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模拟考试预测卷五含解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模拟考试预测卷五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模拟考试预测卷五含解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模拟考试预测卷(五)(含解析)第I卷 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在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的同时,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也存在着弱回流现象,农村回流劳动力对乡村振兴极为重要。基于珠江三角洲外围地区15个村的问卷调查资料,研究者对199份回流劳动力有效样本进行了职业转换分析。对比分析回流劳动力在回流前的最后一份工作和回流后的最后一份工作,发现其职业的行业类型分布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下图为本次问卷调查中回流劳动力回流前后职业的行业类型分布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珠江三角洲外围
2、地区农村劳动力弱回流态势慢慢显现的原因最可能是( )A. 乡村环境改善B. 城市规划需要C. 产业结构调整D. 家乡文化认同2. 回流劳动力回流前后职业的行业类型分布人数差异最明显的是( )A. 农业B. 制造加工业C. 批发零售业D. 社会服务业3. 部分回流劳动力选择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原因是( )A. 农业类型独特B. 农业门槛较低C. 农业人口减少D. 农业效益提升【答案】1. C 2. B 3. D【解析】试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题详解】农村劳动力外出是为了务工和经商,影响因素是经济。珠江三角洲外围地区随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就业机会增加,因此农村劳动力弱回流态势慢慢显现
3、,C正确。能提供较好的就业机会是农村劳动力回流的主导因素,乡村环境、城市规划、家乡文化认同对农村劳动力回流影响较小。故选C。【2题详解】从“回流劳动力回流前后职业行业类型分布统计图”中可看出,回流劳动力回流前后职业的行业类型分布人数差异,农业为25、制造加工业为49、批发零售业为40、社会服务业为9,可判断出差异最明显的是制造加工业,B正确。故选B。【3题详解】经济效益是影响劳动力选择从事行业的主导因素,因此部分回流劳动力选择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原因是农业效益提升,D正确。故选D。尼日利亚地处西非东南部,人口约为1.86亿。目前尼日利亚是我国在非洲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场、第三大投资目的
4、地国和第一大工程承包市场。奥贡广东自由贸易区由两国合资开发,园区结合广东企业转型升级,发挥广东的家具、建材、轻工和五金等产业以及管理、技术、人才优势,以材料加工为主体,集加工、营销、商贸、研发、会展为一体,为我国中小企业抱团“走出去”发展提供平台。截至2015年,园区企业数量已达69个。下图为尼日利亚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我国众多中小企业在此园区抱团最终目的是( )A. 便于交流沟通B. 降低生产成本C. 节省运输费用D. 共享优惠政策5. 奥贡广东自由贸易区内( )A. 企业生产规模大,资本集中程度高B.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C. 产业链长,产品附加值高D. 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6
5、. 奥贡广东自由贸易区在建设过程中面临较大挑战是( )A. 劳动力供给不足B. 土地供应不足C. 基础设施配套较差D. 市场狭小【答案】4. B 5. D 6. C【解析】试题考查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区位因素【4题详解】企业的最终目的都为降低成本、扩大市场,获取最大的利润,因此中小企业在此园区抱团的最终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B正确。便于交流沟通、节省运输费用和共享优惠政策也是为了降低成本。故选B。【5题详解】由材料“广东的家具、建材、轻工和五金等产业”可知,奥贡广东自由贸易区内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D正确。重化工业企业一般生产规模大,资本集中程度高,A错。高新技术产业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产品
6、附加值高,B、C错。故选D。【6题详解】由材料“尼日利亚地处西非东南部,人口约为1.86亿。目前尼日利亚是我国在非洲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场、第三大投资目的地国和第一大工程承包市场”可知,奥贡广东自由贸易区在建设过程中劳动力和土地供应充足,市场广阔,面临的较大挑战是基础设施配套较差,C正确。故选C。地表反照率是指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与入射太阳辐射之比。下图为青藏高原地表反照率、积雪覆盖率图(左图)和植被指数(反映植被生长状况)的年变化图(右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 近几十年青藏高原年均地表反照率呈递减趋势的主要原因是高原气温日较差大 气候变暖,积雪减少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增多 生态环境
7、改善,植被覆盖率增加A. B. C. D. 8. 近几十年青藏高原年均地表反照率的降低,可能会导致该地A. 地面温度升高B. 蒸发量减少C. 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D. 大气的逆辐射减弱【答案】7. B 8. A【解析】【7题详解】读图表信息可知,近几十年青藏高原年均地表反照率呈递减趋势,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积雪减少原因;气温日较差大小不是地表反照率递减的原因,错,对;积雪减少,反照率降低,植被指数增加,说明生态环境改善;人类活动增多,会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错,对。综上分析,B对,ACD错。故选:B。【8题详解】读图可知,青藏高原地面反射率下降与积雪融化和植被增加有关系。读图可至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
8、的积雪覆盖率减小,反照率降低,则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则地面温度升高,A对。地面温度升高,则蒸发量增加,B不对;地面反照率变化与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的逆辐射关系不大,CD不对。故选:A。洱海是云贵高原上的第二大湖泊,其西侧的点苍山森林茂密,众多溪流发源于此。历史上流城内气候干湿程度的变化会导致湖泊水域面积的变化,进而影响到入湖河流所携带泥沙的沉积条件。因此,科学家常常利用湖底沉积物粒径粗细的变化推断流城内的气候变迁。下面图a为云南点苍山和洱海地区示意图,图b示意乙地湖底沉积物粒径与其沉积时间的对应曲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9. 图a中点苍山东侧平原的成因是A. 地壳上升,流水侵蚀B. 地壳下沉,
9、流水侵蚀C. 地売上升,流水沉积D. 地壳下沉,流水沉积10. 图a中甲地至乙地湖底沉积物粒径粗细的变化特点为A. 逐渐变粗B. 逐渐变细C. 先变粗,后变细D. 先变细,后变粗11. 图示地区1300年至2000年气候干湿状况的变化为A. 变干一变湿一变干一变湿B. 变湿一变干一变湿C. 变湿一变干一变湿一变干D. 变干一变湿一变干【答案】9. D 10. B 11.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内容包括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以及通过沉积颗粒物的粒径判断气候变化,难度比较大。【9题详解】平原西侧为断层陡坡,说明西侧岩石相对东侧上升,或者说东侧岩石相对西侧下沉,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
10、外力作用不断将风化侵蚀的产物搬运到谷地边缘堆积,形成平原地形。故D正确。如果地壳上升,应该形成块状山或高地,而不会是平原,故AC错。平原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不是侵蚀,故B错。【10题详解】甲地至乙地湖底沉积物来自西侧,随着流水流速变慢,携带能力会逐渐变低,所以粒径大的先沉积,粒径小的后沉积。所以ACD都不对,正确答案为B。【11题详解】气候变干时,湖泊面积减小,河流入湖处距离湖心更近,湖底沉积物粒径增大,反之则减小。1300年-1500年颗粒变小,说明气候变湿,1500年-1700年颗粒变大,说明气候变干,1700年-1850年颗粒变小,说明气候又变湿,1850年-2000年颗粒变大,说明气候
11、变干。所以答案为C,ABD错误。【点睛】第一题,可以反过来分析,平原一般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排除AB;能沉积的地方肯定是地势低洼的地方,所以一定是地壳下沉形成低洼地,排除地壳上升的C。答案为D.第卷非选择题(共56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37题为必考题,第43题、第44题为选考题。(一)必考题:共46分。1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香水梨属波斯梨科果实,栽植历史悠久,甘肃靖远县是香水梨的主要产地,境内黄河沿岸普遍栽植。香水梨果肉细脆,果汁味甜酸适度可口,含18种氨基酸,24种微量元素,每千克中维生素含量200毫克以上。香水梨的特点是色变而味愈佳,宜久存不易腐烂,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三明 第一 中学 2020 届高三 地理 模拟考试 预测 卷五含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