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1)--中国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3.1.1)--中国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1、组建历史2012年,交通运输部正式启动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工作。上海市于2013年申请创建。创建公交都市是实现城市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降低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5年来(2012-2017年),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公共交通作为一项关系全局的重点战略,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作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唯一出路。2017年11月20日、21日,交通部专家组提前对上海公交都市创建工作进行验收。2018年全国城市交通工作暨公交都市建设推进会,13日在广州召开,交通运输部宣布授予北京、广州、深圳等12个城市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2、这12个城市分别是北京、天津、大连、苏州、杭州、宁波、郑州、武汉、长沙、广州、深圳、银川。2017年,上海、南京成为首批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此次是第二批。2、 创建意义创建公交都市是实现城市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降低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3、 主要工作3.1进一步推进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推进十三五公交停保场规划落地,鼓励探索公交场站综合开发模式。推进10项在建轨道交通项目,至2020年形成800公里轨道交通网络规模。建设优质服务公交客运走廊,继续深化中运量网络研究。加快推进松江有轨电车和奉贤快速公交项目建设。推进公交专用道建设,推广实
3、施公交信号优先,提高公交运行效率、提升公交吸引力。3.2进一步强化公共交通提能增效。全面实施既有轨道交通线路运能提升工作,确保年底前完成全网络高峰增能5%的目标。全力推进补短板项目实施,做好轨道交通线路延时覆盖、增购车辆及高峰加密班次等各项运营优化。推进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实施精细化管理,增强公交可靠性,完善包括最后一公里在内的公交线网布设。加强公共交通多网融合,重点针对新增轨道交通站点,做好公交线路、慢行交通、P+R等设施配套工作。3.3进一步加快推进绿色交通发展。制定公共交通领域清洁能源替代行动方案,强化交通污染排放治理。加快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确保完成新增或更新的新能源公交车比例不低于6
4、0%的目标。稳步推进公交新能源充电设施建设。配合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至2020年崇明岛域内公交车全部实现纯电动化。3.4进一步推进公共交通行业信息化。推进公交企业全面实现智能集群调度管理,提升地面公交智能化水平。在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一期)的基础上,开展项目二期建设。进一步扩大公交智能化应用规模,在实时客流数据采集、应用大数据合理配置运能、提高线网优化布设科学性等方面有所突破。推进交通出行信息发布,完善交通出行APP应用。推进电子站牌建设,推广公交候车设施车辆到站信息发布服务,实施公交车站通电亮灯工程。3.5进一步加强区域化交通管理。进一步明晰市、区职责分工,落实落细各区属地化工作
5、责任,在公共交通规划、土地、资金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轨道交通网与地面公交网的两网融合,落实各区轨道交通车站应对大客流应急处置工作要求,做好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50米范围内衔接公交站点工作,解决市民的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4、首批城市上海、南京5、第二批城市北京、天津、大连、苏州、杭州、宁波、郑州、武汉、长沙、广州、深圳、银川聚焦 | 我国“公交都市”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从2012年交通运输部启动公交都市创建活动以来,各地坚持优品质、高效率、宜出行的工作目标,为建设群众满意公交不断努力。我国“公交都市”建设有哪些经验与成就?行业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如何?今后又有哪些发展方向呢?五大亮点看得见摸
6、得着近年来,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特别是各公交都市创建城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部的部署安排,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紧密联合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的主体作用,主动作为、甘于奉献,扎实推进公交都市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十二五”末,37个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共有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28万标台,占全国总量的45%;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99条、运营线路长度3034公里,分别占全国总量的94%和95%;公交专用车道长度达到5052公里,占全国总量的59%;年客运量375亿人次,占全国总量的49%。公交都市建设已成为推进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成为凝聚城市公交改革发展共识的重要平
7、台,成为创新推动城市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品牌。亮点1:城市公交发展组织保障更加有力。一是机制更加完善。各城市普遍建立了政府牵头、各部门协作的联合工作机制,每年分解任务,加强督办考核,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二是顶层设计加快。围绕公交优先发展理念,加强城市公交法规制度和政策体系建设。部研究起草了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规定。沈阳市、天津市分别出台了沈阳市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和天津市客运公共交通管理条例。上海市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等要求,制定了上海市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等规划。宁波市专门出台“十三五”治理城市交通拥堵规划,进一步确立了公交出行的主导地位。三是大交通体制改革
8、逐步推进。南京市、兰州市、贵阳市整合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交通管理等部门涉及交通的相关职责,建立了“一城一交”的管理体制,综合交通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亮点2:城市公交设施设备建设不断完善。一是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北京市、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超过500公里,实现了网络化运营。二是快速公交建设继续加快。广州市、杭州市、合肥市、柳州市等城市快速公交线路已成网运营。贵阳积极推动1.5环快速路与快速公交线路同步建设。三是公交专用道建设逐步完善。各城市在重要路段、重点时段积极施划公交专用道,加快落实公交路权优先。北京市2016年10月在三环路、京藏高速和京港澳高速上施划公交专用道,有效提高了公交
9、的运行速度。广州市在城市重要客运走廊建设公交专用道。四是公交场站建设稳步推进。哈尔滨市、银川市将公交场站建设作为城市重大建设项目。合肥市、呼和浩特市加大城市公交场站建设投入,实现公共汽电车进场率100%。五是车辆装备条件明显提升。截至2015年底,全国公共汽电车总数为56.2万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辆8.7万,同比增长137%;空调车占比62%,同比增长17%,进一步提升了公交出行的舒适性。亮点3:城市公交出行服务质量稳步提升。一是服务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升。北京市、上海市等城市实现行政区域内公交全覆盖。江苏省出台了关于推进全省镇村公交持续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全面推进“镇村公交”,率先将“行有所乘
10、”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二是服务更加精细化。各地依托公交智能化示范工程,加强运营数据监测,优化调度管理,提升服务精细化水平。各地涌现出“济南369出行”“畅行江苏”“宁波通”等出行服务APP,更加方便了公众出行。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工作列为“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全力推进,预计到2016年底前将有超过100个城市实现全国互联互通。三是服务更加多元化。各地积极探索定制公交、商务巴士、社区巴士等特色公交服务,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差异化的服务体系。广州如约巴士等互联网定制服务受到欢迎。保定市开通纯电动“铛铛车”公交旅游专线,积极助推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广州市、柳州市、兰州市等城市依托内河优势,加快发
11、展水上巴士等特色服务。亮点4:城市公交创新发展能力持续增强。一是坚持公交引领城市发展。苏州市建立了以公交为导向(TOD)的城市发展模式,在城铁综合商务区试点,推进落实轨道交通线网P+R停车设施及综合开发,发挥公共交通引导土地开发的作用。二是完善运营管理体制。长春市、沈阳市、海口市积极推动公交行业体制改革,研究制定改革方案,逐步改变经营者数量多、结构复杂、线路重合严重等问题。西宁市推行区域化经营和“网运”分离、“运修”分离、“场运”分离。三是扶持公交发展的政策实现新突破。南昌市支持实施公交场站土地综合开发,并将综合开发收益用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弥补运营亏损,公共汽电车进场率从创建初期的82%
12、提升至96%。青岛市、贵阳市、杭州市等多个城市建立公交成本规制办法,实现财政对公交政策亏损的精准补贴。济南市、新乡市建立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专项资金。上海市实施老年综合津贴制度,将传统“免费乘车”调整为定额补贴,创新了补贴方式。四是企业探索多元化发展。南昌市、银川市鼓励支持公交企业依托优势在天然气、汽柴油等能源销售和场站物业综合开发等方面延伸产业链,鼓励公交企业在坚持主业的同时适度发展副业,提升“造血”和抗风险能力。亮点5:城市交通绿色出行体系加快构建。各地加快新能源公交车辆的推广应用,特别是国家层面对新能源公交车建立了专项运营补贴,为新能源车辆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2015年,全国新增及更换1
13、0万辆公交车中,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65%。杭州市结合“绿色交通城市”建设和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持续加大新能源公交车应用,将于2016年底实现主城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辆比例100%。各地积极引导公众绿色出行,结合城市自身特点,探索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加快步行道等慢行系统建设。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共享自行车应用快速发展,摩拜单车、OFO等服务提供商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推出共享单车,受到了用户欢迎。福州市结合内河整治,打造出总长160多公里的“绿岛链”休闲步行系统。抢抓黄金时期,公共交通亟需转型升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大容量
14、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在济南举行的公交都市创建现场推进会上指出,“十三五”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必须坚持将公共交通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位置,站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立足于服务民生、提升行业治理能力等角度,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全面提升城市公交的保障能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在推进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经济舒适的
15、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国城市公交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相比,城市公交发展总体滞后的局面仍然没有彻底改变。客观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抓住机遇,全面落实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提升城市公交保障能力,努力推动形成综合协调、运转高效、衔接顺畅的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新格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要求持续推动公交引领城市发展能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城市交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十三五”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速时期,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常住人口城镇
16、化率达到60%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城市交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应该准确定位,做好城市公交前端规划,避免末端补救。要实施正确的发展战略,将以往城市交通作为配套设施被动适应需求,转变为主动引领城市空间发展布局。要发挥好城市公交导向作用,建立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协同发展机制,打造公交导向的集约紧凑型城市发展模式,主动引导城市空间布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加快提升城市公交服务品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经济发展大势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十三五”时期的发展主线,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
17、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就是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公众的消费理念、消费内容和消费层次不断升级,人民群众的出行结构、出行需求和出行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对城市公共交通的便捷程度、出行的舒适程度以及安全保障水平等服务品质要求不断提高。要进一步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供给结构,着力提高服务供给侧的质量和效率,提升服务针对性和精准性,实现量质并举、全面发展。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要求努力推动城市交通节能减排。随着城镇化、机动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急剧拉大,居
18、民出行需求迅速增长,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状况和日趋常态化的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城市病”。我国城市人口总量大、居住密度高、土地资源匮乏,空气治理压力和城市交通承载能力面临严峻挑战。今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要求到2020年,城市客运单位客运量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2.5%。城市交通必须提升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主体作用,大力发展低碳、高效、大容量的公共交通系统。稳步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要求发挥城市公交的带动引领作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作出了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部署要
19、求。近期,我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等11个部委印发关于稳步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指导意见,强调因地制宜将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延伸覆盖至农村区域,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城市公交作为居民出行的最主要、最基本方式,应当发挥以城带乡作用,统筹城乡、区域之间客运协调发展,带动城乡客运资源融合和服务衔接,不断提高公交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稳步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让城乡居民共享交通改革发展成果。六大抓手推进城市交通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城市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是建成世界交通运输强国的重要保障,是践行发展先行官
20、历史使命的责任担当。刘小明提出,要将公交都市建设放在促进城市交通发展的大背景、大环境中,在持续推动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全力构建综合管理有机协调、法规标准健全配套、多元服务保障有力、运行监管智能高效的城市交通体系2016年,交通运输部下发了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纲要,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根据规划要求,部还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建设等有关事项的通知,支持在地市级以上城市分主题、分类别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建设。刘小明要求,各地要以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纲要为统领,以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建设为重要抓手,以提升城市交通治理能力为工作重心,加快实现城市交通治
21、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公交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城市交通协同化发展能力。一是深化公交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大交通、大服务”理念,在积极推进“一城一交”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推动建立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的城市公交管理体制。加强协调统筹力度,完善跨部门综合协调机制,探索建立城市群、都市圈等跨区域的一体化协调机制。二是深化公交企业改革。按照“规模经营、适度竞争”原则,适度整合城市公交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高城市公交服务效率和能力。三是深化城市公交运行机制改革。建立政府购买城市公交服务的制度,综合考虑社会可承受能力、公共财政能力、城市公交运营成本、企业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建立完善城市公交成
22、本票价制度和票价动态调节机制。加快落实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政策,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出台城市公交土地综合利用政策,节约集约利用城市公交用地,加强综合开发利用。四是完善城市公交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平等公开和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加强城市公交管理队伍和规划设计专业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加强公共交通从业人员职业教育,拓宽培养途径,在职业院校、技工学校等建立城市公交驾驶员、城市轨道交通从业人员订单式培养机制,适应城市公交发展的需要。加强法规标准体系建设,提升城市交通法制化治理能力。要积极推进城市交通法制建设,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引领和推动城市交通发展。一是健全城市交通法规规章体系。一方面,积极推动出台城市公共交通
23、条例;加快制定颁布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规定部门规章,为城市公交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安全和政策扶持等提供法制保障。另一方面,加强对地方城市公交立法工作的指导,鼓励各地在立法权限内积极制定出台符合当地实际的城市公交法规和规章。逐步形成以行政法规为龙头、以部门规章为基础、以地方立法为支撑的法规体系。二是健全城市交通标准规范体系。主动适应行业发展需要,重点围绕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城市轨道交通等关键领域,加快推进城市客运行业急需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充分发挥标准对市场主体的规范和调节作用,为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城市交通多元化服
24、务能力。一是不断扩大公交服务广度和深度,提升出行便利性。科学规划、调整城市公交线网,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等多种方式网络的融合衔接,扩大线网覆盖范围。提升公共交通网络通达深度,稳步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逐步将城市公交线路向城市郊区或全城延伸,提升城乡客运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二是加快构建城市公交快速通勤系统,提升出行快捷性。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BRT)建设。推进都市圈、主要城市群构建以城际轨道交通为主骨架的快速通勤系统。推动公交专用道连续成网,到2020年,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城市基本建成公交专用道网络。三是优化运力配置和换乘环境,提升出行舒适性。加大城市公交运力投放,加强
25、运营调度管理,合理提高发车频率。着力提高公交车辆装备的现代化程度,积极推广应用无障碍化设施。加强城市公交与城市对外运输方式在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衔接,优化换乘条件,提升城市公交集疏运效能和换乘便利性。四是积极稳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实现行业的稳定发展。充分发挥城市人民政府出租汽车管理主体作用,加强省级交通运输部门的督促指导,落实国家和部统一要求,因地制宜研究制定规范网约车发展和推进巡游车转型升级的衔接措施和方案,确保政策尽早落地。五是加快完善多元化交通服务网络,满足公众出行的多样性需求。丰富和优化城市公交服务形式,鼓励开行大站快车、区间车等多种运营组织形式,积极发展商务班车、
26、定制公交、社区公交、旅游专线等多种服务。六是打造慢行交通系统,积极引导绿色出行。加强步行、自行车交通规划和建设,合理调控个体机动车出行需求。依托“公交出行宣传周”等活动,加强文明、绿色出行宣传引导,营造绿色出行的良好氛围。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应用,提升城市交通智能化运行能力。一是深化城市公交智能化应用系统建设。依托城市公交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加快部、省、市联动的城市公交数据资源交换体系与机制建设,实现对公交都市建设发展水平的定期评价。二是推进“互联网+城市公交”发展。主动适应“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加强对城市交通运行的状态监测、分析和预判。结合城市自身特点,编制“互联网
27、+城市公交”行动计划,推动利用互联网整合城市公交运输资源,发展定制公交、智能公共自行车等新型服务模式,提供丰富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并通过大数据采集和分析为公交规划、决策及运营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撑。三是加快推进城市交通大数据共享与分析。建设全面、可感知的城市公交大数据采集体系,坚持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推进城市公交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加强数据共享,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对城市交通运行状况的监测、分析和预判,引导公众便捷、智能出行。强化部门联动共治,提高城市交通安全保障能力。一是切实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问题,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随着新型城镇化和机动
28、化进程的加快,各个城市对轨道交通的需求逐步加大。由于发展速度快、历史经验少、运行环境复杂、安全风险高,城市轨道交通面临的安全运营压力巨大。近期,部将组织开展新一轮的督导检查,并将进一步加强地方之间的经验交流。另外,要密切关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二是切实保障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安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地财政收支也情况不一。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保障公交发展等民生支出。要切实解决公交司机工作强度高、工作压力大、超负荷工作等实际问题,提高从业人员待遇。要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加强城市公共汽电车安全防范。三是密切关注新能源车辆安全问题。近年来,各地认真落实国家
29、新能源车辆的有关决策部署,加快推广应用新能源车辆,优先安排在城市公共交通中使用。从各地新能源公交车运营情况来看,目前还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各地要及时组织排查,要高度重视新能源公交车在雨天、积水区域的运营状况,确保运营安全。全面构建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城市交通立体化监管能力。一是推进公众参与治理。完善相关制度和保障措施,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在城市交通治理的全过程中,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积极支持中介组织参与治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齐心协力推动城市交通发展。二是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各个城市的交通发展阶段、发展水平不一,问题也各不相同。在改革推进过程中,需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公众更加理性看待城市交通发展的规律,积极支持城市政府在市场导向与公共治理中找到平衡点。三是加强社会沟通。要适应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以及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知情、参与和监督意识不断增强的新局面,切实加强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对公众关注问题及时有效回应,取得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四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行业协会是实施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和重要载体,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和支撑作用,加强协会服务和监管能力,完善行业自律机制,为行业科学决策和相关工作提供良好支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