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六章地貌与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构造地貌的形成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六章地貌与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构造地貌的形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六章地貌与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构造地貌的形成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节构造地貌的形成一、地质构造与地貌1褶皱与地貌读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B、C三处的地质构造名称,并说明理由。名称判断理由A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中间岩层,两翼岩层新B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C断层岩层不连续并有明显位移(2)图中岩层16的新老关系,依次为1、2、3、4、5、6(由老到新)。(3)A的地貌类型是背斜谷,其形成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受外力侵蚀作用形成谷地;B的地貌类型是向斜山,其形成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因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4)良好的储水构造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是;有泉水出露的是;适合开挖隧道的是。(填字母)2断层
2、与地貌(1)断层:在过强的压力或张力作用下,岩体发生断裂,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2)类型与地貌: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产生的地貌各不相同。地质构造岩层运动方向示意地表形态实例地垒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山岭或高地华山、庐山、泰山地堑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东非大裂谷二、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构造学说读图1、图2,完成以下问题。(1)在图1中补全板块名称。(2)板块之间有哪两类边界类型?图2中,海沟、海岭分别属于哪一类边界?提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海沟属于消亡边界,海岭属于生长边界。(3)板块上覆于熔融的软流层之上,一直处于缓慢的、不断的运动之中。板块间的相互运动主要有相
3、向、相离等形式。(4)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2板块运动与地貌(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下列现象)(1)为什么地中海面积在缩小,而红海面积在扩大?提示:地中海面积在缩小是因为其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红海面积在扩大是因为其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2)为什么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一带多火山、地震?提示: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3)为什么非洲大陆地势起伏较小,而美洲大陆西海岸地势起伏大?提示:非洲大陆位于非洲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美洲大陆西海岸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命题视角(
4、一)褶皱与断层及其相应的地貌演绎法学习一、褶皱和断层的比较项目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判断方法从岩层形态上判断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判断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二、研究地质构造的
5、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向斜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地下水出露成泉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煤矿向斜部分的地下(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油、气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油、气质量轻,分布于背斜顶部,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在背斜建隧道避开断层易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隧道避开向斜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隧道选在背斜背斜的岩层呈天然拱形典例(2021河北
6、高考)下图为我国某盆地油藏地质剖面示意图,其中F1F4为断层。在多次区域性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大型背斜油藏受到构造甲、乙、丙的破坏,使石油组分大量散失。据此完成(1)(2)题。(1)形成构造甲、乙、丙的局部地质作用是( )A水平挤压B水平拉张C垂向挤压D垂向拉张(2)构造甲、乙、丙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是( )AF1F4疏导性能好BF1F4延伸到地表C石油埋藏层位较浅DF1F4断至含油层解题指导1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根据材料“在多次区域性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大型背斜油藏受到构造甲、乙、丙的破坏,使石油组分大量散失”可知,形成构造甲、乙、丙的局部地质作用应为地壳水平运动而非垂直运动。2从图中获
7、取信息答案(1)A(2)D命题点全训题点(一)褶皱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判读如图示意某地地质剖面。读图完成12题。1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A向斜、背斜、断层 B断层、向斜、背斜C背斜、向斜、断层D背斜、断层、向斜2丁处山岭的形成原因是( )A沿背斜顶部裂隙侵蚀而成B因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C因背斜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D沿向斜槽部裂隙侵蚀而成解析:1.C2.B第1题,根据岩层的形态判断,甲处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乙处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丙处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是断层构造。第2题,丁处山岭是向斜构造,形成原因是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图中向斜槽部无裂隙。题点(二)地质构造的实践应用
8、油气聚集是指油气在地层圈闭构造中积聚形成油气藏的过程。下图示意某油气藏附近地质构造剖面,其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且为生油岩(指富含有机质、大量生成油气与排出油气的岩石),生油岩上覆砂岩和砾岩。据此完成34题。3最可能成为油气藏的地点是( )A、B、 C、D、4该地( )A阴影部分地层相对左侧下降B大致为背斜地质构造C甲处岩体可能是花岗岩D辉绿岩形成早于生油岩解析:3.D4.A第3题,油气在地层圈闭构造中才能积聚形成油气藏。图中处上覆砂砾岩层,通气透水性较强,因此油气易挥发;处于断层附近,油气资源易沿裂隙流失;处位置太深。和上覆辉绿岩,与下部岩层形成圈闭构造,有利于油气富集,D项正确。第4题,根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第六 地貌 地表 形态 塑造 第二 构造 形成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