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4讲区域农业发展__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4讲区域农业发展__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4讲区域农业发展__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4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最新考纲: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核心素养定位1.综合思维:联系农业的区位因素,从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从整体性的角度探究区域农业布局的条件2人地协调观:通过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从人地协调的角度探究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教材整体感知命题趋势分析1.以区域图、示意图等为背景,考查农业生产条件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考查频率较高。2考查方式,选择题和综合题都有呈现,综合题较多。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范围A_、B吉林、C_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地位我国重要的_、林业生产基地和
2、_生产基地。【疑难辨析1】东北地区就是指东北三省吗?3自然条件(1)气候(2)地形:E_、F_、G_,利于农业多种经营。(3)土壤:_、_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疑难辨析2】东北平原的农业熟制都是一年一熟吗?4社会、经济条件(1)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2)交通发达,利于_型农业发展。(3)开发晚,人口密度_。(4)广阔的国内市场。二、农业布局特点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划分的依据_、地貌、_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_的不同。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农业区分布主要产品类型耕作农业区A_平原,B_平原,C_平原_、大豆、小麦和_等作物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D_,E_,F_主要树种有
3、: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等特产主要有:_、_、柞蚕茧等畜牧业区分布在_、_及部分林区草地三河马、三河牛、东北红牛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_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突出特点(1)大规模_生产。(2)地区_生产。四、农业发展方向1东北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类型问题成因对策耕地黑土退化、土地沙化、_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利用不合理改善_,保持水土,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湿地,增施有机肥等林地、草地林地、草地的比重下降,_沼泽地开垦沼泽地,破坏湿地环境其他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繁2.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
4、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区域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平原区面向国内,强化_、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确保国家_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建设_基地西部草原区围绕_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_和_强化_建设,发展_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实施,发展_畜牧业山区以_为核心,半山区实现“立体农业”,山区发展_和_配套加工业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_的转变【疑难辨析3】三江平原素有“北大荒”之称,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该地区大力开垦荒地,发展粮食生产,成为“北大仓”,而现在“北大荒”不再开垦荒地,这是为什么?考点一区域农业发展的
5、地理条件1.高考真题【例1】2016全国卷,12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1)(2)题。(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解题能力培养(1)(2)尝试自解(1)(
6、2)对接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庄园经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综合思维农产品生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传统茶园与现代茶园的差异。区域认知庄园经济区位条件。2.方法规律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1自然条件条件具体影响典例气候光照的强弱,昼夜温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农产品品质新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瓜果糖分含量高,品质好热量条件决定了积温和生长期,从而决定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南稻北麦,南甘(蔗)北甜(菜);海南一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降水的多少及分配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和生产能力、农业产量和水利工程投入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少且变化大,中低产田多,产量不稳定地形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及水土保持状况,从而决定土地利用类
7、型和耕地面积大小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适合发展林牧业,山地适合发展林业水源河、湖及地下水的丰歉和稳定性决定枯水期农业产量西北内陆降水少,但夏季冰川融水和山麓地下水丰富,适宜发展绿洲农业2.社会经济条件条件具体影响典例工业基础工业生产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美国工业发展使其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交通是农业生产物资和农产品流通的保障,促进了商品农业的发展高品质农产品和时令性农产品的市场范围扩大,上市及时人口人口密度决定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影响商品率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商品率高技术生产技术影响产量、品质和竞争力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高政策农业生产方向的导向,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我国农业税取消和
8、农业补贴增大,提高了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市场信息供求关系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欧洲奶酪市场广阔,奶酪产业规模大3.东北气候对农业的影响(1)优势: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夏季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冬季低温,病虫害少。(2)劣势:纬度高,热量不足;易出现旱涝灾害;春季低温播种困难;春秋季寒潮。3.题组精练考向1 区域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分析12021青岛模拟根据某适宜度指标,将我国东北单季稻主产区划分为三个地区。通过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使东北三省单季稻生产种植环境趋于平均和优化,对单季稻生产总体表现为正效应,三个地区的水稻产量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下图示意我国东北三省单季稻主产区适宜度区域划分。据
9、此完成(1)(3)题。(1)划分东北三省单季稻主产区适宜度的主要指标是()A光照 B热量C降水 D土壤(2)推测M区域内单季稻生产适宜度较高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地形 B水源C土壤 D市场(3)全球气候变暖对东北三省单季稻单产增幅的影响有一定差异性,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B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C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D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考向2 区域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分析22021汕头一模下表为四个国家农业相关指标的数据。据此完成(1)(2)题。国家耕地面积(亿亩)农业就业人数(万人)中国20.2420 990日本0.70227韩国0.27129美国25.04234(
10、1)根据表格数据推测,我国()A耕地单位面积产量最低B粮食人均产量最低C人均耕地面积最低D农业劳动生产率最低(2)针对表格数据反映的农业问题,我国应该()A多途径增加粮食进口,保障粮食安全B大规模开发未利用土地,增加耕地面积C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吸引农业劳动力D全面开展精耕细作,提高农产品单产考点二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高考真题【例2】2019全国卷,36(3)、(4),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
11、,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下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1)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2)以水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宾川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4分)解题能力培养尝试自解(1)(2)对接核心素养区域认知根据区域认知归纳气候特征。综合思维从区域气候入手分析其对水果种植业发展的影响;结合水果种植业的特点及区域特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出建议。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气候对水果种植业的有利影响,辩证地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利和不利);正确理解人地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34 区域 农业 发展 _ 我国 东北地区 例学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