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就业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就业的影响.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社会资本在高校生就业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高校生就业,资本,影响,社会社会资本在高校生就业的影响 本文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津桥独立学院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意向问卷调查,结合社会资本理论,通过数据处理详细分析社会资本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期望和就业过程的影响,希望能够为相关探讨工作供应借鉴。关键词社会资本;就业期望;就业过程1探讨背景美国学者科尔曼(JamesColeman)对社会资本的定义与表现形式给社会资本在高校生就业的影响 本文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津桥独立学院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意向问卷调查,结合社会资本理论,通过数据处理详细分析社会资本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期望和就业过程
2、的影响,希望能够为相关探讨工作供应借鉴。关键词社会资本;就业期望;就业过程1探讨背景美国学者科尔曼(JamesColeman)对社会资本的定义与表现形式赐予了详细描述:所谓“社会资本”,就是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财产。它明显区分于其他资本形式,例如常被用来作为探讨对象的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它拥有自己独特的本质特征。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探讨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探讨都集中于就业过程中高校生人力资本的影响因素,因为传统观点认为,高校毕业生具备的学历凹凸、专业类别、技能水同等人力资源特征,确定了就业状况的好坏。但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人数激增,未
3、就业人数逐年增加,不断积攒,单一的以人力资本作为探讨主体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探讨,已经不能满意现实需求,不能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发挥更好的指导作用。随着对社会资本理论学习探讨的深化,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中已经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生从小学到中学再经过高考进入高校,生活和学习的环境较为单一,与社会网络接触较少,拥有的社会网络资源极其有限。高校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时,其社会资本基本都是来源于家庭和学校。来源于自身家庭的社会资本称为先赋性社会资本,其定义为:社会资本中,依靠血缘、遗传等先天因素或不行变更的生理因素产生和维持的那一部分,主要包括性别、生源地、家庭
4、背景3项。与之相对应,来源于学校以及工作后社会关系的社会资本称为自致性社会资本,其定义为:由自身后天努力,通过各种方式投资而获得和维持的社会资本。在高校生的自致性社会资本中,特征较为明显,且与就业联系相关度较高的有学生的政治面貌、是否担当过学生干部和社团负责人。2样本选择此次调查以津桥独立学院2022届毕业生为对象,共随机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74份,其中有效问卷154份。其中男生90名,女生64名。问卷是依据社会资本理论和相关假设结合此次探讨目的所设计出来的,问卷主要由学生个人状况、家庭背景、学生就业状况3大部分构成。因问卷发放时间为学生毕业前期,处在学生办理相关毕业手续的高峰期,
5、学生事务较多,因此问卷回收率为87%,有效率为77%。3社会资本对就业期望的影响就业期望是指高校毕业生基于对自身实际状况的客观评估,结合自身驾驭的就市场综合信息,对将要获得的就业岗位、就业地区以及薪水标准等工作特征预先设定的最低标准。虽然某个工作的特征包含很多因素,但就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实际状况来说,就业期望的3大主要因素指区域期望、行业期望和工资期望。3.1对就业区域期望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对就业区域的选择,是基于对待选择区域的就业政策、户籍制度、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综合条件的考察之上。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后发觉,高校毕业生更期望到经济、社会环境优越,工作、生活条件保障更充分的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就业。分
6、析其缘由,与我国城乡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均衡是密不行分的。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高校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区域时,首先基于在不同劳动力市场就业的经济利益比较,在比较中选择利益最大化的区域。在我国,在户籍制度、财政分割体制、社会福利保障等关系民生的主要制度方面,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区域差异,使城乡之间、各区域之间无法同等共享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改革红利。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经济较为发达,劳动力市场需求大,特殊是对高素养人才的需求大,不但就业机会多,而且能获得较高的劳动酬劳。而这种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的差异,是导致绝大部分高校毕业生情愿到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工作的根本缘由。为了分析性别对就业区域的影响,调查对象
7、包括90名男生和64名女生,有80%的男生期望在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就业,女生中这一比例更高,为90.63%,其中女性期望到地级市的一百零一分比为48.44%,明显高于男生的36.67%。明显,女性毕业生比男性毕业生更期望到工作环境更优越、社会保障更全面的大中型城市就业。从生源地来分析,生源地为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的毕业生,都更期望留在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基本不愿到县级城市、乡镇或农村,而生源地为县级城市、乡镇或农村的毕业生,虽然有一部分选择到生源地的县级城市、乡镇或农村就业,但同样也更期望到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就业。期望到省会城市就业的比例,随着生源地城市发展程度的降低而降低,而期望到地级市、县级城市、乡
8、镇和农村就业的比例,随着生源地城市发展程度的降低而上升。以家庭背景分析,父母亲工作单位对就业地区的选择影响有限,只有父母为“务农”的高校毕业生,对期望工作的地区选择较为宽泛,不局限于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父母亲的学历越高,高校生期望到经济发达、劳动力市场较为完善的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的比例就越高。家庭收入低的高校生期望到县级城市、乡镇和农村就业的比例较高。从自致性社会资本分析,154名学生中正式党员仅为5名,所占比例较低,数据较为单一。但有65名学生担当过学生干部,担当过学生干部的学生比例高达42.21%。而在期望就业地区的选择上,是否担当过学生干部影响不大,通常认为学生干部的综合素养、政治觉悟都要强
9、于非学生干部,但这种差异并没有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明显体现出来。3.2对行业期望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行业期望,是指高校毕业生对即将从事工作类型的憧憬,即期望从事某类型工作的看法倾向。高校生在进入高校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已经蕴含着对某项工作的期望。例如选择报考医科高校的学生,确定期望自己通过高校期间的学习,毕业后到医院或者相关医疗单位工作。本文探讨的行业期望,主要侧重对期望就业的工作单位类型,例如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到属于卫生类事业单位工作,也可到个体民营开办的私立医院工作。行业期望是对工作单位类型的期望,不仅代表了对在不同类型工作单位获得不同经济酬劳及工作环境条件的期望,而且代表着对个
10、人声望的期望。调查对象中,期望到国家党政机关工作的比例最高,达到37.66%,选择其余各项的一百零一分比差别较小,在6.49%14.94%。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校毕业生一方面期望得到较为稳定的工作,国家公务员被他们认为是最稳定的行业。从性别来看,男生和女生最期望的都是国家党政机关,选择这一项的比例分别为41.11%和32.81%。女生比男生更青睐其他事业单位,女生选择其他事业单位的比例为20.31%,高于男生。不论男生还是女生,首先考虑的是稳定。国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机会始终被称为“铁饭碗”,本次调查中,男生和女生选择国家党政机关、教化科研卫生类事业单位的比例分别为55.55%和6
11、2.50%。来自不同生源地的毕业生,期望到国家党政机关的比例都是最高,但随着生源地城市由大到小,比例渐渐变大,可以说,生源地城市越小,来自该类城市的毕业生更期望得到稳定的工作。传统观念中,国家党政机关都是权力机关,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声望也最高,来自小城市的毕业生更期望用行政权力变更自己的生活。从家庭背景分析,父亲的单位对期望工作单位类型的影响表现为毕业生期望的工作单位类型与父亲工作单位类型相同的比例较大,而母亲的工作单位对期望工作单位类型的影响则表现为不论母亲工作单位是何性质,期望到国家党政机关工作的比例都是最高的。是否担当学生干部与期望得到的工作单位类型中,比例差异较大的是担当过学生干部的,
12、更期望到教化科研卫生类事业单位;未担当过学生干部的更期望到个体民营企业或自主创业。3.3对工资期望的影响在参加调查的154名毕业生中,期望工资收入在20014000元的人数最多,为109名,达到73.78%,其次是期望月收入40016000元的人数有21人,占13.64%。选择10102000元以及6000元以上的分别为8.44%和7.14%。也就是说在工资期望方面,数据出现了“极化”现象。因此,分别从先赋性社会资本和自致性社会资本对工资期望的影响进行分析的意义不大。4社会资本对就业过程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总会受外部环境条件改变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在报考国家党政机关公务员时,在满意
13、报考条件的状况下,部分毕业生并不急于报名,而是视察自己初始期望的岗位报名人数是否过多,竞争是否过于激烈,结合自身条件推断是否须要调整报考岗位。高校生依据收集到的信息,再对自己的就业选择进行调整。这些外部环境因素通过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来影响他们的就业选择。在我国,面对开放程度有限的人力资源市场以及不够透亮和公开就业信息,社会关系网络、社会资源就显得更加重要。人力资源是求职硬件,但即使是“千里马”,也须要遇到赏识自己的“伯乐”。就业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毕业生驾驭的就业信息量的多寡以及社会关系的强弱。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相识到社会资本对就业的影响。在154名毕业生中,54名学生认为社会关系
14、对其就业有确定作用,占35.06%;42名学生认为社会关系对就业有很大作用,占27.27%;仅有9名学生认为社会关系对就业没有作用,占5.84%。绝大部分高校毕业生认为,通过高校期间的学习、生活,高校生相识到高校不但是学习学问、技能,更多是积累人力资本,而且要走入社会,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因此,不论社会关系对就业的作用大小,调查中有94.16%的高校毕业生认为社会关系对自己就业是有用的。尽早相识到这一点,就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状况,通过有效途径渐渐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网。因此有84.41%的学生认可利用社会关系或家庭背景找工作。同时,96.75%的学生参与过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走出校内,走进
15、社会,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际工作实力。同时,切身体会人脉、关系等与社会关系、社会资本有关的概念在社会实际中的存在。5社会资本对就业的主动影响5.1有利于获得就业信息高校生实现就业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获得牢靠的就业信息。目前,聘请单位与高校毕业生之间缺少一个范围广、有影响力的就业信息沟通平台,从而干脆导致就业信息不对称。高校生缺少有效途径将自己的人力资本、就业期望等信息传递出去,而聘请单位的精确聘请信息发布范围窄、影响力小,二者的不对称大大降低了就业的胜利率。千一百零一年来,“关系”“人脉”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有时,人们为了维护良好的社会关系甚至放弃了原则。而高校毕业生通过社会关系网络
16、不但可以获得精确、真实的就业信息,而且可以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将自己“举荐”给聘请单位。这样,自己专属的信息沟通平台就建立起来了。5.2有利于干脆获得就业机会机会是留给有打算的人。现在高校毕业生的问题是打算好了,却很难获得机会。除了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等少数聘请做到公开透亮,许多聘请单位都拥有独立自主的人事权。在竞争激烈的选聘过程中,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不在少数,假设高校毕业生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有成员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就可在这些社会关系、社会资源的帮助下获得就业岗位。5.3有助于提升就业质量就业质量是反映就业机会获得的可得性、工作稳定性、工作的声望和尊严、个人发展、机会同等、工作环境与平安等
17、有关方面的综合概念。高校毕业生通过自身社会关系网络获得就业机会之后,在工作中可接着通过这层社会关系与聘请者保持肯定的关系,这样更简单融入工作单位,更便于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获得较为舒适的工作环境。同时,已有探讨表明,同等人力资本条件下,家庭背景较好、社会关系多的毕业生更简单找到高薪的工作,而在工作之后也更简单得到职位晋升的机会。主要参考文献1ColemanJ.SocialCapitalintheCreationofHumanCapitalJ.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11018,94.2郑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高校生就业一个社会资本的视角J.北京师范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卢曙光.社会资本与体育专业高校生就业的关系及对策探讨D.开封:河南高校,2022.4文东茅.家庭关系对我国高等教化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北京高校教化评论,2022(7).作者:代睿 单位:昆明理工高校津桥学院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