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教案.docx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节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一、等高线地形图(一)海拔与相对高度1写出表示甲、乙两地海拔的数据。甲地1_500_m,乙地500_m。2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_000_m。(二)等高线及其特点1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2用直线连接等高线的特征与含义。(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图中字母地形等高线特点A山峰闭合,数值由外向内变大B山谷凸向高处,一般成为河谷C山脊凸向低处,一般成为分水岭D陡崖等高线重合E鞍部两个山峰和两个山谷等高线之间的区域二、地形剖面图含义是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可以反映出沿地形剖面线各点的地势高低变化和坡度大小状况应用在平整土地、修建渠道、修建铁路、维修
2、公路及开展其他工程时,可以作为计算土石方量的依据命题视角(一)地形的判断及地形特征描述归纳法学习典例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描述图示区域地形地势特征。解题指导第一步,地形地势判断思路。(1)等高线的数值、形状、疏密判断地形类型:图中东南部等高线多在200500米,为丘陵地形;西北部等高线稀疏,在200米以下,为平原。(2)等高线的数值判断地势高低:东南部地势高,西北部地势低。第二步,描述地形地势特征的思路。(1)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2)地势特征:地势起伏大小,地势高低分布状况。答案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西北部为平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一、地形类型及特征的判读1依据等高线判断小范围
3、地形地形地形特征等高线图山峰山丘四周低,中间高盆地洼地四周高,中间低山脊(分水岭)从山顶向外伸出的凸起部分山谷(干谷、河谷)山脊之间低洼部分鞍部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的部分陡崖近于垂直的山坡2.依据等高线判断大范围地形类型等高线图判读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等高线密集;有山峰(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明显的山地局部地貌类型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但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丘陵数值一般在500米以下,多闭合曲线,反映出该地地形起伏不大,海拔较低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1 000 米以上,不同的高原等高线差距较大,高原面一般较平坦,边缘陡峻,如内蒙
4、古高原、云贵高原等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二、地形地势特征的描述1地形特征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描述角度语言表达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以为主;主要分布在地形区地势高、低地势高低,或地势自向倾斜;地形崎岖(平坦)或地面起伏大(小)海岸线平直、曲折海岸线平直;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等2.地形特征类题目的答题注意点有关地形特征类试题,在作答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应因题而变,其依据主要有两条。一是看题干的设问要求是什么。设问要求是用行为动词来体现的,常见的行为动词除了“描述”之外,还有“指出”“说出”“简答”“说明”“概括”等。答题要求不同,采分点自然也就不同,有的答案
5、只有几个字或一句话,有的则要答出很多条。二是看材料所给的信息有什么。材料所给信息一般都是试题的采分点,在作答时一定要围绕材料展开,而不能机械地套用模板。命题点全训题点(一)根据等高线判读地形我国某山脉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 5003 600米。图1为该主峰附近地形图,图2为图1中某地的谷地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题。1图2谷地景观可见于图1中的(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解析:B由图1可知,乙地等高线凸向海拔较高处,为山谷,符合图2的地形特征,B对。甲地位于山顶,丙地处于两座山的鞍部,丁地位于山脊。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23题。2图示区域
6、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90米B400米C380米D620米3图示区域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是( )A地形以低山丘陵、盆地为主B地势南高北低C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D甲地地形为平原解析:2.A3.A第2题,根据图中已知等高线的海拔判断,该地形图的等高距为100米,读图可知,该区域最高的海拔高度范围在600700米,最低的海拔高度范围在100200米,据此可以计算出图示区域相对高差的范围在400600米,最大高差接近600米,因此A符合题意。第3题,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相对高度较大,有一定的起伏,且图示区域的海拔高度多在200600米,由此判断该区域地形类型以低山丘陵为主;图中甲村附近的等高线大致
7、呈封闭状,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地形,因此A符合题意,排除D。结合等高线数值和形态判断,图示区域东部西高东低,图示区域中西部四周高,中间低,地势不具有南高北低特征,排除B。该地地形起伏较大,平原地形面积小,排除C。题点(二)描述地形地势特征4下图为河南省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河南省的地势特征是_。从地形类型看,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_。解析: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和数值变化可以看出,河南省地势西高东低。读图可知,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答案:西高东低平原命题视角(二)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演绎法学习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和温差从等高
8、线地形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高度(海拔),根据公式:H相H高H低,计算出两点的相对高度,然后再根据对流层气温平均垂直递减率(0.6 /100米)进一步求出它们的温度差。2估算陡崖高度图示相对高度(n1)dH(n1)dn: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等高距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200米H400米绝对高度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h大dh大:指重合等高线中数值最大的图中崖顶的绝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300米H顶400米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h小h小:指重合等高线中数值最小的图中崖底的绝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0H底100米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
9、高线,等高距为d,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公式:(n1)dH(n1)d求算。如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利用公式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米H400米。4判断闭合等高线区域内的海拔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有时会出现局部的闭合区域,可依据“大于大值,小于小值”规律来判断。例: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较低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图中A区域海拔低于300米,高于200米,为小盆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较高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丘,如图中B区域海拔高于
10、400米(低于500米),为小山丘。二、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1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方法(1)基础图示:在等高线地形图基础上绘制。(2)关键要素: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3)作图步骤步骤具体内容确定剖面线根据要求在需绘制剖面图的两点之间作出一条直线(AB)确定比例尺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多采用原图的比例尺(有特殊要求时除外);为了使剖面图所表达的地势起伏更加明显,垂直比例尺大多都要适当放大建坐标剖面图的水平基线一般与剖面线长度相等。纵轴的高程应根据需要确定,剖面图上的高程间距要与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相等描点将剖面线(AB)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及特殊点(如最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剖面图中
11、连线用平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要与实际海拔变化保持一致2.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一看关键点即起点、终点、最高点和最低点。观察剖面线中这四点的高度值是否与等高线图一致二看起伏趋势从剖面线起点开始,对比分析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的高低起伏变化趋势是否一致三看特殊部位看剖面线是否经过河流、陡崖、山脊、鞍部等特殊地形部位及海拔高度范围三、通视问题的判读图示判读方法根据坡度陡缓情况判断如果是先陡坡后缓坡(凹坡),则可以通视(如图1);如果是先缓坡后陡坡(凸坡),则无法通视(如图2)根据是否穿越沟谷判断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会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通视(如
12、图3)命题点全训溯溪,是由峡谷溪流的下游向上游,涉水登山的一项探险活动。下图为我国东南地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据此完成12题。1该地适宜开展溯溪活动的线路是( )AL1BL2 CL3 DL42下列叙述中,与该地实际相符的是( )A山地最高峰超过350米B地面至少有三个洼坑C在M峰可一览其余群峰DN地是观日出最佳点解析:1.A2.B第1题,L1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距离长,坡度小,适合溯溪。A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图示等高距为25米,M点为最高点,海拔为325350米,A错误。闭合等高线,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内,其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图中有三处150米闭合等高线处,表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第一章 地球 地图 第二 等高线 地形图 地形 剖面图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