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历史(百色专用)复习教学案-第1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docx
《2022年中考历史(百色专用)复习教学案-第1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历史(百色专用)复习教学案-第1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2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考点清单】见必考知识背记手册的P11.(2021百色中考)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由此可知,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A)A加强了西周统治 B实现了中央集权C避免了割据分裂 D加强了思想控制2(2020百色中考)战国时期,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家是(C)A老子 B墨子 C韩非子 D荀子【解析】本题考查韩非子的主张。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故选C。3(201
2、9百色中考)让每位学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成为近年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点。其实,早在2 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就有人打破了“教育不公平”的局面,他是(B)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解析】本题考查孔子对教育的贡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他创办私学,打破了“教育不公平”的局面。故选B。1周初,周王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宗亲和功臣。这种制度是(C)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2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如姬姓的随、唐等国到达了汉水以东地区,建都于蓟(今北京)的燕国更延伸到了东北遥远的地方,改封到今江苏丹徒一带的宜侯
3、更是延伸到了东南遥远的地方”。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B)A安抚有功的宗亲贵族功臣B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区域C确保周朝统治的长治久安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目的。从题干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分封的诸侯国的距离逐渐变远,可以得出这样做的目的是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区域。故选B。3史记记载:“(武王)封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这反映了这一制度实施的依据是(D)A实际控制的疆域大小B从天子、诸侯、卿大夫到士的级别大小C进献贡物的多少D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结合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分封制按照血
4、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实行分封。故选D。4“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意思是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恰是因为统治者“有为”。这体现的是(C)A法家的“法治”思想 B儒家的“仁政”思想C道家的“无为”思想 D墨家的“非攻”思想【解析】本题考查道家的思想主张。由所学知识可知,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据材料“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可以判断出这是道家思想。故选C。5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C)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6墨子思想折射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崇尚和平、追求和谐的积极力量,在当前社
5、会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战国时期,与此相关的主张是(B)A“为政以德” B“兼爱”“非攻”C“无为而治” D“改革”“法治”7(2021安徽中考)老子认为“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二者都主张(D)A无为而治 B重农抑商C儒道一家 D以民为本8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可见他们都认为政治统治得以巩固的关键因素是(D)A选贤任能 B复古崇礼C富国强兵 D取得民心9(2021包头中考)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二者的共同出发点是(B)A弘扬社会正气 B寻求国家治理方案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中 历史 百色 专用 复习 教学 单元 夏商周 时期 早期 国家 社会 变革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