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备考-城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考地理复习专题备考-城市.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备考:城市例析试题一 同城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城市紧密联系、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现象。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的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下图示意安徽省2011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前的中心城市间公路客流状况。滁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南京,次位客运流向为合肥,两个方向的客流量相差很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城市组合中,最适宜推进同城化的是A.安庆池州B.合肥巢湖C.亳州阜阳D.芜湖铜陵2.合肥虽为滁州的次位客运流向,但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相差很小,其主要原因是A.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B.滁州与南京距离更近C.滁州与合肥行政
2、联系密切D.合肥与南京均省会城市参考答案1.B 2.C试题分析第1题首先理解同城化概念:城市之间紧密联系,协调发展,共享成果。同城化可透过公路客流强度反映城市之间联系的紧密度。公路客流量大,反映城市间联系紧密,有利于推进同城化。观察提取图中信息,各组城市组合相比较而言,合肥与巢湖之间空间位置相对较近,两城互为首位客运流向,城市联系最为紧密,最适宜推进同城化,B正确;池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安庆,但安庆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合肥,次位客运流向为池州,A错;亳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阜阳,但阜阳的首位客运流向为淮南,C错;芜湖的首位客运流向为铜陵,但铜陵的首位客运流向为池州,D错。故选B项。第2题审清题意,与南京
3、相比,图中滁州距合肥距离较远,但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相差很小,题意说明滁州与合肥客流联系的紧密度很强。这与合肥同属安徽省,两者的行政联系更为密切,而南京属江苏省,故C正确;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以及滁州距离南京距离更近,更有利于城市之间人口的流动,不能解释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客流量相差小这一现象,AB错;合肥和南京均为省会城市,也不能解释为何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客流量相差很小,D错。故选C项。教学启发理解概念,寻求同城化基本条件:A距离近的相邻城市,交通发达;B城市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语言、民俗)和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能够融为一体;C城市产业互补或融合,相互经
4、济联系紧密,形成良性竞争态势,有互相促进的各自优势。同城化意义A相互融合、互动互利,促进共同发展;B以存量资源,带动增量发展,增强整体良性竞争力;C以优势互补,相互依托,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和谐宜居城市。D形成大城市的辐射力、扩散力与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试题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大兴是北京新的产业集聚区,承担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和公共服务等功能。国际氢能示范区(图左)是大兴区和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共建项目,旨在建设氢能产业创新中心,探索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公交、环卫等服务领域的应用。
5、材料二:新能源的广泛使用是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主要途径,海南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示范新标杆,对生态环境有更高的要求。关于现代产业体系,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生态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壮大先进制造业”。材料三:轨道交通是都市居民日常出行的高效方式。为了亦庄新城居民出行更加便捷,交通部门设计了沿宏达路和荣华路的两条轨道线路,每条线路均有地下方案和高架方案(图右)。 (1)分析北京氢能示范区落户大兴产业集聚区的区位条件。(6分)(2)简述大兴氢能示范区的创建对海南自由贸易港产业发展的启示。(8分)(3)如果选择荣华路的地下方案,说明选择
6、该方案的合理性。(4分)参考答案(1)大兴作为北京的新城区,土地较充足,地价较低,有利于降低示范区建设成本;新城区公交、环卫等服务领域为氢能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市场;位于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基础好,协作条件好。(2)围绕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充分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特的政策优势,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合作,引进高科技人才和技术:建立产业示范园区:发展先进制造业,注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3)荣华路为城市主干道,临近居民区和商业区,人口众多,客流量大。地下方案避免了地面建设空间不足(绿化带过窄)、噪声过大等问题。教学启示宜业宜居城市要有绿色环保的理念。中国较发达城市又正处于由劳
7、动密集型工业向技术密集型工业升级、工业结构优化之中,因此绿色环保技术产业和绿色城市的规划建设问题,是高考地理的核心考点,应强化训练。城市中的土地、市场、技术、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协作条件是影响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地理位置、原料、燃料(动力)、劳动力、交通、市场、技术(工艺)、政策(国际关系)、地价(土地)、水、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工业协作、治污费用、环境因素、历史条件、农业基础、工业惯性。中小企业的特点:规模中小型、专业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低能耗、高利润、高技术)、资金流动灵活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好处:(或工业4.0、互联网十制造业、或
8、柔性生产的好处为同一主题)以大数据为支持撑,产品研发更新快;产品品质优,能耗低,效率高,满足个性化和本地化的市场需求,市场更广阔;供应链优化,快速响应,周转快;产品库存少,降低仓储费用、提高效益和利润。产业集群的好处:共享基础设施;共享信息,捉进技术创新,利于技术交流;构建完整产业链,提升协作水平;产生规模效益;降低运费、降低能耗、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利润。碳中和、低碳经济、新能源产业的特点:可持续发展;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減少废弃物排放量化;循环化和淸洁生产。不同地区的产业协同、产业关联的好处:深度分工;分工细化;分工互补;良性竞争与合作;发挥比较优势,上下游企业合作,构建产业链
9、;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技术壁垒、贸易封锁、经济脱钩问题的解决:培养人才,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科研协作;实施产业升级;扩大内需市场。高技术产业布局、新能源工业、矿产资源开发过程的减量和减排、低成本的工业运营方式都是高考核心问题,教学中应围绕教材主题,拓展学生视野和思维空间,其中最优的教法是地理模型化教学,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挖掘案例模型中起作用的各种人文地理要素,并学会多角度旳论述。试题三下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 -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据此完成12题。1.由图可判断,该城市群呈现A.单核模式发展B.双核模式发展C.多核模式发展D.金字塔式发展2.影响各城市建设
10、用地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规模产业发展建城历史生态环境A.B.C. D.参考答案1B .2A试题分析1.空间分布及演变被统计曲线抽象化了。只能透过题干材料建立城市群的探究模型,使其具体化。2.城市群是宏观概念,15个城市(横坐标)的用地规模(纵坐标)及年际变化幅度(图例)看做是微观概念。微观的城市化(第2题因素)影响了城市群的发展模式。3.本题难点是用语文阅读能力理解具体的城市群模型。用数学观念理解用地规模的总量及随时间发展的用地增长幅度(每个城市在4个年份特别是后二年的纵坐标差值)。4.第2个城市横坐标信息被隐含了。要看透隐含的信息。5.发现15个城市中,排序1及2城市总量都大且增长幅度也
11、大,可作为城市群的二个核心城市。而排位3及后边城市用地总量及增幅都较小。故第1题选B。6.城市用地规模变化实质是城市化、工业化及土地商品化过程,故第2题选A。教学启示1.训练题要精选,主题、背景、材料呈现形式尽力接近真题。髙考命题者不能与我们对话,但是在选题过程中,我们却必须真诚地与命题者开展隔空的心灵对话。通过心灵感应使训练题的能力要求无限接近真题。2.有一种破题拆题方法叫绘图法,化抽象为具体。本题组你可自己设计一个城市群平面分布图,透过土地利用规模变化去呈现正确选项。试题四:双核结构是指在某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由此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图
12、1为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沈阳一大连双核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城市A在区位和功能上存在互补 B在地域文化方面存在互补C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 D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相近2沈阳大连双核结构有利于促进大连市建成东北地区中心城市 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增强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功能 提高沈阳和大连两城市传统工业比重A B CD参考答案1.A 2.C试题分析第1题根据图文材料信息,我们知道在沈阳大连两城市构成旳双核结构中,沈阳职能是本区域内地中心城市,大连职能是沿海港口城市,故两不同职能城市在区位和功能上存在互补性,才形成城市双核结构。两城市地或文化相近,排除B项。交通和距离
13、是普遍性因素,与题干双核结构概念关联不大,排除C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双核结构形成关系小。符合题干概念要求的是城市不同功能和不同区位条件,是特殊性,故选A。第2题大连职能是港口城市,就城市职能发展看,双核结构的形成只是促进港口的经济腹地扩大,港口呑吐量增大,港口的现代化建设,而非建成本区域中心城市,排除。就区域经济发展看,双核结构的形成应是使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特别是促进大连市现代化、智能化港口的建设,而非停留于传统工业,排除。两城市功能互补性得到发挥才能协调经济发展,中心城市又具有强的辐射辐射功能,故双核城市的形成利于这两方面的实现,选C项。教学启示1.本题组难度偏易。但试题主题及能力要求体现出新髙考对于考生地理素养旳考核。2.城市形成区位条件、城市化进程、城市职能、城市群(带)、城市地域形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区、城市辐射功能都是城市地理基本概念。上述各概念的形成及演变过程都有其特征及影响因素。这构成关于城市的最基本的知识体系。考生必构建城市知识体系,才能完成高于课本的能力试题。3.新概念试题要体会命题意图,体会特殊情景或特殊要求,只有符合题干概念并与题干构成最直接因果关系的才是正确选项。4.城市各人文要素及相互关系在前期己分析。以区域为背景的城市群(带)、大湾区、经济走廓(带)是新高考命题的重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