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最新模考试题练习(精选三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最新模考试题练习(精选三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最新模考试题练习(精选三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考题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福建厦门市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燕饥,赵将伐之。楚使将军之燕,过魏,见赵恢。赵恢曰:“使除患无至,易于救患。伍子骨、宫之奇不用,烛之武、张孟谈受大赏。是故谋者皆从事于除患之道,而无使除患无至者。今与以百金送公也,不如以言。公听吾言而说赵王曰:昔者吴伐齐,为其饥也,伐齐未必胜也,而弱越乘弊以霸。今王之伐燕也,亦为其饥也,伐之未必胜,而强秦将以兵承王之西,是使弱赵居强吴之处,而使强秦处弱越之所以霸也。愿王之熟计之也。”使者乃以说赵王,赵王大悦
2、,乃止。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或献书燕王:“王而不能自恃不恶卑名以事强事强可以令国安长久万世之善计。(甲)以事强而不可以为万世,则不如合弱,将奈何合弱而不能如一,此臣之所为山东苦也。(乙)胡与越人,言语不相知,志意不相通,同舟而凌波,至其相救助如一也。(丙)今山东之相与也,如同舟而济,秦之兵至,不能相救助如一,智又不如胡越之人矣。愿大王之熟虑之也。”燕果以兵南合三晋也。(选自战国策,有删改)材料二:赵地乱,武臣、张耳、陈余定赵地,立武臣为赵王,张耳为相,陈余为将军。赵王
3、间出,为燕军所得,燕囚之,欲与三分其地,乃归王。张耳、陈余患之。有厮养卒谢其舍中人曰:“吾为公说燕,与赵王载归。”乃洗沐往见,张耳、陈余遣行。见燕王。卒曰:“君知张耳、陈余何人也?”燕王曰:“贤人也。”曰:“君知其意何欲?”曰:“欲得其王尔。”赵卒笑曰:“君未知两人所欲也。此两人名为求赵王,实欲燕杀之,此两人分赵自立。夫以一赵尚易燕,况两贤王左提右挈,执直义而以责不直之弱燕,灭无日矣。”燕王以为然,乃遣赵王,养卒为御而归,遂得反国,复立为王。(选自新序,有删改)3、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王而不能A自恃B不恶C卑D名以事强E事强可以F令国安长久G万世H之计4、
4、下列对材料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与六国论“燕赵之君”中的“之”用法不同。B、相与,意为是互相交往,与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中的“相与”含义相同。C、胡越,指分别居于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两个民族,因以“胡越”指相距甚远的地区。D、谢,文中指告别、辞别,这一含义与成语“敬谢不敏”中的“谢”含义相同。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恢认为重要的是防患未然,对于这个观点,伍子胥等人不认可,而烛之武等人认可,所以前者没被重用,后者被重用。B、赵恢以吴国攻打齐国的史实为鉴,通过一名楚将来劝说赵王不能攻打燕国,如果赵国攻打燕国,就会重蹈吴国的覆辙
5、。C、有人给燕王上书,认为燕国如果投靠强国却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那就不如选择与其他弱国联合起来,燕王接受了他的意见。D、赵王被燕国囚禁,燕国要求赵国割地才放赵王,赵国有个士兵前往燕国,该士兵设身处地晓之以利害,成功说服燕王,赵王最终回到赵国。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2)况两贤王左提右挈,执直义而以责不直之弱燕,灭无日矣。7.下面这段文字应放在材料一甲、乙、丙处的哪一个位置?请说明理由。比目之鱼,不相得则不能行,故古之人称之,以其合两而如一也。今山东合弱而不能如一,是山东之知不如鱼也。(二)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
6、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材料一:嵩山之东,河汝之间,蚤生而晚杀,五谷之所蕃孰也,四种而五获。中年亩二石,一夫为粟二百石。今也仓麋虚而民无积,农夫以鬻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民作一则田垦,奸巧不生。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奸巧不生则民治。窗而治,此王之道也。(节选自管子治国)材料二:贾谊说上曰: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 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缀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
7、大残也;淫侈之俗, 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注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
8、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节选自汉书食货志)注疑:同“拟”, 指与皇帝相比拟, 较量。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每对一处给 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今殴A民而归之B农C皆著于本D使天下各食E其力F末技G游食之民H转而缘南亩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年,有中世、中等年纪以及中等收成的年岁等意思,文中指后者。B.先王,指古代圣王,与过秦论 “废先王之道”之“先王”意同。C.大命将泛,形容国家将要灭亡,大命指国
9、家命运,泛指倾覆、覆灭。D.狼顾,顾,回头看,文中指遭受苦难的天下百姓像狼一样伺机暴动。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嵩山之东,河汝之间,作物生长期早而凋落期迟,四年种植的收成相当于一般地区的五年,一个农户种粟可收粮二百石。B.管仲、贾谊都认为实施王道的基础是“粟多”,公私积贮充定才知礼节而不生奸巧,若民穷至于卖儿卖女,则国家危险。C.贾谊认为,粮食积贮是国家的命脉,如果粮食多而财力充裕,则可以应对荒年和兵灾,无论攻、守、战,都可以很好应对。D.贾谊认为,汉朝立国已四十年,天下富足安定,形成淫侈之俗,背本趋末不事劳作的人也越来越多,天下财产日渐枯竭。4.把材料中
10、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鬻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2)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5.管仲和贾谊强调“粟多则国富”的道理,但实现的途径却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67题。次韵答陈正叔二首(其二)王安石田宅荒凉去复来,诗书颜发两尘埃。忘机自许鸥相狎,得祸谁期鹤见媒注。此道未行身有待,古人不见首空回。何当水石他年住,更把韦编静处开。注:此处“媒”指鹤媒,捕鹤者用来诱捕野鹤的鹤。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句“去复来”三字有离家、归家
11、反复多次的意思,暗示着诗人人生遭际的坎坷。B.诗人高格如鹤,却不料遭人陷害,得祸被贬,这正是诗人此番满面尘埃归来的缘由。C.颈联大意是说,自己所行之路是古人从未走过的路,期待着有志同道合者一路同行。D.尾联“水石” “韦编”照应首联的“田宅” “诗书”,代表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愿望。7.有人说,王安石是真正做到了以出世心态做入世事业的人。本诗是如何体现王安石“出世”“入世”观念的?诮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评价说:“ , ”而屈原离骚兼具了二者的优点。(2)鲍照拟行路难 (其四)中“ ,”两句,采用起兴
12、的手法,表达了时人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苦闷。(3)班级组织秋游活动,小明同学跟随大家伙儿登上山顶,极目远眺,但见群山绵延,江流逶迤,顿觉胸襟为之一开,不禁吟诵起古人写景名句“,(三)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圣人之所尚者义也,德义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虽有至圣,不生而知;虽有至材,不生而能。文、武师姜尚,周公师庶秀,孔子师老聃。人不可以不就师矣。夫此皆上圣也,犹待学问,其智乃博,其德乃硕,而况于凡人乎?是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易曰:“君子以多志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是以人之有学也,犹物之有治也。故
13、夏后之璜,楚和之璧,虽有玉璞卞和之资,不琢不错,不离砾石。而况君子敦贞之质,察敏之才,摄之以良朋,教之以明师,文之以礼乐,导之以诗书,赞之以周易,明之以春秋,其不有济乎?诗云:“题彼鹡鸰,载飞载鸣。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是以君子终日乾乾进德修业者非直为博己而已也盖乃思述祖考之令闻而以显父母也。夫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是故董仲舒终身不问家事,景君明经年不出户庭,得锐精其学而显昭其业者,家富也;富佚若彼,而能勤精若此者,材子也。倪宽卖力于都巷,匡衡自鬻于保徒者,身贫也;贫厄若彼,而能进学若此者,秀士也。当世学士恒以万计,而究涂者无数十焉,其故何也?夫此四子者,耳
14、目聪明,忠信廉勇,未必无俦也,而及其成名立绩,德音令闻不已,而有所以然,夫何故哉?徒以其能自托于先圣之典经,结心于夫子之遗训也。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是故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节选自王符潜夫论赞学)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3分)是以君子A终日乾乾进德B修业者C非直为博己D而已也E盖乃思述祖考之F令闻G而以H显父母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问,指学习和考察,与出自礼记中庸的成语“学问思辨”的“学问”意思相同。B.利,指锋利,与劝学中“蚓无爪牙之利”的“利”意思
15、、用法相同。C.春秋,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与诗书礼易乐并称为“六经”。D.徒,表示“只不过”,与师说中“郯子之徒”的“徒”意思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首先肯定了人的价值,认为人是天地间被重视的存在,继而一步步指出“学问”的重要性。B.文章认为人需要学习就像宝玉需要打磨,君子只要学习礼乐诗书等经典,就会成功。C.为了阐明“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的观点,作者列举了董仲舒、倪宽等事例。D.文章最后引用诗经中的话,再次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建功立业的最佳途径就是学习。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易曰:“君子以多志前
16、言往行以畜其德。”(2)当世学士恒以万计,而究涂者无数十焉,其故何也?5.文中说“人不可以不就师矣”,韩愈师说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两文强调从师学习的必要性时都提到的理由是什么?(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赤壁歌送别李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注】此诗大约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李白旅居江夏(今湖北武汉)时所作。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此指曹操与孙刘联军鏖兵的军队。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7、)A.诗人以“二龙争战”比喻两军相持的情形,“楼船扫地空”五字预示了战争的结局。B.“烈火”句交代了“楼船扫地空”的原因,也表现出诗人对东吴辉煌战果的赞许。C.这首诗前四句咏史,为后四句写送别提供了背景和环境,并形成了特有的气氛。D.诗人最后表示把看到的景象一一写下来告诉友人,是为了让友人从中得到鼓舞。7.这首诗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周瑜,两者刻画周瑜形象时的描写角度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甫登高中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无限悲凉无法排遣的句子是“_,_”。(2)乐曲演奏过程中的
18、停顿也有情感表达的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_,_”。(3)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_,_”。两句将当时边境上疾风扑面、黑云压城的情景生动地描绘了出来。附:参考答案和解析(一)3.【参考答案】BEG【解析】句意:大王如果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保存国家,不如不在乎名声的卑贱臣事强国,假如臣事强国可以使国家长久,也是泽被万世之策。“王而不能自恃”语意完整,其中“自恃”为谓语,在B处断句;两个“事强”中间断句,第二个“事强”作下句主语,在E处断句;“事强可以令国安长久”语意完整,“万世之计”是判断句,中间不断开,在G处断句。4.【参考答案】D【解析】A、正确。取消句子独立性。/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2024 高考 复习 文言文 阅读 最新 考试题 练习 精选 参考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