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讲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讲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3讲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最新考纲: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核心素养定位1.综合思维:结合某地貌的形成和变化,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地区地貌的差异及外力作用的差异,如河流不同河段的地貌差异及流水作用的差异。教材整体感知命题趋势分析1.以示意图、区域地图、景观图、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外力作用的特点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典型地貌的特征及成因。2以区域地图、景观图、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河流地貌的类型、特征及成因。3本讲内容近几年高考频率高,选择题、综合题都有呈现,难度中等偏难。一、外力作用读下图,回答问题。1能量来源外力作用的主要能源是_。2表现形式及作用表现因素作用风化作
2、用温度、水、_使岩石发生_;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侵蚀作用流水、_、风等对_及其_进行破坏;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_地貌搬运作用风、_、冰川等移动_的产物;为_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堆积作用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补充点拨】图解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3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_。【疑难辨析1】形成长江三峡和长江三角洲的外力作用有何异同?二、主要侵蚀、堆积作用及地貌1主要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侵蚀作用作用表现作用结果流水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水的流动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水蚀地貌,如沟谷(“V”型谷)、瀑布等风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
3、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冰川高纬度或高山地区,冰川运动不断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冰蚀地貌,如冰斗、角峰、“U”型谷波浪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击打、侵蚀岩壁,使海岸后退海蚀地貌,如海蚀柱、海蚀崖等2.主要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堆积作用作用表现作用结果流水地势变缓或河道弯曲,流水的速度减慢山间河流流出山谷: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冲积平原河流入海口处:三角洲风力气压梯度减小或遇到地形阻挡,风速减慢堆积物质以沙粒为主:沙漠(沙丘)堆积物质以黄土为主:黄土高原波浪波浪遇倾斜海岸,速度减慢沙滩、潟湖冰川冰川在移动过程中融化,其中夹杂的物质发生堆积冰碛地貌、冰碛湖等【地
4、理实践力】外力沉积规律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流水沉积、风力堆积、海浪沉积均遵循以上规律,而冰川沉积则为杂乱堆积。三、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结合河谷的演变图,回答问题。河谷发展阶段侵蚀类型地貌初期(A)河流侵蚀作用以_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中期(B)向下侵蚀作用_,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_河流_、_,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成熟期(C)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形【疑难辨析2】峡谷、急流、瀑布为什么一般分布在河流的上游?2河流堆积地貌结合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回答问题。(1)出山口处a:洪(冲)积扇或_
5、平原。(2)中下游地区b:_。(3)入海口c:_。【疑难辨析3】冲积扇和洪积扇的形成有何不同?考点一外力作用与地貌1.高考真题【例1】2016全国卷,79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
6、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解题能力培养(1)(2)(3)尝试自解(1)(2)(3)对接核心素养综合思维通过展示不同时期贝壳堤的分布,分析贝壳堤形成过程中河水与海水堆积作用的具体变化特点,并通过贝壳堤的分布推断海岸线的变动。借题发挥河口地区的水沙运动(1)两种外力作用:径流(流水沉积)与潮流、风浪(侵蚀或沉积)共同作用。(2)泥沙的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陆沙:指河流带来的泥沙,与流域内的土质、植被、降水强度等有关。河沙:某河段水流冲刷河岸、河床产生的泥沙。海沙:潮流、风浪从近海地区带
7、来的泥沙。(3)影响河口地区河床演变的主要因素:来水、来沙。当径流强于潮流时,河口以沉积为主,陆地扩大;当径流比潮流弱时,河口以侵蚀为主,海岸后退。2.方法规律1不同区域的主要外力作用不同(1)大尺度区域的主要外力作用区域主要外力作用及地貌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2)小尺度区域地貌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地貌形态主要外力作用高山上的破碎岩石风化作用山谷中的碎石流水的搬运、堆积作用坡面的沟壑纵横流水
8、的侵蚀作用峰林和溶洞流水的溶蚀作用沙丘风力的搬运、堆积作用海边的嶙峋沿岸主要为海浪的侵蚀作用规律总结影响外力作用的主要因素(1)气候因素昼夜温差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作用。气温在0 上下,水的冻融作用会破坏岩石。(2)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技法点拨根据沙丘形态和堆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1)根据沙丘形态判断风向(2)根据堆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搬运物随风速的减弱而堆积,颗粒大的先堆积,颗粒小的后堆积,所以颗粒大
9、的一侧为上风向。3.题组精练考向1 风化地貌12016海南卷,1920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1)(2)题。(1)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A东北坡 B西北坡C东南坡 D西南坡(2)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 ()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考向2 侵蚀地貌22021湖南株洲一模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著名旅游景点“蓝窗”分布在该国戈佐岛西北角,该景观已于2
10、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读图,完成(1)(2)题。(1)形成“蓝窗”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排序正确的是 ()A沉积、地壳抬升、海水侵蚀B地壳抬升、沉积、海水侵蚀C海水侵蚀、沉积、地壳抬升D地壳抬升、海水侵蚀、沉积(2)“蓝窗”坍塌的首要原因是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C海浪侵蚀 D人类活动考向3 堆积地貌32021广东肇庆第一次统一检测三十多年来,在青海湖西岸的布哈河三角洲东北缘形成与湖岸线平行的风成沙丘,并逐年扩大,成为青海湖第二大风沙堆积区。沙丘的形态呈新月形,向湖凸出。下图为青海湖西岸沙丘位置图。据此完成(1)(2)题。(1)营造布哈河三角洲的力主要来自 ()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
11、(2)青海湖西岸风沙堆积区的拓展方向最可能是()A向西南 B向北 C向湖 D向东考点二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高考真题【例2】2018全国卷,68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1)(3)题。(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BT1CT2DT3(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解题
12、能力培养(1)(2)(3)尝试自解(1)(2)(3)对接核心素养综合思维根据河流地貌特点反推历史时期河流流速的变化并判断地壳运动。区域认知对河流地貌特征的认知。2.方法规律1河流侵蚀地貌(1)河流的侵蚀方式与河谷特征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不同河段,河流所受的侵蚀方式不尽相同,地貌各有差异。如下图所示:(2)河流凹岸侵蚀与凸岸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2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是典型
13、的堆积地貌,有三种类型:组成及分布形成机制及图示洪积冲积平原(山前)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最后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地貌特点: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质由粗到细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河流改道,废弃的河漫滩,连接成河漫滩平原。地貌特点:地势平坦、宽广三角洲平原(河口地区)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堆积形成三角洲,若干个河口三角洲连成三角洲平原。地貌特点: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知识拓展河流堆积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共同性:土壤肥沃,有利于
14、农业生产活动。(2)不同点:洪积冲积平原既不旱,也不涝,为农业高产田;河漫滩平原旱涝较为严重,粮食产量不稳定;三角洲地区易出现土地盐碱化,影响农业生产。3.题组精练考向1 河谷的形成1河谷是指流水侵蚀所形成的槽形洼地。下图为河谷发育的各阶段示意图,完成(1)(2)题。(1)按照河谷的发育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A B C D(2)河流上游、中游、下游主要外力作用组合正确的是()A侵蚀、搬运、沉积 B侵蚀、沉积、搬运C沉积、侵蚀、搬运 D搬运、侵蚀、沉积考向2 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2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中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力堆积 B风力侵蚀C流水堆积 D流水侵蚀考向3 河流
15、的侵蚀和堆积作用3北京卷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1)(2)题。(1)该河谷()A岩层比岩层形成年代早B岩层比岩层易受侵蚀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2)本次洪水()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考向4 河流堆积地貌的演化42021安徽安庆高三月考牛轭湖是弯曲河流发生自然裁弯后的遗留河道,原河道的进、出口发生泥沙淤积,经历若干年后变成封闭的浅水湖泊。辽河下游平原区水系密布,河流众多,水流较缓,河曲发育,河道变迁频繁,平原上遗留很多废河道和牛轭湖。下图示意不同年
16、代下辽河下游的河道演变过程。据此完成(1)(3)题。(1)图中甲乙丙丁表示1984年、1988年、1992年、2002年辽河下游河道,其对应正确的是 ()A甲1984年 B乙1988年C丙1992年 D丁2002年(2)在辽河下游地区,牛轭湖 ()A19632013年,演变呈增强趋势B19631984年,已形成的面积扩大,新的快速发育C19842002年,已形成的逐渐消亡,新的大量形成D20022013年,演变近乎停滞(3)牛轭湖形成后,新的河道 ()A流程延长 B流速增大C流量减小 D河床变浅10类主观题规范答题指导之(四)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分析命题角度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问题一般有
17、三种:一是判断影响侵蚀地貌或沉积地貌的主要因素(流水、风力、冰川、海浪);二是分析形成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成因,强调外力是怎样影响该地貌的;三是描述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形成过程,侧重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在高考中多以判断地貌类型、描述成因等设问形式呈现。考题探究【例】全国卷,36(3)读图,完成下题。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4分)尝试自解样卷评析 标准答案入海泥沙量较少(2分),因为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2分),水土流失较轻,泥沙来源少(2分);且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2分),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2分)。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
18、(2分),因为地势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2分)。思维建模1分析外力作用地貌的成因,其答题思路为:2地貌成因类题目答题方向思考方向规范答题术语侵蚀地貌河谷、沟谷、峡谷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冲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可溶性石灰岩在含有CO2的流水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蚀而形成的地貌风力侵蚀地貌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沉积地貌冲(洪)积扇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携来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
19、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风力沉积地貌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冰川堆积地貌冰川携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 迁移运用1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2)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
20、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分)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2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河流在弯曲段存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法国罗讷河上的圣贝内泽桥始建于1177年,13世纪和15世纪曾大修和重建,1668年被废弃。1669年的大洪水冲毁了河流右岸的桥墩,后来左岸的残桥(左侧图中粗实线)成为旅游景点圣贝内泽断桥(右侧照片)。通过比较断桥处河流左右岸附近河水的深浅及流速差异,说明该断桥能保存至今的原因。(10分)第13讲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板块一一、1太阳辐射能2生物崩解冰川地表岩石风化产物侵
21、蚀流水风化或侵蚀堆积地貌3平缓【疑难辨析1】提示:均为流水作用,前者为流水侵蚀而成,后者以流水堆积为主。三、1向下和向源头侵蚀减弱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疑难辨析2】提示:河流的上游,河底纵坡较大,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表现得最为强烈,加上岩石的性质和构造条件的影响,常形成峡谷、急流和瀑布。2(1)洪积冲积(2)河漫滩平原(3)三角洲【疑难辨析3】提示:洪积扇发育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前,冲积扇发育于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山前。板块二考点一体验高考真题【例1】答案:(1)C(2)B(3)D考向题组精练1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提示,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南坡昼
22、夜温差大,西坡下午受到太阳辐射强,西坡的白天气温高一些,所以西南坡气温日较差大。第(2)题,从材料提取信息“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说明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热带雨林带终年高温多雨,气温日较差最小;温带荒漠带和草原带,气温日较差最大;亚寒带针叶林带,气温日较差较大。故选C。答案:(1)D(2)C2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蓝窗”景观是由石灰岩构成的。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是在温暖湿润的浅海环境下沉积形成的;受地壳抬升的影响,露出海面,形成岛屿;地处沿海地区,受海水侵蚀作用的影响,形成“蓝窗”景观。故A项正确。第(2)题,地处沿海地区,受海浪侵蚀作用的影响明显
23、,“蓝窗”坍塌,故C项正确。答案:(1)A(2)C3解析:第(1)题,图中布哈河三角洲面积较大,河流携带泥沙至入湖口沉积形成,分布在三角洲东北部边缘,风力沉积形成的面积较小,因此营造布哈河三角洲的力主要来自流水,B项正确,D项错误;处于板块内部,构造运动对三角洲形成影响较小,A项错误;该地区冰川影响较大时是在第四纪冰期期间,现代冰川对海拔较低的地方影响较小,C项错误。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布哈河三角洲东北缘形成与湖岸线平行的风成沙丘,沙丘的沙源是湖床;沙丘的形态呈新月形,向湖凸出,可以判断吹东北风,新月形沙丘凸出方向为迎风坡,从而判断风沙堆积区的拓展方向最可能是向西南。答案:(1)B(2)
24、A考点二体验高考真题【例2】堆积面积流速抬升答案:(1)A(2)A(3)D考向题组精练1解析:第(1)题,根据河谷的发育过程,一般是河床不断加深变宽,故发育过程为。故选D项。第(2)题,河流上游落差大,流速较快,故以侵蚀作用为主;河流下游河道变宽,流速变慢,故以沉积作用为主。故选A项。答案:(1)D(2)A2解析:由图可知,甲地位于湄公河的入海口处,该处形成了湄公河三角洲,该三角洲的形成是由于湄公河从上游进入下游后,地势变缓,水流变慢、泥沙大量沉积;风力堆积和风力侵蚀常出现在干旱少雨的地区,流水侵蚀往往形成峡谷,不会形成三角洲。故选C项。答案:C3解析:第(1)题,根据河流两岸岩层和的相对位置
25、关系可知,在之下,所以形成的年代较早,故A正确。根据图例可知为页岩,其硬度比石灰岩硬度小,更易受侵蚀,故B错误。从图示看,岩层是水平的,没有发生弯曲变形,河流底部有断层,故河流发育在断层上,其河谷是由流水的侵蚀形成的,故C错误。从图示形态看,河谷不是“V”型,在断层上也不宜修建水库,否则会导致断层活动,威胁大坝安全,故D错误。第(2)题,流水的侵蚀与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速呈正相关,河流的流量大,其流速相应地也大,故当水位上升时,河流的侵蚀能力与搬运能力增强,堆积作用减弱,河水的含沙量会增大,故A、B、C错误。河流的侵蚀有侧蚀和下蚀两种,其作用分别使河床变宽和河谷变深,且由图可知,河床在中后期明显
26、加宽和变深,故D正确。答案:(1)A(2)D4解析:第(1)题,牛轭湖为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道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根据牛轭湖的形成过程判断,其发展先后顺序对应是:1984年丁,1988年甲,1992年丙,2002年乙。故选C项。第(2)题,辽河下游牛轭湖50年(19632013年)演变呈减缓趋势。其中,19631984年期间已形成的牛轭湖不断演变消亡,新的牛轭湖快速发育;19842002年期间已形成的牛轭湖逐渐消亡,少有新的牛轭湖形成;20022013年,牛轭湖的演变近乎停滞。故选
27、D项。第(3)题,牛轭湖的形成与曲流发展有关。牛轭湖形成后,河道裁弯取直,较原有河道,新河道流程变短,流速、流量增大;原河道的进、出口发生泥沙淤积,新的河道泥沙淤积减少,河床变深。故选B项。答案:(1)C(2)D(3)B10类主观题规范答题指导之(四)迁移运用1解析:第(1)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会带来大量泥沙,枯水季节水位较低,河床泥沙裸露,风出山口后,M处附近风力减小会导致风沙沉积。第(2)题,先表明观点,然后说明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如选择观点A沙丘群规模会扩大,则要根据材料中的沙丘群形成的条件说明理由,即风和河流带来泥沙导致沙源丰富,河床裸露、风力减小导致泥沙沉积
28、。如选择观点B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则要说明泥沙来源减少的原因,以及限制沙丘群规模扩大的因素。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2)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论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
29、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2解析:河流在弯曲河段有“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结合图文材料可知,圣贝内泽桥修建于河流弯曲处,右岸为凹岸,侵蚀作用强,河水较深、流速较快,甚至在洪水期冲毁桥墩;而左岸堆积作用强,河水较浅、流速较缓,河流对桥的冲蚀作用较弱,所以断桥得以保存至今。答案:桥梁修建在河流的弯曲河段,右岸为凹岸,水深、流速急,对河岸的冲蚀强烈;左岸为凸岸,河水浅、流速慢,河岸较少受冲蚀,对断桥的冲蚀作用很弱。第14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板块一一、1乡村城市2平原较大团聚型棋盘式较多丘陵地区小分散较少【疑难辨析】提示
30、:不是。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既是人类生活的场所,又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场所。不仅包括房屋建筑,还包括与居住地相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如街道、广场、公园、运动场等。3(1)生产生活用水(2)较小较大(3)线状洪水位二、1(1)地形水文(2)人口城镇分布科学技术2(1)稠密(2)网之低高(3)山谷板块二考点一体验高考真题【例1】岭南山地山间谷地规模外洪灾快很高短慢答案:(1)A(2)B(3)C考向题组精练1解析:甲图(墨西哥)位于热带地区,高原地区海拔高,气候比较凉爽,适合人类活动和城市发展;乙图(西藏)为高寒气候,河谷地区热量条件相对丰富一些,更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答案:B2
31、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河流较多,图示区域的海拔整体升高,主要原因是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此堆积。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的城市是向高地搬迁的,是为了避免水灾。答案:(1)A(2)C考点二体验高考真题【例2】山麓等高线坡度小,易施工答案: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考向题组精练1解析:第(1)题,图中铁路线附近无河流分布,A项错误,铁路线未经过城镇,耕地也很少分布,B、C项错误。读图可知,铁路线大致与1 000米等高线平行,所经地区地势平坦,D项符合题意。第(2)题,读图可知,兰新铁路在该区域接近直线,不存在线路过长的问题,A项错。据比例尺可知,两个车站距离城镇都较远,铁路线存在距城镇过远的问题,对城市发展的拉动作用小,B项符合题意。该区域气候干旱,洪水威胁小,C项错。该区域地势平坦,人烟稀少,不存在工程量过大问题,D项错。答案:(1)D(2)B2答案:(1)货物集散范围扩大,货物种类增加、货物吞吐量(运输量)增大。(2)甲路段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线路较平直,列车设计速度高。乙路段地处沿海地区到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高差大(地势起伏大),地形破碎;线路弯道多,列车设计速度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