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7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docx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7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7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时质量评价(十七)一、选择题下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读图文材料,完成12题。1形成图中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2图中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A垂直抬升B水平拉张C水平挤压D岩浆喷发1D2A解析:第1题,此图为广东丹霞山地貌。图中岩层层理结构明显,应该是沉积岩,A、C错误。图中岩层多次出现坡度较大的陡崖,应该是垂直裂隙发育,该地区位于粤北山区,属于湿润地区,风力侵蚀较弱,以流水侵蚀为主,D正确,
2、B错误。第2题,图中岩石为沉积岩,最初形成于低地,形成沉积岩后,受地球构造运动的影响,间歇性的垂直抬升作用使得本区的地貌发生了变化,因此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垂直抬升,A正确;水平拉张会导致裂谷出现,水平挤压会导致岩层弯曲,出现褶皱山脉,岩浆喷发会形成火山地貌,B、C、D错误。某内陆断陷湖位于松嫩平原南部,属于盐碱湖。下图为该湖中部区域一东西向剖面示意图。图中水域西侧盐度偏低,湖底有深厚软泥层(当地居民称之为“酱缸包”)。据此完成34题。3东侧湖滩和台地比西侧宽,主要因为()A西侧坡积洪积物较少B西侧地壳运动以水平方向为主C东侧风力堆积物较多D东侧地壳相对下降的幅度较小4“酱缸包”的主要成因是
3、()A湖底低洼沉积物比较多B湖底淤泥的含盐量较低C地下涌泉使沉积物变软D入湖沉积物颗粒比较粗3A4C解析:第3题,该湖为断陷湖,湖滩和台地主要是沉积作用形成的,东侧洪积物较西侧多,因而东侧湖滩和台地比西侧宽,A对;西侧有两处断层分布,地壳运动以垂直方向为主,B错;松嫩平原南部降水量相对较多,流水沉积作用大于风力沉积作用,C错;湖的东侧地壳若相对下降的幅度较小,海拔较高,会导致沉积物较少,D错。第4题,读图可知,“酱缸包”位于湖底断层带顶部,地下泉水不断喷涌,使淤泥沉积物软化,形成软泥层,C对。由图可知,湖底沉积物较湖泊东、西两岸沉积物少,A错;湖底淤泥含盐量高低与“酱缸包”的形成关系不大,B错
4、误;湖的东、西两侧有粉砂、粉细砂沉积物,湖底分布有大面积淤泥,说明入湖沉积物颗粒较细,D错。(2021济南模拟)冰碛丘陵是指冰川消融后,有冰碛碎屑物汇合形成的起伏不平的地表形态。地处我国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波堆藏布谷地分布有面积较大的冰碛丘陵(图1)。图2为冰碛丘陵形成过程示意图。死冰是指冰川前端断开并脱离冰川的部分。读图,完成56题。图1图25下列排序正确反映冰碛丘陵形成过程的是()A BC D6图中()A地貌景观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B碎屑物由粒径不同的碎石和岩屑组成C地势起伏大导致死冰消融量差异D冰碛丘陵物质由粗到细分异显著5D6B解析:第5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冰碛丘陵是发源于死冰之上的冰碛地
5、貌,随着死冰的融化,集中在凹穴中的冰川或冰面湖相沉积,由原先的地势低处成为地势较高处,即冰碛丘陵。第6题,冰碛丘陵是冰川堆积地貌,不是侵蚀作用形成的,A错误。随着死冰的融化,冰川搬运的物质会沉积在地势较低处,不管颗粒的大小,因此冰川的堆积作用分选性弱,碎屑物由粒径不同的碎石和岩屑组成,D错误,B正确。图中冰碛丘陵地势起伏不大,对死冰消融量影响小,C错误。下图示意某区域地质剖面。据此完成79题。7Q岩石形成前图示范围内最可能发生明显地表侵蚀的过程有()A4次B3次C2次D1次8最可能形成大理岩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9图示区域中()AQ岩石形成时间晚于M岩石B断层因甲岩层弯曲形成CN岩浆冷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课时 质量 评价 17 塑造 地表 形态 力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