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7章人口第1节人口分布人口容量教师用.docx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7章人口第1节人口分布人口容量教师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7章人口第1节人口分布人口容量教师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人口分布人口容量一、世界人口的分布1主要特点:人口分布很不均匀。2分布规律按半球主要居住在北半球按纬度集中在北纬2060范围内按距海洋远近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按海拔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3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4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即“胡焕庸线”,自黑龙江省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此线西北部人口稀疏,东南部人口稠密。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因素原因举例气候过于寒冷、干旱和湿热的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带、沙漠戈壁地区、热带雨林地
2、区人口稀少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恒河平原等地区人口稠密水源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北美五大湖地区、塔里木盆地的绿洲等地区人口稠密2人文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2)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3)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三、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1概念: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2影响因素(1)自然资源状况:呈正相关。某
3、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短板”所决定的。资源丰富的区域能承载的人口较多。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呈正相关。(3)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3三种观点观点对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估计乐观者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极限值悲观者目前世界人口已经超过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中间者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在100亿左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并非完全取决于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也会影响区域资源环
4、境承载力的大小。因此,资源虽然匮乏,但在科技发展水平高、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的情况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仍可能较大,如日本。四、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3社会问题4措施区域具体措施整个世界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保证人人拥有平等权利各国或各地区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考点一人口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2021临沂模拟)青藏高原是中国乃至全球典型的人口稀疏区之一,但内部人口地域分异明显。下图分别从经度、纬度、极向(最大与最
5、小人口密度连线方向)和垂直四个维度反映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规律。据此完成(1)(2)题。(1)影响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光照B热量C水源D降水(2)根据所学并结合图示信息判断,青藏高原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位于()A柴达木盆地B雅鲁藏布江谷地C阿里高原D湟水谷地【思维培养】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统计图信息:分别从经度、纬度、极向和垂直四个维度反映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规律;坐标轴数值信息:纵坐标表示人口密度,数值越大表示人口密度越大调动和运用知识区域位置:青藏高原;区域特征:海拔高,气温低;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河谷地区,发展河谷农业学科素养区域认知区域定位:青藏高原,人口密度最大的区
6、域位于(37N,100E)附近,大致位于湟水谷地附近综合思维从垂直地域分异看,人口主要分布于海拔较低的地区,海拔低,热量条件相对较好【我的解答】(1)B(2)D人口的分布特征1世界人口的分布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案例地形平原和低地工农业生产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平原区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低的第三级阶梯上高山和高原土层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较大,人口较稀疏气候气温北半球温带地区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80%的人口分布于这一地带热带干旱地区的人口集中分布在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的高原、山地地区降水主要通过植被间接
7、影响人口分布,不同植被带的农业、人口分布不同。一般来讲,降水多,人口密集;降水少,人口稀疏水源干旱地区的人们往往逐水而居,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我国西北干旱区的人口集中分布在水源充足的绿洲地区土壤多通过农业生产间接影响人口分布;土壤肥力、性状不同,人口的分布不同我国东北肥沃黑土的分布地区,人口密度也高矿产资源产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煤矿、油田等工矿点也是居民密集点人口密集,形成城市,如攀枝花、克拉玛依、鹤岗等2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原因生产力、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以农业经济为主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工业
8、化带动城镇化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生产力的发展,科技与管理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条件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分布多交通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政治、文化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和历史等考向1人口的分布规律(2021天津模拟)根据每个县域单元占全区域的面积和人口百分比,可以绘制出“面积人口洛伦斯曲线”。下图中,实线表示我国某区域(324个县域单元)的“面积人口洛伦斯曲线”,虚线表示绝对均衡线。读图文材料,完成12题。1据图中信息,该区域人口分布状况的正确判断是()A县域的人口比重与面积比重呈正相关B83%左右的土地上分布着20%的人口C人口比重小的县域,环境承载力更大D人口
9、均衡分布更利于该区域的发展2图示地区最有可能是()A西北地区B华北地区C华南地区D江淮地区1B2A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83%左右的土地上分布着20%的人口,推断该区域人口分布极不均衡,曲线远离绝对均衡线,县域的人口比重与面积比重不呈正相关,A错误,B正确。人口比重小的县域可能生态环境较脆弱,环境承载力较小,难以承载更多人口,C错误。D选项描述与题干无关。第2题,图示地区人口分布不均衡,说明区域环境差异较大,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区域差异较大,引发人口分布差异较大,A正确。 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和江淮地区县域单元间环境因素差异较小,人口分布区域差异较小,B、C、D错误。考
10、向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人口密度突变线(下图)是一条全国尺度最重要的人地关系突变线,它综合反映了自然地理要素对人类活动强度的限制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约束的适应。(1)说明大兴安岭北段人口密度突变线未到达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原因。(2)说明兰州至武威一线人口密度突变线突破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原因。(3)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这条人口密度突变线今后能否被突破。解析:第(1)题,大兴安岭北段人口密度突变线未到达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说明该区域人口密度较低;其位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东,说明降水并非影响因素,主要原因应为该段纬度较高,气候寒冷,而且一年寒冷季节很
11、长,地面冻土广布,不利于农业发展及人们生活,所以人口密度较小。第(2)题,可以从水源、气候(气温)、地形等方面分析该地适宜居住的条件。由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该段位于黄河上游,河流水量较大,生产生活用水较充足;相较于东北地区,纬度较低;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候较适宜。第(3)题,人口密度突变线能够被突破可以回答的观点有: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增加,人口密度也相应增加;南水北调工程也能够缓解西部地区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不能被突破可以回答的观点有:西部地区人口稀疏,经济落后,且还有不断向东部地区迁移的趋势,人口稀疏;西部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牧区,生态环境脆弱,盲目治理可能会使得当地生态
12、环境进一步恶化,环境人口容量降低,人口更加稀疏。答案:(1)该段纬度较高,气候寒冷,而且一年寒冷季节很长,地面冻土广布,不利于农业发展及人们生活,所以人口密度较小,人口密度突变线未到达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2)兰州至武威一线位于黄河上游,虽然降水较少,但是有黄河流经,河流水量较大,生产生活用水较充足;该段纬度较低,位于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候较适宜。(3)能够被突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口密度突变线以西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增加,人口密度增加;跨流域调水工程能够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缓解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使得生活和生产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人口密度增加。不能被突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人口 人口分布 容量 教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