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1.2)--城市道路与交通.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8.16.1.2)--城市道路与交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16.1.2)--城市道路与交通.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李春 李春是我国隋代著名的桥梁工匠,他建造了举世闻名的,开创了我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为我国桥梁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李春是隋代的一位普通工匠,由于史书缺乏记载,他的生平、籍贯及生卒年月已无法得知。我们仅能根据唐代中书令张嘉贞为赵州桥所写的“铭文”中有:“赵郡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我们方知道是李春建造了这座有名的大石桥。 赵州桥建于隋代,隋朝统一中国后,结束了长期以来南北分裂、兵戈相见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当时的赵县是南北交通必经之路,从这里北上可抵重镇涿郡(今河北涿州市),南下可达京都洛阳,交通十分繁忙。可是这一交通要道却被城外的洨河所阻断,影响
2、了人们来往,每当洪水季节甚至不能通行,为此隋大业元年(公元6O5年)决定在河上建设一座大型石桥以结束长期以来交通不便的状况。李春受命负责设计大桥并组织施工。他率领其他工匠一起来到这里,对洨河及两岸地质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时,认真总结了前人的建桥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独具匠心的设计方案;又精心组织施工,很快就出色地完成了建桥任务。赵州桥的设计在我国桥梁技术史有以下创新:(1)采用圆弧拱形式,改变了我国大石桥多为半圆形拱的传统。我国古代石桥拱形大多为半圆形,这种形式比较优美、完整,但也存在两方面缺陷:一是交通不便,半圆形桥拱用于跨度比较小的桥梁比较合适,而大跨度的桥梁选用半圆形拱,就会使拱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8.16 1.2 城市道路 交通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