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刷卷02-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考前信息必刷卷(解析版)(河北专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刷卷02-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考前信息必刷卷(解析版)(河北专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考前信息必刷卷(河北卷)第二模拟中考新动向 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稳中有变,题型仍然是12(单项选择题)+3(非选择题),但考查内容要关注基础性、综合性、应用型和创新性,即:一要关注学科主干知识,对学科素养和能力的考查;二是关注对知识的融合,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对知识的运用。考题大预测 本套试卷的第1、7、8、9题就以时事热点新闻为背景,不但考查学生时政热点的关注度,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第4、5、6、7题以建设生态文明为背景材料,考查生态文明相关知识;第14题综合共同富裕与生态文明来考查相关知识,立足国情实际,从崭新的视角考察生态文明,弥
2、补教师授课的局限性,为本套题的“亮点题”。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 选择题(26分)一、本卷共12题,110题每题2分,1112题每题3分,共26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冀华中学九年级准备举行演讲比赛,小亮选择了以下图片。这组图
3、片反映的主题是( ) A.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决择B.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C.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D.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时政大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图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程,故选D。2.中国好人陈天强捡个“娘”回家赡养十八年;好人孟增十九年间坚持资助困难群众千余次,花费40余万元;一根拐杖,一生奉献“拄拐老师”坚守山区讲台14年.他们( )传播了社会正能量 引领了社会主义新风尚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回报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A.
4、 B. C. 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奉献社会、正能量、与人为善。说法错误,排除。3.2021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指出,全国检察机关对因犯罪侵害等致生活陷入困境的被害人及其亲属“应救尽救”,防止因案致贫返贫。这( )有利于维护社会正义 表明检察机关依法追溯犯罪体现了司法为民理念 表明公平正义是法治的价值追求A. B. C. 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公平正义。与材料无关,排除。在江苏南京栖霞区燕子矶街道,过去江边化工企业星罗棋布,江水被污染,如今厂房变绿廊、四季皆美景,居民再也不用“想着法子搬走”;在北京、重庆、青岛等地,不断增多的城市森林、口袋公园、小微绿地,让人们工作
5、之余能找到一片清幽雅致的休闲之地。回答45题。4. 这些变化的实现()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落实了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阻碍了经济社会发展有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A. B. C. D.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可持续发展道路。说法错误,排除。5. 这启示我们要() 坚持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生态旅游不断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合理利用资源。未体现,说法错误,要合理利用资源,排除。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快车道,一幅秀美恢宏的绿色画卷在神州大地铺展。回答67题。6.放眼神州大地,蓝天保卫战、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如火如荼,蓝天一年比
6、一年多;河长制、湖长制全面建立,民间河长、湖长踊跃上岗,一条条河流水清岸绿;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深入推进,一座座荒山绿起来。这一系列举措产生的变化( )促进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表明我国生态问题已完全解决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是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体现A. B. C. D.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绿色发展道路。说法本身错误,不符合实际,排除。7.“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7亿元,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补助、退耕还湿、湿地保护与恢复补助项目2000多个。其目的是( )维护生态平衡建设
7、美丽中国增加耕地面积 促进绿色发展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文明,加强湿地保护修复的目的是维护生态平衡、建设美丽中国、促进绿色发展,说法错误,排除。8.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学校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学生集体补课。这一规定()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有利于使学校的教育工作更加规范 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A. B. C. D.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法律的作用。说法错误,材料说的是立法,而不是司法保护。9.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高度
8、重视、迅速行动,全国上下积极响应,打响了抗击疫情人民战争。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维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事实表明(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我国公民的利益完全一致,因而能够团结一心共同抗疫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有效保障人权以自强不息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A. B. C. 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抗击疫情相关知识。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说法错误,排除。10.国家科技援疆工程作为对口援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援疆工作的整体部署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2020年3月30日,湖南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123人启
9、程赴疆,将在产业、科技、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给予援助。这表明我国( )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实现了各民族的同步富裕致力于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A. B. C. 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各民族共同繁荣。说法错误,排除。冀华中学的壮族男生小远来自广西,与同学们和睦相处。回答1112题。11.小远在给同学们介绍家乡时,会用到的图片是()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壮族文字、传统节庆。是壮文,三月三歌节是壮族传统节日,正确;吉祥三宝是蒙古族民歌,插新经幡是藏历新年的习俗,排除。12.汉族同学们在和小远相处时,应该()忽略差异,随
10、意洒脱尊重对方的饮食、文化习俗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保持一定距离A. B. C. D.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护民族团结。说法错误,故排除。第II卷非选择题(34分)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材料一: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新四大发明”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2018年十一黄金周,无数中国游客乘坐高铁畅游全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当日到达;在高铁飞机汽车不能到达的地方,扫码骑走的共享单年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问题。而在漫游期间,你在任何地方,哪怕是购买一件纪念品或零食,都可以通过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手
11、段完成,可以免除大量携带现金的焦虑感。当你结束旅行,网购的商品已经被送达到家,让你更快适应节后综合征。“新四大发明”给国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受到外国人的追捧,现在许多外国人表示“新四大发明”是最想带回的“中国特产”。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多,电商可以根据我们的浏览痕迹,精准地向我们推送产品和广告;如果我们注册了某网站账户,从此就会不断地收到信、骗电话.材料二:为了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我国进一步修改完善了相关法律法规,同时我国加大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严惩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和现象,因此2017年中国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居全球第二位,中国的商标注册量超过了570万件,中国
12、的著作权登记总量达到274万件,这些数字充分体现了中国知识产权工作的不凡成就。材料三:在2018年3月26日举行的中国高峰论坛上,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表示,中国人对隐私问题更加开放,中国人对隐私问题没那么敏感,用隐私交换便捷性或者效率。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的。此言一出,公众一片哗然,抗议声一片,这说明公众对隐私问题并非不敏感,而是“高度敏感”的。(1)小华读完材料一感到喜忧参半,请问小华“喜”在哪里?“忧”在何处?(3分)(2)分析材料二概括出法治对科技创新的作用。(2分)(3)据材料三,从法律角度简析公众对李彦宏言论的反应。(2分)(4)结合你的思考谈谈你对隐私保护和实现工作生活的便
13、利有何美好愿景?(2分) 【答案】(1)喜:我国科技快速发展,方便人民生活,提升国际影响力。忧:随着科技的发展,个人隐私被泄露的可能性越来越大。(3分)(2)法治保障科技创新成果;科技创新离不开法治的保障。(2分)(3)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强。(2分)(4)在实现工作生活便利的同时,能更好保护公民的隐私权。(2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热点。主要围绕材料主题,灵活运用知识,考查提炼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14.保护环境,实现共富。(10分)材料一: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中央环保督察以及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等多项执法行动的开展,一些地方政府不负责任、不分青红皂白强令一些企
14、业“先停下来再说”。这种简单粗暴的执法方式不仅令公众强烈反感,同时,也让社会对国家的污染防治工作产生抵触情绪。事实证明,一些地方搞的“一刀切”行为不仅给当地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给国家正常的环保执法行动抹黑。材料二:生态环境部发布意见,禁止“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避免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借口紧急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行为。 相关链接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材料三:河北某农村一些污染企业被取缔,对此人们有了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关停后,老百姓没法挣钱,生活受到影响,所以挣钱重要。”有人认为:“蓝天白云重要。”有人认为:“治
15、天不治穷,到头一场空。”材料四:随着近年来大量小企业的取缔,一些农民赋闲在家,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镇政府专门为当地农民开办了各种技术培训,.现在农民的生活重新走上正常的轨道,越来越多的人也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农村的天更蓝了,水也更清了,人们的生活更幸福了。(1)请你结合材料一用相关连接的知识来解释生态环境部的指导意见的合理之处。(2分)(2)请问你支持材料三中的哪种观点?并请你为你的观点找到合理的依据。(4分)(3)据材料四推断农村发生变化的原因。(2分)(4)概括上述材料及问题提炼出实现绿色发展的一条途径。(2分)【答案】(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一
16、些地方政府的一刀切做法给当地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而生态环境部的指导意见真正的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2分)(2)支持的观点是“治天不治穷,到头一场空。”(1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我们要实现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3分)(3)各种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水平,提升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等。(2分)(4)依法保护环境;增强人们的绿色发展理念等。(2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文明建设与共同富裕。通过崭新的视角,从非常贴合人民生活的角度来考察生态文明建设。学生要综合
17、共同富裕、生态文明建设与政府等知识来回答问题。15.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15分)110 年的沧桑巨变,京张铁路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荣辱,连接着历史与未来。材料一:一百年前,清政府因要修建京张铁路,进到外刊嘲笑。磨天估怀揣一腔热血,学好西方先进科技回国,毫不犹豫,挺身而出,亲自带队勘探、速线,主持修建。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时述35公里,极大地振奋了国人的自信心。青龙桥段创造性的使用“人”字形线路,也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妙笔”。材料二:作为2022年冬奥会的交通保障线,京张高铁代表了当前高铁建设最高水平及建设标准和方向。这是第一条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设
18、计时速为每小时350公里的智能化高建铁路,也是世界上第一条最高设计时速每小时350公里的高寒、大风沙高速铁路。开启了铁路智能化的历史先河。材料三:作为国家中长期高速铁路网络建设的重点项目,京张高铁于2019年12月30日顺利通车,京张高铁的开通运营,助力京津算一体化协同发展,百年京张华丽蝶变。京张线从自主设计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1)(2)为历史题。(3)结合材料三,运用所学,从国家制度和国家战略的角度分析京张高铁顺利通车的具体原因。(4分)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遵循的原则是什么?(2分)材料四:张家口市旅游资
19、源丰富,旅游景点众多,一年四李都可尽情游玩。随着京张高铁的开通运行,北京至张家口的交通更加便捷,张家口将纳入北京“一小时生活图”,兴建观光、休闲、度假、疗养基地,打造北京“后花园”,成为北京市民休闲游览的好去处。京张高铁梅接了西北、蒙西、晋北和华北广大地区,是蒙西、西北对外交流以及晋北的主要通道,对西北经济发展以及西部地区大开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根据材料四,板括京张高铁的开通给我国经济带来哪些积报影响?(6分)(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百年京张反映出的变与不变分别是什么?(3分)【答案】(3)以为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京张高铁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了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推动京张高铁建设提供动力。(4分)遵循双赢的原则,相互促进,相互支持(或者通过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协同互补,各展所长,缩小地区间的差距)。(2分)(4)促进京张两地的联动发展;方便北京市民到张家口休闲旅游;促进西部经济发展和大开发。(6分)(5)百年京张的变:综合国力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百年京张的不变,体现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等。(3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通过京张铁路看中国的百年巨变。要求深入解读材料,掌握材料所要表达的核心主旨,从而做各项题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