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20届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试题含解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江苏省盐城市2020届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盐城市2020届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试题含解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苏省盐城市2020届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包括第卷(选择题)和第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 选择题(共60分)(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中A、B、D位于同一经线圈,阴影表示黑夜,C点位于A、B点的正北方向,A、D两点的纬度度数相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 图中P点的地方时最可能是()A. 18时B. 17时C. 6时D. 5时2. 下列关于图中四点叙述正确的是()A. A点的纬度为23.5SB. BC间距离为3 000 k
2、mC. C点全年昼夜等长D. D点正午太阳高度为90【答案】1. A 2. D【解析】【1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图中A、B、D位于同一经线圈,C点位于A、B点的正北方向,图中显示,C位于A、B两点之间,由此判断,C为北极点,根据自转方向判断,P点应位于昏线上,地方时不可能6时、5时,排除选项C、选项D;材料信息显示,A、D两点的纬度度数相同,C为北极点,ACCD,则A、D分别位于北半球和南半球,且P、A、D位于一个大圆之上,由此可知,P点是晨昏圈、赤道和PAD大圆相互平分之点,见下图,可见P位于赤道与昏线交点上,因此图中P点的地方时最可能是18时,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故选A。【2题详解
3、】根据上一题判断可知,A点离北极点(C)近,A、D两点的纬度度数相同,因此A点位于北半球,因此A点的纬度不可能为23.5S,选项A错误;从上图可以看出,B、C间的纬度差最大约23.5,最大南北距离约为2600千米,因此BC间距离不可能为3 000千米,选项B错误;C点为北极点,只有极昼和极夜现象,不会全年昼夜等长,选项C错误;读上图可知,D点位于昼半球中心,为直射点,因此D点正午太阳高度为90,选项D正确。故选D。我国南方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暑期在郊外从N地出发沿NPMN线路进行野外考察活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 下列考察队员对考察线路各路段的描述,可信的是()A. NP段,沿山脊向东北前
4、行B. PM段,可能会遇到泥石流威胁C. NP一直上坡,PM段一直下坡D. MN段,沿阴凉的山间溪流边前行4. 下列地点中,在营地P处不易观察到的是()A. aB. bC. cD. d【答案】3. B 4. D【解析】【3题详解】NP段,南段附近等高线凸向较高处,应为山谷,北段沿山脊向正北和西北前行,A错误;PM段,靠近M的一段沿坡度较陡的山谷行走,有可能会遇到泥石流威胁,B正确;读图可知,NP段的出发端为下坡,大部分为上坡,不是一直上坡,C错误;读图可知,MN段没有经过明显的山谷地区,主要在山坡上行走,不是沿阴凉的山间溪流边前行,D错误。故选B。【4题详解】解答此题时,可选把P处与图中a、b
5、、c、d四地用线段连接起来,然后观察线段上经过地区是否有阻挡视线的山脊、山岭、凸坡。P、a之间为凹坡,不会阻挡视线,能够观察到,A不符合题意;P、b之间为鞍部,不会阻挡视线,能够观察到,B不符合题意;P、c之间为山谷,不会阻挡视线,能够观察到,C不符合题意;P、d之间为凸坡,会阻挡视线,不能观察到,D符合题意。故选D。棕色云团由高浓度的颗粒物(主要成分有黑碳、棕碳、矿物粉尘等)组成,沉降后会使冰雪变脏,近年来南亚棕色云团季节性爆发加剧喜马拉雅山脉冰川消融。下左图为1月份棕色云团分布示意图,右图是大气运动受热过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 棕色云团沉降后加剧喜马拉雅山脉冰川消融,主要原因有()A
6、. 减弱B. 增强C. 减弱D. 减弱6. 南亚地区1月份棕色云团爆发最显著,主要原因是()A. 气候干燥B. 冬季风强C. 地形阻挡D. 工业发达【答案】5. A 6. A【解析】【5题详解】读大气运动受热过程示意图可知,图中、分别表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材料信息表明,棕色云团由高浓度的颗粒物(主要成分有黑碳、棕碳、矿物粉尘等)组成,沉降后会使冰雪变脏,地表冰雪颜色加深,使得地面反射减弱,即减弱,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地面辐射增强,即增强,气温升高,使得喜马拉雅山脉冰川消融加剧,因此A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棕色云团使得大气反射增强,则到达地表的
7、太阳辐射减弱,即减弱,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可能减少,气温可能降低,不会加剧喜马拉雅山的冰川消融,B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棕色云团由高浓度的颗粒物(主要成分有黑碳、棕碳、矿物粉尘等)组成,大气逆辐射会增强,即增强,D不符合题意。故选A。【6题详解】南亚地区1月份,盛行东北季风,盛行大陆气团,天气晴朗,大气稳定,降水稀少,空气中黑碳、棕碳、矿物粉尘等颗粒物不易沉降,容易聚集,从而使得棕色云团爆发最显著,A符合题意;如果当地冬季风强劲,空气中的颗粒物容易扩散,不易聚集形成棕色云团,B不符合题意;南亚地区1月份盛行东北季风,风从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上吹来,吹向南亚平原和低缓的高原,没有明显的地形阻挡
8、作用,C不符合题意;工业发达,排放的颗粒物污染物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这不是南亚地区1月份棕色云团爆发最显著的主要原因,D不符合题意。故选A。下图为某月24日20:00和25日8:00我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 由24日20:00到25日8:00,下列地区发生变化的是()A. 地风向偏东转偏北风,风力减弱B. 地一直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C. 地由阴转晴,风力逐渐增强D. 地低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减弱8. 若图中M处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则M的气压值最有可能是()A. 1 034B. 1 025C. 1 030D. 1 028【答案】7. B 8
9、. A【解析】【7题详解】读图可知,由24日20:00到25日8:00,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没有明显改变,风向一直以西北为主,等压线变得密集,因此风力增强,A错误;读图可知,两图中地附近等压线均凸向低压区,处于高压脊,因此地一直受高压脊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B正确;读图可知,地的等压线由密集变得稀疏,因此风力逐渐减弱,不是增强,C错误;读图可知,地低压中心在24日20:00时,低气压中心的气压为9951000hPa,在25日8:00时,低气压中心的气压为985990hPa,低压势力明显增强,D错误。故选B。【8题详解】读图可知,M处位于北半球,若图中M处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则M所在天
10、气系统为反气旋,即高气压,M外围闭合的等压线位于1025与1030两条等压线之间,如果M处为高气压,则M外围闭合的等压线的气压值应为1030,M处的气压值应大于1030,小于1035,因此M的气压值最有可能是1034,不可能是1 025、1 030、1 028,A正确,B、C、D错误。故选A。下列我国某山脉同一坡向不同地段自然带垂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 该山地及坡向可能是()A 秦岭南坡B. 横断山脉东坡C. 昆仑山北坡D. 太行山西坡10. 该山两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 光照B. 水分C. 海拔D. 热量【答案】9. C 10. B【解析】【9题详解
11、】读图可知,该山地此坡向山麓为温带荒漠带,因此该山地应位于我国干旱地区。秦岭的南坡山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且秦岭山顶海拔不可能有6000米以上,排除A;横断山脉的东坡山麓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为主,排除B;昆仑山的北坡山麓是塔里木盆地,属于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温带荒漠带,C符合题意;太行山的西坡山麓为黄土高原,以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为主,且太行山山顶海拔不可能有6000米以上,排除D。故选C。【10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山A地雪线较高,没有出现山地森林草原带,表明水分条件较差,而该山B地雪线较低,出现了范围较大的山地森林草原带,表明水分条件较好,因此两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12、水分,B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A、B两地是我国某山脉同一坡向不同地段,因此光照和热量条件相似,排除A、D;读图可知,A、B两地同一海拔自然带存在明显差异,表明海拔不该山两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排除C。故选B。下图为浙江省四市2018年相比于2013年的人口增速和小学生增速数据统计图(单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 据图中信息推断四市()A. 杭州人口增长最多B. 台州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C. 丽水人口老龄化问题减轻D. 湖州迁入人口最多12. 浙江是我国人口迁入大省,相对于江苏其吸引人口迁入的优势有()A. 优越的自然环境B. 便利的交通运输C. 发达的私营经济D.
13、丰富的自然资源【答案】11. A 12. C【解析】【11题详解】图中信息显示,杭州、台州、丽水、湖州四市5年来的人口增速分别为10.87%、1.67%.3.63%、3.8%,杭州人口增速最快,且杭州人口基数最大,因此杭州人口增长最多,A正确;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图中台州人口增速最慢,有可能是机械增长呈负值,因此图中信息不能推断台州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B错误;图中显示,丽水小学生增速呈负值,表明少年儿童人口减少,丽水老龄人口比重有可能增大,因此丽水人口老龄化问题有可能加剧,图中信息不能推断丽水人口老龄化问题减轻,C错误;杭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州,对人口迁入的吸引力比湖州强,因此湖州
14、迁入人口最多的可能性不大,图中信息不能推断湖州迁入人口最多,D错误。故选A。【12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浙江省多山地地形,江苏多平原地形,因此相对于江苏,浙江的自然环境不具有明显优势,排除A;浙江省和江苏省两地交通路网都比较密集,由于浙江多山地,交通运输不具有明显优势,排除B;浙江省南部(温州一带)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对人口迁入具有明显的吸引力,C符合题意;江苏和浙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一带,经济规模大,许多自然资源短缺,自然资源一般不具有明显的优势,与江苏相比,浙江也不具有明显的自然资源优势,排除D。故选C。【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推力(或排斥力
15、)和拉力(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往往经济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自然条件的优势程度、自然资源、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收入的差异、就业、交通、区域开发等。下图为三类城市拥堵里程比例、常发拥堵里程比例、拥堵延时指数雷达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 下列关于图示叙述正确的是()A. 常发拥堵里程比例高于城市拥堵里程比例B. 大城市城市道路密度小,加剧城市道路拥堵C. 小城市人口数量少,不会形成城市道路拥堵D. 图示三个数值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14. 下列治理城市道路拥堵的合理措施有()A. 所有路口设置交通信号灯B.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C.
16、 扩大城市绿化面积D. 大型商业中心向郊区迁移【答案】13. D 14. B【解析】【13题详解】读图可知,三类城市的常发拥堵里程比例均低于各自城市拥堵里程比例,A错误;城市越大,一般交通线密度越大,大城市道路拥堵主要是交通流量大所导致,B错误;小城市人口数量少,但交通线密度可能较小,也可能会形成城市道路拥堵,C错误;读图可知,城市规模越大,拥堵里程比例、常发拥堵里程比例、拥堵延时指数三项指标也越大,因此图示三个数值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D正确。故选D。【14题详解】城市道路拥堵主要是交通流量与交通容量之间的矛盾导致,所有路口设置交通信号灯,并不能改变交通流量与交通容量,因此这不是治理城市道路拥
17、堵的合理措施,排除A;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从而降低交通流量,有利于治理城市道路拥堵,B符合题意;扩大城市绿化面积与治理城市道路拥堵关系不大,排除C;大型商业中心对区位要求很高,大型商业中心不太可能向郊区迁移,排除D。故选B。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中华民族摆脱贫困的千年愿景即将梦圆。下图为我国14个连片特困区689个县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 下列有关我国14个连片特困区分布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多,东部季风区少B. 中西部经济带多,东部经济带少C. 第一、三级阶梯多,第二级阶梯少D. 牧区多,农耕区少16. 推测14个连片特困区
18、致贫的因素组合最可能是()矿产 地形 人口 水源A. B. C. D. 【答案】15. B 16. C【解析】【15题详解】读图可知,我国14个连片特困区中,只有新疆南疆三地区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东部季风区较多,A错误;读图可知,我国14个连片特困区中,绝大多数位于中西部经济带,只燕山太行山区部分位于东部经济带,因此中西部经济带多,东部经济带少,B正确;读图可知,我国14个连片特困区中,第一、二级阶梯多,第三级阶梯少,C错误;读图可知,我国14个连片特困区中,位于牧区主要是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区,还有部分位于农牧交错带,大部分位于农耕区,D错误。故选B。【16题详解】14个连片特困
19、区主要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而我国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因此特困区致贫的因素不应包括矿产,不符合题意;14个连片特困区主要位于我国山地和高原地区,耕地较少,对外交通不便,从而导致贫困,因此特困区致贫的因素应包括地形,符合题意;14个连片特困区主要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大多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较小,而当地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从而导致贫困,因此特困区致贫的因素应包括人口,符合题意;14个连片特困区中,大多数位于东部季风区,许多地区水源条件较好,因此特困区致贫的因素不应包括水源,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是指以5G、人工智能
20、、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下图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 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最突出的特点是()A. 集聚效应强B. 发展变化慢C. 就业人口多D 创新能力强18. 新基建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有()提升政府现代化治理水平 改变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 提高城际大宗货运速度和能力 加速产业智能化生产的步伐A. B. C. D. 【答案】17. D 18. D【解析】【17题详解】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
21、生事业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建设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建设等。由此可知,传统基建具有集聚效应强、发展变化慢、就业人口多的特点;图中显示,新基建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覆盖范围广,更新周期短,对劳动力数量要求少,对技术和创新要求高,因此新基建最突出的特点是创新能力强,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18题详解】新基建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新基建会使社会治理开始向精准预测、智能决策的精确治理方向发展,从而提升政府现代化治理水平,符合题意;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改变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作用不大,不符合题意;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信息技术建设和城际高铁(客运)建设,与提高
22、城际大宗货运速度和能力关系不大,不符合题意;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和工业互联网等方面会加速产业智能化生产的步伐,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二) 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红石滩景观,是橘色藻附着于岩石上呈现的景观。我国多见于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等雪山冰川附近。它的形成必须要满足一个条件:大量原生的石头(即表面干净、没有任何其他植物生长)。读红石滩河床景观图和冰川区水层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9. 形成红石滩景观原生石的
23、主要外力作用有()A. 风化作用B. 风力作用C. 流水作用D. 冰川作用20. 近年来高海拔雪山矿泉成为商业开发的热点,图中雪山矿泉()A. 补给主要是冰雪融水B. 循环更新周期较短C. 出水量季节变化大D. M处矿泉出露多【答案】19. CD 20. AD【解析】【19题详解】图文信息表胆,红石滩景观原生石出现在河床之中,因此原生石裸露与流水作用密切相关,C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红石滩景观分布在雪山冰川附近,因此冰川作用对原生石裸露起到重要作用,D符合题意;风化作用会导致原生石破碎,风化物残积,使得原生石不易裸露,不利于红石滩景观出现,A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红石滩景观在我国多见于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盐城市 2020 届高三 地理 第二次 模拟考试 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