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18鲁教版.docx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18鲁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考点规范练18鲁教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点规范练18考点一自然环境的整体性(2022河南焦作高三期末)目前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反映植被生长状况的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植被的覆盖情况;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是用来表示干湿状况的常用指数。下图示意秦岭南北坡归一化植被指数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相关系数(以下简称相关系数)随海拔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3题。1.秦岭北坡在海拔500米处的相关系数接近0,可能是由于该区域()A.天然植物耐旱B.水分蒸发较弱C.土地沙化严重D.人类活动较强2.秦岭南坡的相关系数在海拔1 0003 000米处出现下降趋势,其植被最可能()A.由常绿阔叶林过渡为落叶阔叶林B.由落叶阔叶林过
2、渡为干旱灌丛C.由落叶阔叶林过渡为针叶林D.由针叶林过渡为高山灌丛3.3 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相关系数保持低位波动,是因为植被生长的限制性因素转变为()A.光照B.热量C.坡度D.土壤答案1.D2.C3.B解析第1题,由题意可知,秦岭北坡500米高度处植被覆盖情况与干湿状况关系接近0,秦岭北坡是渭河平原,受人类活动影响大,城镇化水平较高,所以归一化植被指数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相关系数接近0。故选D。第2题,由题意可知,秦岭南坡在海拔10003000米处相关系数出现下降趋势,说明植被对水分的需求量减少,针叶林对水分的需求量少;再结合秦岭山地的地理位置特点和海拔特点,推测其植被最可能是由落叶阔
3、叶林转变为针叶林。故选C。第3题,由题意可知,海拔3000米以上秦岭植被生长状况与干湿状况的相关性减小,是因海拔升高,热量减少,故热量成为影响秦岭3000米以上植被生长的限制性因素。故选B。(2022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期末)沙漠蝗是一种植食性昆虫,主要分布在非洲、西亚和南亚等热带荒漠地区的河谷和绿洲。它们喜高温、耐干旱、常群居,迁飞时每天可以随风飞行150千米。2018年6月起沙漠蝗在图示区域相继爆发,给所到之处的国家造成重大影响。下图示意20182020年沙漠蝗主要迁飞路径。据此完成46题。4.据科学家观测,20182020年沙漠蝗灾最早爆发于阿拉伯半岛,导致此次爆发的主要气候因素是()A.气
4、温B.降水C.光照D.风力5.导致沙漠蝗从阿拉伯半岛迁飞到东非地区的主要原因是()A.人为驱赶B.气候突变C.天敌猎食D.盛行风6.沙漠蝗大量集中于东非地区给当地带来的影响主要是()A.缓解食物短缺B.有效清除农田杂草C.农产品价格上涨D.引发全球性粮食危机答案4.B5.D6.C解析第4题,结合沙漠蝗的生长习性及致灾条件进行分析。沙漠蝗虽然喜欢高温,但当地的高温是其常态化的气候特征,此次沙漠蝗灾爆发在于气旋活动带来降水,降水异常增多不仅促进了虫卵孵化,而且为当地植被提供了水分,繁茂的植物又为蝗虫提供了大量食物,故选B。第5题,从图中沙漠蝗源地和主要迁飞路径可知,由于沙漠蝗源地面积广,迁飞路径长
5、,人为难以干预;气候突变这一说法在材料中未体现;由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半岛属热带沙漠气候,动植物稀少,正因为天敌少,才使得沙漠蝗泛滥成灾;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受东北信风影响,在东北信风的吹送下,阿拉伯半岛沙漠蝗顺风迁飞到东非地区。故选D。第6题,成灾的蝗虫体内有一定的毒素,不能作为食物来缓解食物短缺;蝗虫所到之处吃掉的不仅是田间杂草,还有农作物,会导致当地粮食减产,农产品因此出现供应不足的现象,进而导致价格上涨;引发全球性粮食危机的可能性小且不是题干中所述“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故选C。7.(2022吉林吉林二中高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美国西部的大盆地内多沙漠和盐湖。大盐湖是美国最
6、大的内陆咸水湖。末次冰期时,它曾经是一个比现在大20倍的淡水湖。冰后期变成内陆湖,最后留下的形成了现在的大盐湖、犹他湖和塞维尔湖。下图示意大盐湖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1)从气候变化的角度,说明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化成咸水湖的过程。(2)如果未来气候持续变暖,推测大盆地内盐湖的变化。(3)分析大盐湖的演化对周围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答案(1)末次冰期时,气温较低,周围高山冰川广布,夏季有大量冰川融水注入湖盆。冰后期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冰川消退,夏季湖水补给减少,加之蒸发加剧,湖水水位下降,外流通道被切断,大盐湖湖水盐度升高,演化成咸水湖。(2)气候持续变暖,蒸发加剧,湖泊蒸发量远大于补给量,水位下降、湖
7、面萎缩,有些盐湖演化成盐沼,甚至完全干涸。(3)湖面缩小导致周围地区更加干旱,荒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减少,大风天数增多;湖床裸露,增加了新沙源,沙尘暴天气多发;周围区域温差增大。解析第(1)题,注意“气候变化”的角度限定。根据材料从“末次冰期”“冰后期”气温导致的湖泊水量收支情况两方面分析。第(2)题,抓住“变暖”,执因索果依次推理即可,但要推断出盐湖演化的结果,即“盐沼”“甚至干涸”。第(3)题,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以“大盐湖的演化”为“因”,以气候、植被、地貌、生物等要素为“果”,建立前因后果的联系。考点二土壤(2022河北石家庄期末)读某地成土母质分布剖面示意图,完成1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适用于 新教材 2024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第一 部分 自然地理 考点 规范 18 鲁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