出现于唐代26从字体演变的角度分析,如图体现了汉字A各种字体的先后更替B因经济发展而变化C艺术性与实用性增强D形象化的发展方向27下图是江苏省苏州市树山村大石山顶上镌刻的“唯和呈喜”四个字,已
14、有几百年历史。四字合用中间一“口”,构思极其巧妙,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暗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利用篆书形变组合,蕴涵着天人合一哲学思想B将文字囊括于圆内,折射出儒家文化尚礼思想C以圆形方孔图构字,反映出商品经济异常活跃D四字合用一口构图,体现虚实挪让等艺术之美28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呈现出由繁到简的趋势,如下面是关于“鸟”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应该是A文字书写工具的不同B经济和文化交流需要C书写材料发生变化D书法艺术不断发展29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中写道:“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花草之流,可以悦目,徒
15、有春华,而无秋实,匹诸浮伪(浮华虚伪),盖不足存(录存、记载)。”材料反映出贾思勰A已经形成系统的农林意识B生产理论缺乏实践的检验C对工商业重要性认识不足D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30汉武帝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作品内容史记记载了从黄帝至汉武帝时期上下3000年历史。涉及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游侠医卜;远至朝鲜、西域,近至祖国山川;对汉以前典章文物、政治经济、天文地理、风俗民情都有详细记载。是中国第一部通史子虚赋、上林赋以游猎为题材,描写宫廷的生活,宫殿的雄伟壮丽、子虚赋,上林赋 林木的茂盛,游猎队伍的浩大壮观以及音乐,美女等。是宫廷文学的代表乐府诗乐府采集各地民歌138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汉族
16、民歌,又有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歌曲。是西汉文学的瑰宝这些作品共同反映出A中华文化最辉煌的时期B民族大融合的繁荣局面C西汉大一统王朝的恢弘气象D统治者的好恶决定文学形式 答案解析1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省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地区时间赴试人数分配名额录取比例苏州庆历中2004501绍兴二十六年2000131531福州绍兴二十六年340062561淳熙十年15000622421A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B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C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D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答
17、案】A【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宋朝参加赴试人数、分配名额以及录取比例呈增长趋势,说明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A项正确。表格信息无法体现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而是强调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推断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而是强调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排除C。材料强调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与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无关,排除D。【点睛】本题属于表格信息型题目,关键是注意表格中的地区、赴试人数、分配名额以及录取比例等信息,解题的关键是对表格的解读与分析,联系宋代科举制的相关史实,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对宋代至清代书院性质状况表解读正确的是A少
18、数民族统治时期压制书院发展B对外开放程度与书院数量相一致C民办书院数量与经济发达程度有关D官办书院数量与中央集权强化有关【答案】D【解析】从表格信息可知,明清时期官办书院所占比例大大高于民办书院,结合所学可知,这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有关,D正确;据表格信息不能反映少数民族统治时期压制书院发展,尤其是明王朝并不是少数民族王朝,A错误;据所学可知,对外开放程度与书院数量无关,B错误;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民办书院数量在减少,C错误。3在明朝的中枢系统中,内阁有票拟权,司礼监有批朱权,是内外相维的双轨制。内阁和司礼监双方权力的大小,是以皇帝的向背为转移而互
19、相成比,因此,他们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相维相济,而只能有对权力的激烈争夺。据此可知明朝A中枢权力分配日趋合理B内阁已无实际权力C杜绝了权相的出现D体现权力制衡的色彩【答案】D【解析】内阁和司礼监都依仗皇权进行权力的争夺,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权力制衡的色彩,故选D项;根据“只能有对权力的激烈争夺”可知中枢权力分配不合理,排除A项;内阁有票拟权,排除B项;丞相制度在明初就已经废除,权相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4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记载“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家长制、祖先崇拜、集体主义取向的形成和巩固,都远在“皇帝”二字出现前。皇帝制度的出现,不是秦始皇个人的天才发明,而是中华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秦
20、始皇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这表明A皇帝制出现具有必然性B皇帝制出现具有偶然性C皇位世袭并且至高无上D皇帝制是集体价值取向产物【答案】A【解析】材料认为皇帝制度并不是秦始皇个人创立的,“是中华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秦始皇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这说明皇帝制度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故A正确;偶然性不符合材料中说明的必然性,排除B;材料不是说明皇帝制度特点是至高无上,排除C;材料说明皇帝制度出现是历史的必然,不是集体价值取向的产物,排除D。故选A。5据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记载,嬴政登基后“不循祖制,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官员勋爵,凭军功授予”;直至始皇驾崩时,国朝“不封皇后、不立太子,百官
21、均依制任命,各司其职。”据此可知,在当时嬴政A推动中国走向家国一体的政治理想B加强地方吏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因素C建立秦朝后试图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D试图创新官僚制度实现新旧时代嬗变【答案】D【解析】由嬴政废除分封、改革官制的一系列统治措施,可知当时他试图创新官僚制度,推动了时代发展,D项正确;家国一体在秦始皇之前,分封制与宗法相结合时已经存在了,A项错误;嬴政任命百官、明定职责的做法从地方到中央,是系统性、整体性的变革和创新,B项不符合题意;无为而治与秦始皇以法家理念治国不符,C项错误。6明朝朱国桢在皇明大政记中记载:“人尝谓辅臣拟旨,几手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
22、,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材料反映了“辅臣”A与君主发生权力冲突B只是辅助皇帝处理政事C掌握最终的决策大权D地位和权力等同于宰相【答案】B【解析】内阁大臣的所拟内容必须得到皇帝批准,而且“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可见内阁只是辅助皇帝处理政事,选项B正确;内阁需要顺从皇帝意愿,两者之间不存在冲突,排除A;决策权在皇帝手中,排除C;内阁地位不等同于宰相,排除D。7下表描述的是曹魏至东晋时期寒门子弟入仕所占比例变化情况,与这一变化相关的选官制度是朝代曹魏西晋东晋比例26%15%4%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0道习题 2023 年中 历史 二轮 复习 学科 核心 素养 史料 实证 专题 30 习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