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1城市化-备战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一遍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考点31城市化-备战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一遍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31城市化-备战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一遍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点31 城市化考点热度 一、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2驱动力驱动力含 义因 素推力(乡村)使人口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拉力(城市)吸引人口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3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4意义(1)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2)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3)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阶段和特点阶 段特 点A: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B:加速阶段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很多城市
2、化问题C: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2地区差异(1)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2)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初期或加速阶段。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有利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不利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不合理城市化表现环境问题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废渣影响土地质量;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影响日照、风速、风向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2生态城市建设(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
3、环。图文拓展1郊区城市化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使部分市区人口迁往环境较好的郊区。2逆城市化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现代交通的迅速发展,城市中心地价的上涨和环境恶化,使部分人口由城市迁往乡村或小城镇。3城市建设前后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城市建设后,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表的硬化,不仅减少了水分蒸发,而且使地表径流无法下渗而增加地表径流量,易引发城市内涝问题;同时减少了地下径流量,这样使城市的可用水量大大减少。考向一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示意图1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城市化差异的直接原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
4、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城市化进程也不同,具体分析如下。国家类型比较项目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晚(20世纪中叶以来)原因工业化早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快慢趋缓(甚至停滞),快原因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城市人口比重大小大(70%以上)小(不到40%)原因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所处阶段后期成熟阶段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城市化表现及原因表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2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
5、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时间19世纪20世纪20世纪50年代70年代20世纪70年代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成因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图解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中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
6、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 下图是英国城市化过程图。完成下面小题。1英国城市群快速发展的阶段是( )ABCD2英国城市空旧房增多、失业率增高现象显著的阶段是( )ABCD【答案】1C2D【分析】1读图可知,阶段英国城市化水平低,发展缓慢,阶段城市人口比重增加,这是工业革命的开展与完成,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为成熟阶段,此时出现了城市群快速发展,为逆城市化阶段,故选C。2读图,结合上题分析,阶段英国城市化水平低,发展缓慢,阶段城市人口比重增加,这是工业革命的开展与完成,是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为成熟阶段,此时出现了城市群快速发展,为逆城市化阶段,城市空旧房增多、失业率增高现象显著,故选
7、D。【点睛】逆城市化是由于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见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市区出现“空心化”,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由此发生逆转。考向二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图表特征】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对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从城市化表现的三个方面看,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有以下几种类型。图1 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图2 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3 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
8、增长率曲线示意图【判读方法】1读图名,明确图像内容如图1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2读纵、横坐标,明确图像含义如图1纵坐标为城市化水平,横坐标为江苏、贵州两省,其图像含义为两省的城市化水平比较。图2纵坐标分别代表就业比重和城镇人口比重,横坐标代表年份,其图像含义为安徽省不同年份的就业比重和城镇人口比重变化。3读图例,明确各图例的含义4读数值,判断城市化水平高低和城市化发展阶段从柱状图、折线图中的数值判断城市化水平高低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一般小于30%,中期阶段介于30%70%之间,后期阶段一般大于70%。如图1的城市人口比重,2010年江苏省为60%左右,贵州省
9、为35%左右,大致为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5读变化幅度,判断城市化速度快慢根据柱状图变幅大小判断城市化速度快慢。如图1中江苏省19902000年城市化速度快于20002010年。根据曲(折)线斜率大小判断城市化速度快慢,如图2中19851990年城市化速度较慢,19952010年则较快。6读数值变化,判断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从城市化水平高低和城市化速度等方面的数值变化分析比较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如图1,江苏省城市化水平高于贵州省,发展速度快于贵州省。 下图示意城市化发展过程。X轴为时间轴,表示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Y轴为城市人口迁移差额率(城市迁入人口与迁出人口的差额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图中abcd
10、分别表示城市化的四个不同阶段,其中abc为城市化的一个周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c表示A集中城市化B郊区城市化C逆城市化D再城市化2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肥市处于图中城市化d阶段B目前发达国家处于图中场中城市化b阶段Cc阶段城市发展速度较a阶段快D城乡差距变化对图像振幅不断变化起主要作用3下列与图中人口迁移强度总体变化量正相关的是A个人意愿B交通C文化D经济【答案】1C2D3A【分析】1图中abcd分别表示城市化的四个不同阶段,其中abc为城市化的一个周期,a人口向城市迁移,故a为集中城市化,b时期城市人口增速减慢,为郊区城市化、c时期城市人口减少,为逆城市化,d城市人口又开始增加,
11、为再城市化。故选C。2合肥市处于郊区城市化阶段(b阶段)。目前发展中国家多处于图中城市化b阶段。城市发展速度a阶段较C阶段快。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图像振幅不断变小。故选D。3由图可知,人口迁移强度越来越小,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正移的个人意愿越来越低,二者呈正相关。故选A。考向三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评 价地形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趋向平坦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气候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局部气候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把郊区工
12、厂的废气带到城区水文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有的河流被填埋后作为道路或其他建设用地,有的河流被分割成断头河或死水河,以致城市地区水系十分紊乱 容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残留河道也容易因富营养化而变黑发臭生态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脆弱的系统。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和改变最深刻的地方 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影 响成 因措 施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城市、公共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水资源短缺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生态破坏过
13、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固体垃圾污染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社会问题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就业困难、
14、社会秩序混乱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3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热浪通常是指持续数天甚至数周,影响范围较大的极端酷热天气,城市地区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在热浪事件中易出现更大的风险。下图示意上海市2016-2017年7月城、郊在热浪和非热浪期间的2m气温(离地2m高度的气温)平均日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表示该月非热浪期间上海市郊区2m气温的是()ABCD2热浪期间,下列城市中与上海热岛效应强度昼夜变化一致最接近的是()A乌鲁木齐B雅典C伦敦D北京3热浪期间,上海()A城市风增强,海陆风减弱B城市风增强,海陆风增强C城市风减弱,海陆风增强D城市风减弱,海陆风减弱【答
15、案】1D2B3B【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热浪期间的2m气温应高于非热浪期间的2m气温,所以表示非热浪期间2m气温,排除AC;城区由于热岛效应的影响,2m气温应高于郊区,所以表示城区非热浪期间2m气温,表示郊区非热浪期间2m气温,B错,D正确,故选D。2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雅典位于地中海沿岸,两城市城区与周边海区的热力性质差异相似。同时,7月上海多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形成伏旱天气,雅典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多晴天,天气特征相似,因此两城市热岛效应强度昼夜变化最接近,B正确;相比而言,乌鲁木齐城郊热力性质差异无上海显著,伦敦受西风影响而多雨,北京7月正值雨季,其天气特征在该时间段与上海差异较大
16、,所以热岛效应强度昼夜变化特征均没有雅典与上海典型,ACD错,故选B。3热浪期间,上海城区气温与郊区气温差异更为显著,城市风增强;同时,热浪期间为7月,陆地增温迅速,海陆气温差异加大,海陆风也增强,故选B。 街道空间既承担交通功能,又承担生活功能,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主体。我国城市道路的建设目标与建设重点曾长期以交通功能为主。随着宜居城市建设的发展,街道的功能向综合服务转变。江苏省昆山市为实现这一目标,对嵩山路街道进行了改造。下图为嵩山路街道改造前后的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嵩山路街道主体功能改造主要依据该区域A街道的宽度B街道的走向C建筑物的密度D土地利用类型2嵩山路街道改造后A沿街商铺租金
17、提高B城市绿地面积显著增加C行人过街距离增加D汽车最高限行速度提高 区域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偏离指数(HD)是评价区域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协调度的指标之一。HD的值越大,表明区域的经济-人口分布越不协调。当HD0.3表明区域是处于人口 -经济分布协调状态。下图是1953年-2017年中国的区域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偏离度指数的变化趋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1953 年-2017 年中国区域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偏离指数(HD)的总体趋势是 ( )A变化平稳B先上升,后波动下降 C持续下降D波动上升42000 年到 2017 年间 ( )A中国区域经济-人口规模协调程度不断下降B全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城
18、镇规模不断缩小C中国区域经济-人口规模的协调性与城镇化发展呈正相关D中国区域经济-人口分布处在协调状态 下图表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产品、服务联系及其两者的差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关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与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乡村景观复杂,城市景观简单B乡村功能多样,城市功能单一C乡村为城市居民提供日常生活用品D城市为乡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6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其主要原因是( )A第二、三产业不断衰退B大城市经济发展缓慢,生活水平下降C大城市环境恶化以及老城区地价上涨D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带动作用读我国华北平原某城示意图及该城近十年土
19、地利用率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7从保护城区环境角度考虑,工业区宜布局在( )A西南郊B西北郊C东南郊D东北郊8近十年该城( )A城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郊区种植业迅速发展C城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郊区生态环境改善 生态树池是设置在车道两侧以滞蓄、净化并渗排雨水径流的城市生态设施,兼具遮阳挡风、除尘降噪等功能。下图示意长江下游某地的生态树池景观及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该地生态树池内适宜栽种( )A落叶阔叶乔木B常绿硬叶乔木C常绿针叶乔木D常绿灌木10溢流井可将过量的入池径流排入地下,其井盖呈现凸起状主要目的是( )A提示行人注意安全B增加入池径流总量C防止入池固体堵塞D降低入池径流流速 201
20、9年4月18日的某地新闻标题:“上海一个包,东北一套房”。此新闻内容说的是东北某城市144平方米的房子仅售1.5万元,这反映了一个新的社会现象城市收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下列城市中城市收缩现象最明显的可能是A重庆B吉林C鹤岗D沈阳12该城市应对城市收缩现象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A改善城市环境B调整产业结构C放宽户籍政策D加强治安管理 新建住宅要求推广街区制,国家政策要求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预计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8千米/平方千米,道路面积率达到1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13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土地利用率B缓解停车难的问题C加强不同功能区之间的联系D缓解交通压力14“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会提升城市的A服务等级B服务范围C服务功能D城市化水平 与追求数量增长的传统城镇化不同,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在于提升城镇他的质量。致力于通过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采实现“人的城镇化”。下图示意珠三角传统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转变过程中各要素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图中甲因素最可能是( )A政策B人口C科技D文化16珠三角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不断调整城市用地结构,其主要目的是( )A加快第三产业发展B减轻热岛效应C控制土地粗放利用D
22、扩大土地供给 产业用地包括工业用地和仓储物流用地。2018 年,佛山市在全国首次提出“城市棕线” 概念,即指产业发展保护区范围界线。规定城市棕线内的土地只能发展工业和仓储物流业, 不能他用。读2018年佛山市五区土地面积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17佛山市提出“城市棕线”概念并制定相关政策,最直接目的是A提高城市化水平B减少土地资源浪费C保障产业发展空间D扩大工业生产规模18下列四区,“城市棕线”管控中面临的压力最小的是A禅城区B顺德区C三水区D高明区19在城市发展中,对佛山市主城区(禅城区)“城市棕线”冲击最大的经济活动是A工业B农业C房地产D金融业二、综合题20读“上海市某时段平均气温距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点 31 城市化 备战 2022 年高 一轮 复习 地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