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





《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7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第卷(共15道选择题,共45分)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整,中国珠
2、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四十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从位于5200m的大本营向上,队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下图),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图中“魔鬼营地”是( )A. 甲B. 乙C. 丙D. 丁2. 5月27日位于28N的温州昼长为13时44分,该日珠峰顶部(28N,87E)日出时刻在北京时间( )A. 7:20以前B. 7:207:39C. 7:408:00D. 8:00以后【答案】1. A 2. A【解析】【1题详解】依据信息: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中,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
3、不畅,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中,丙、丁位于山脊,乙位于鞍部,这三个营地所处的地形部位都有利于空气流动,只有甲位于山谷,地形封闭,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故A对,BCD错。故选A。【2题详解】依据已学知识,温州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度为120E左右,与北京时间基本相同。该日温州昼长为13小时44分,根据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可以推算出温州日出时间为5:08,日落时间为18:52。由题干可知,珠峰与温州同纬度,经度为87E,因此珠峰的地方时比温州晚2小时12分,与温州同海拔地区的昼长应为13小时44分,日出时
4、间为7:20,但是珠峰峰顶海拔高,所谓站得高看得远,在太阳尚未上升到地平线之前,珠峰上就可以看到太阳,因此日出时间早于7:20,故选A。【点睛】本题的难点是由于珠峰的海拔高,其看到日出的时间更早,而看到日落的时间更晚。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下图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树影遮档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读图回答下面小题。3. 该地位于( )A. 45N,110EB. 2134N,110EC. 45N,130ED. 2134N,130E4. 这一天( )A. 太阳距离地球最远B. 江苏省各地昼长夜短C. 晨昏线与极圈相切D. 正
5、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答案】3. B 4. C【解析】【3题详解】一天中太阳最高时为当地地方时正午12点,此时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为12点40分,由此经计算可以得出,当地的经度为110E,排除C、D;读图可知,当地树木高度与树木影子长度相等,当地太阳高度为45。材料信息表明,此时当地树影遮档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说明此时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年中的最小值,此地位于我国,即位于北半球,因此直射点应位于南回归线(2326S),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通过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当地的纬度为2134N,排除A,B符合题意。故选B。【4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此
6、时当地树影遮档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说明此时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年中的最小值,此地位于北半球,因此此日应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而地球位于近日点时为1月初,因此此日太阳距离地球比较近,A错误;冬至日我国各地均昼短夜长,B错误;冬至日,北极圈和南极圈分别出现极夜和极昼现象,因此晨昏线与极圈相切,C正确;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D错误。故选C。【点睛】春分日(3.21)和秋分日(9.23):全球昼夜平分;春分日(3.21)至秋分日(9.23):北半球昼长于夜,南半球夜长于昼;全球越向北昼越长,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秋分日
7、(9.23)至春分日(3.21):南半球昼长于夜,北半球夜长于昼;全球越向北昼越短,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夏至日(6.22)至冬至日(12.22):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缩短,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增长。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直射点向观测点靠近,正午太阳高度增加,反之降低。夏至日(6.22),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冬至日(12.22),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一个地区的风受局地风与背景风的共同影响。某气象研究团队选取河北崇礼山区2016年1
8、2月至2017年2月、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两个冬季的气象观测资料,探究了山谷风的日变化特征。在观测到山谷风的时日,山风一般自22时起,至次日7时结束;谷风一般自10时起,至16时结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有利于观测到较强山谷风的天气条件是( )A. 背景风较弱的晴天B. 背景风较弱的阴天C. 背景风较强的晴天D. 背景风较强的阴天6. 在观测到山谷风的时日,影响崇礼山区山风与谷风时长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背景风速B. 植被覆盖C. 昼夜长短D. 山坡坡度【答案】5. A 6. C【解析】【5题详解】“一个地区的风受局地风与背景风的共同影响”,山谷风是局地风。山谷风相对于较
9、大尺度的背景风(如季风)来讲,应在背景风较弱的时候较强,C、D错误。根据山谷风原理,晴天情况下山坡白天得到的太阳辐射强度,升温幅度大,山坡与山谷温差大,所以谷风风速大。晚上由于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山坡降温幅度大,因此山风更加强烈。A正确,B错误。故选A。【6题详解】背景风速可能会影响山谷风的强度、风速,不会影响“时长”,A错误。冬季植被覆盖率、山坡坡度不能发生明显变化,BD错误。山风主要出现在黑夜,一般自22时起,至次日7时结束,大约是9个小时;谷风主要出现在白天,一般自10时起,至16时结束,大约是6个小时。河北省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此季节昼短夜长,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会
10、发生变化,会影响到山坡与谷地的“受热时间”,进而影响山风与谷风时长。C正确。故选C。青藏高原面积达250万km2,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0006000m,在夏季是个巨大的热源,具有一定的增温效应,高原内部的气温要高于边缘地区、临近低地或盆地上空相同海拔上的气温,这种增温效应对高原及其周围的地理生态格局有深远的影响。某研究团队沿着大致相同的纬度,从高原东部边缘到高原内部选取了四个样点(下图),收集了7月份的气温、林线、垂直带谱等相关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的增温效应及其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在海拔5200m的高度上,7月大气温度最高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8. 受青藏高原增温效
11、应的影响,从高原东部边缘到高原内部( )山地草甸带分布高度上升雪线降低垂直带基带上限降低林线上升A. B. C. D. 【答案】7. A 8. D【解析】【7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大气温度大致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读图可知,甲、乙、丙、丁7月气温分别是8.12、10.35、9.46、26.65,甲、乙、丙、丁的海拔分别是5096米、4483米、4218米、473米,经计算,在5200米高度上,甲、乙、丙、丁7月气温分别是7.50、6.05、3.57、-1.71,因此在海拔5200m的高度上,7月大气温度最高的是甲,A正确,B、C、D错误。故选A。【8题详解】受青藏高原增温
12、效应的影响,相同海拔高度上,高原内部的气温要高于边缘地区,即在热量条件高原内部更好,因此从高原东部边缘到高原内部,山地草甸带分布高度上升,雪线上升,垂直带基带上限上升,林线上升,则、正确,、错误。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点睛】青藏高原的增温效应的原理: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青藏高原由于下垫面大面积抬升,(相当于把“火炉”升高),故其热量较同纬度、同海拔高度的其它地区高得多,甚至比赤道附近的同海拔地区也要高得多。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
13、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9. 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 B. C. D. 10. 该地寒冷期()A. 最低气温高于16 B. 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 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 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11. 该地可能位于()A. 吉林省B. 河北省C. 山西省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答案】9. B 10. C 11. D【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影响气温日变化和日较差大小的因素;经度与地方时。【9题详解】四条曲线分别是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首先
14、膜内有保温作用,应高于当地的实际温度,排除。枯雪年,降水少,总体温度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都弱,所以气温日较差大。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温差小,且积雪覆盖有保温作用,所以选,即B正确。【10题详解】由上题判断可知,表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表示丰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表示枯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由图可知,两曲线上下差异大,两曲线上下差异小,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材料给的是平均气温,不是最低气温。所以选C。【11题详解】由图表可知,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可以接近-16,说明地理位置上较靠北,可能为华北北部、东
15、北或西北;该地达到一日之内温度最高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6时左右,而当地时间应为14时左右,且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日平均气温达到-16左右,所以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即该地可能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所以选D。【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经度的确定,地方时的计算,一天中气温最高一般位于午后2点左右,当地地方时14点,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北京时间为16点左右,可知该地与北京的经度差30,即该地大致位于东经90,由此可以大致确定该地的地理位置。如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山东师范大学 附属中学 2021 届高三 地理 第一次 模拟考试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