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印刷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
《(3.11)--印刷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1)--印刷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印刷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印刷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组印刷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组 二一九年十二月二一九年十二月 附件 3 I 目目 录录 1 项目背景.1 1.1 任务来源.1 1.2 工作过程.1 2 行业概况.2 2.1 我国印刷工业概况.2 2.2 国外印刷工业概况.2 3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3 3.1 国家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印刷工业的环保要求.3 3.2 国家其他部门对印刷工业的环保要求.4 3.3 行业发展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4 3.4 现行环保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4 4 行业产排污情况及污染防治技术分析.5 4.1 生产工艺及原辅材料.5 4.
2、2 大气污染物产生情况.5 4.3 行业排污现状.6 4.4 污染防治技术.6 5 标准制订的原则与思路.7 5.1 基本原则.7 5.2 总体思路.7 6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及确定依据.8 6.1 标准内容设置.8 6.2 标准适用范围.8 6.3 标准结构框架.8 6.4 术语和定义.8 6.5 污染物项目的选择.9 6.6 污染物排放限值的确定.9 6.7 监测方法的适用性.11 7 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相关标准研究.11 7.1 本标准与国外相关标准对比研究.11 7.2 本标准与国内相关标准对比研究.11 8 实施本标准的成本效益分析.12 8.1 实施本标准的环境效益.12 8.
3、2 实施本标准的成本分析.12 1 印刷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印刷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编制说明 1 项目背景 1.1 任务来源 2013 年 2 月,原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开展 2013 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环办函 2013154 号),下达了 印刷包装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的制订任务,项目统一编号为 2013-4,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牵头承担标准编制工作,华南理工大学作为协作单位共同参与标准制订。1.2 工作过程 1.成立标准编制组 2013 年 4 月,项目承担单位接受任务后,立即成立了标准编制组。2.资料收集和调查研究 2013 年
4、 5 月12 月,编制组查阅了大量资料,研究分析了我国印刷工业发展情况、产品结构、产业布局、产业规模、工艺路线、工艺装备、原辅材料使用、印刷生产工艺、污染物产生与排放特征、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等情况;国外印刷工业发展情况、大气污染控制法律、法规及排放标准等;对典型印刷企业进行实地调查,了解企业产排污节点及排放状况。3.标准开题论证 2014 年 1 月,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结合国外相关排放标准,并在征求行业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标准开题报告以及标准草案。2014 年 2 月 25 日,原环境保护部科技司在北京组织召开印刷包装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开题论证会和标准草案研讨会,论证委员会专家组对标
5、准开题报告及标准草案进行了审阅。专家组充分肯定标准编制组前期调研工作,建议进一步研究确定标准适用范围,对治理方案的技术经济性和标准实施对行业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4.企业现场调研与监测 2014 年 3 月2015 年 12 月,编制组选取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多家代表性印刷企业,对企业生产工艺、原辅材料使用情况、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大气污染物排放和末端治理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和监测,重点调查了污染治理装置的处理工艺流程、效果、主要设备及投资费用、处理费用、污染物排放去向等;同时还多次组织开展座谈和咨询,研究分析了国内外主要油墨厂商及其产品生产情况。5.环境、经济影响分析及补充监测 2016
6、年2018 年,编制组根据标准制订思路,进一步开展实地调研和研究,包括:对油墨生产企业、印刷生产企业进行补充调研分析;开展标准实施的经济影响分析、环境影响分析;通过参与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交流会和研讨会、开展行业资讯专题检索、问卷调查等形式,持续跟踪印刷工业生产与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发展;对有关企业进行了补充监测。6.形成征求意见稿 2015 年底,完成了标准文本与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初稿),并于 2016 年2017 年,多次修改完善。2018 年2019 年 6 月,多次召开标准征求意见稿研讨会,进一步完善标准征求意见稿与编制说明。7.召开征求意见稿技术审查会,提交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 2
7、019 年 8 月 14 日,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主持召开了标准征求意见稿技术审查会,审 2 议委员会通过了本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审议,并提出了修改建议。会后,编制组对标准文本和编制说明进行了修改完善,并与行业专家、有关管理部门沟通与讨论后,建议将标准名称调整为印刷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2 行业概况 2.1 我国印刷工业概况 1979 年2017 年,我国印刷工业产值年均增长率为 15.7%。根据国家主管部门对印刷企业年度核验统计,2018 年我国印刷总产值 12712.1 亿元,同比增长 5.4%;全国共有各类印刷企业 98276 家,从业人员 270.4 万人,
8、利润总额 716.5 亿元,对外加工贸易额 117.1 亿美元。根据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统计,到 2018 年包装装潢印刷已发展成为印刷工业产值占比最大的一类分支,占比约 75%;剩余的报刊印刷、本册印刷、装订及印刷相关服务则分别占比约 16%、6%和 3%。根据中国日用化工协会油墨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 年全国油墨大类产品产量约为74.2 万吨,国内市场油墨消耗量约为 73.2 万吨。按产品结构,凹印油墨约占油墨总产量的42%,胶印油墨占 37%,柔版油墨占 10%,丝网油墨占 5%,其他(喷墨及油墨辅助剂等)占比约 6%。2.2 国外印刷工业概况 根据全球印刷产值统计资料和史密
9、瑟斯皮拉(Smithers Pira)研究所网站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 年全球印刷产值为 7850 亿美元,预计到 2022 年将增长至 8145 亿美元。2.2.1 美国 美国印刷工业产值约占全球市场 30%。根据美国印刷工业协会的统计,2017 年美国印刷工业总出货量为 1652.66 亿美元,印刷企业数量约 4.3 万个,提供了 88 万个就业机会。近几年在美国 18 个制造行业当中,印刷工业的出货量、新订单、产量、就业机会均排第一,出口额排第二。美国印刷工业以中小型企业为核心,并一直朝着印刷企业数量更少、单位印刷企业所含的产品种类更丰富的方向发展。2.2.2 欧洲 欧洲印刷工业产值约
10、占全球市场的 25%。2015 年,欧洲印刷工业共有企业 11 万家,从业人数约 62.2 万人,销售额总计约 800 亿欧元。在欧洲,约 89%的印刷企业员工少于 10 人,产生欧洲印刷工业总销售额的 19%;拥有员工 250 人以上的欧洲印刷公司占比不足 1%,产生 19%的销售额。德国是欧洲最大的印刷生产国。德国联邦就业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 年德国印刷工业从业人员 14.2 万人,印刷企业数量 8842 家,营业额 210 亿欧元,印刷从业人员人均营业额超过 14 万欧元。德国印刷工业产值前三位为包装印刷、广告印刷、商业印刷,产值约占整个印刷市场的80%;按照产值计算的各种印刷工艺
11、在市场上的份额分别是:胶版印刷42%、柔版印刷 21%、凹版印刷 13%、数字印刷 12%、其他印刷 12%。2.2.3 日本 日本印刷产业包括印刷、制版、装订、印刷品加工业和印刷相关服务。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 年日本印刷产业企业数量约 2.58 万家,从业人数 29.8 万人,销售额 5.5 万亿日元。其中,印刷业企业数量、从业人数、销售额分别占印刷产业的 80.2%、83.5%和 90%。3 3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 3.1 国家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印刷工业的环保要求 3.1.1 国务院发布的相关要求 2013 年 9 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
12、01337 号)提出,“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在包装印刷等行业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以及“完善涂料、胶粘剂等产品挥发性有机物限值标准,推广使用水性涂料,鼓励生产、销售和使用低毒、低挥发性有机溶剂”。2016 年 11 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国发201665 号)要求,到 2020 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相比 2015 年降低 10%。同时在该规划中,明确将印刷工业列为挥发性有机物控制的重点行业,要求印刷工业全面开展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料替代,改进生产工艺,以及实施包装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2018 年 6 月,国务
13、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822 号)提出,“制定包装印刷等 VOCs 排放重点行业和油品储运销综合整治方案,出台泄漏检测与修复标准,编制 VOCs 治理技术指南。重点区域禁止建设生产和使用高 VOCs 含量的溶剂型涂料、油墨、胶粘剂等项目”。3.1.2 国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发布的相关要求 2017 年 9 月,原环境保护部印发的“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环大气 2017 121 号)提出,要深入推进包装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推广使用低(无)VOCs 含量的绿色原辅材料和生产工艺、设备,加强无组织废气收集,优化烘干技术,配套建设末端治理设施,实
14、现包装印刷行业 VOCs 全过程控制;加强源头控制,大力推广使用水性、大豆基、能量固化等低(无)VOCs 含量的油墨和低(无)VOCs 含量的胶粘剂、清洗剂、润版液、洗车水、涂布液。对塑料软包装、纸制品包装等,推广使用柔印等低(无)VOCs排放的印刷工艺;在塑料软包装领域,推广应用无溶剂、水性胶等环境友好型复合技术。加强废气收集与处理;对油墨、胶粘剂等有机原辅材料调配和使用等,要采取车间环境负压改造、安装高效集气装置等措施,有机废气收集率达到 70%以上;对转运、储存等,要采取密闭措施,减少无组织排放;对烘干过程,要采取循环风烘干技术,减少废气排放。对收集的废气,要建设吸附回收、吸附燃烧等高效
15、治理设施,确保达标排放。2018 年 1 月,原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关于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公告 2018 年 第 9 号)要求,在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2+26”城市),对于新建项目,目前国家排放标准中未规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行业,待相应排放标准制修订或修改后,新受理环评的建设项目执行相应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对于现有企业,目前国家排放标准中未规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行业,待相应排放标准制修订或修改后,现有企业执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特别排放限值。2019年6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的 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环
16、大气 201953 号)要求,“重点推进塑料软包装印刷、印铁制罐等 VOCs 治理,积极推进使用低(无)VOCs 含量原辅材料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替代,全面加强无组织排放控制,建设高效末端净化设施。重点区域逐步开展出版物印刷 VOCs 治理工作,推广使用植物油基油墨、辐射固化油墨、低(无)醇润版液等低(无)VOCs 含量原辅材料和无水印刷、橡皮布自动清洗等技术,实现污染减排”,并提出行业强化源头控制、加强无组织排放控制、提升末端治理的要求。4 3.2 国家其他部门对印刷工业的环保要求 3.2.1 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要求 2018 年 12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
17、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8 年第 17 号)发布了印刷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规定了印刷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包括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和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污染物产生、产品质量和清洁生产管理指标。3.2.2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要求 2010 年 10 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工产业2010第 122 号),规定含苯类溶剂油墨和凹版印刷的苯胺油墨为淘汰产品,一律不得转移、生产和销售。2016 年 7 月,工信部、原环境保护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行动计划的通知(工信部联节 2016
18、217 号)提出,“推广应用低(无)VOCs含量的绿色油墨、上光油、润版液、清洗剂、胶粘剂、稀释剂等原辅材料;鼓励采用柔性版印刷工艺和无溶剂复合工艺,逐步减少凹版印刷工艺、干式复合工艺”。3.2.3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要求 2011 年,原新闻出版总署、原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绿色印刷的公告,提出在印刷行业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立绿色环保印刷体系,力争使绿色印刷企业数量占到我国印刷企业总数的 30%,印刷产品的环保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淘汰一批落后的印刷工艺、技术和产能,促进印刷行业实现节能减排,引导我国印刷产业加快转型和升级。2017 年 4 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
19、局发布印刷业“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该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三五”绿色印刷发展目标,加快绿色印刷标准体系建设,按照“源头削减和过程控制是重点、兼顾末端治理”的思路推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实施“绿色印刷推广工程”,推动企业降成本、节能耗、减排放,制定绿色原辅材料产品目录,鼓励使用绿色材料和工艺,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3.3 行业发展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 印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包括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及颗粒物等,其中颗粒物产生量较少,VOCs 为主要污染物,且大多为有毒物质。VOCs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会生成二次有机颗粒物和臭氧,是 PM2.5和臭氧生成的重要前体物。印刷生产活动 VOCs 排
20、放主要集中在印刷、干燥(如烘干)、复合和清洗等生产工艺过程中,主要来源于油墨、稀释剂、胶粘剂、涂布液、润版液、光油、清洗剂、各类溶剂等含VOCs 原辅材料的挥发。印刷生产活动排放的 VOCs 成分复杂,异味重,易燃易爆,废气未经净化排出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近年印刷厂废气异味投诉频发。3.4 现行环保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国家层面印刷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以下简称大气综排标准)。2009 年以来,我国广东、北京、上海、天津、河北、重庆、四川、陕西、山东等省市陆续印发实施了地方印刷业 VOCs 排放标准或 VOCs 综合排放标准,上述
21、区域的印刷企业分别执行相应的地方排放标准,而其他地区的印刷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国家大气综排标准或地方大气综排标准。第一,现行排放标准对印刷工业的针对性不强。GB 162971996 中的控制指标是面向所有排污单位的,总体上忽略了行业差异,无法客观反映印刷工业的生产工艺特点与大气污 5 染排放特征。尽管 GB 162971996 考虑了一些 VOCs 特征指标,但 VOCs 综合指标仅设有非甲烷总烃(NMHC),对印刷工业排放的挥发性含氧有机物不能起到较好的控制效果。第二,现有排放标准控制要求宽松,不利于行业发展。GB 162971996 制定发布于 1996年,而近年来印刷工业生产工艺技术水
22、平、污染治理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标准中相应的排放限值已显得过于宽松。例如:目前 GB 162971996 中苯、甲苯的排放限值分别为 12mg/m3和 40mg/m3,但实际控制水平通常已经分别低于 1mg/m3和 10mg/m3。第三,现行标准不能支撑当前我国对于工业 VOCs 全过程控制的要求。印刷生产活动的特点是有机废气排放节点多且分散、废气收集难、无组织排放占比大,因此需综合开展源头、过程和末端控制措施,才能有效控制 VOCs 污染排放,而 GB 162971996 缺乏无组织排放控制的具体要求,不利于促进印刷工业推进绿色印刷的发展目标。综上,应尽快制订针对印刷工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23、根据印刷生产活动特点制订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控制的要求,加强全过程污染控制,有效控制印刷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4 行业产排污情况及污染防治技术分析 4.1 生产工艺及原辅材料 4.1.1 生产工艺 印刷生产一般包括印前、印刷、印后加工三个工艺过程。印前过程主要包括制版及印前处理(洗罐、涂布等)等工序。印刷过程主要包括油墨调配和输送、印刷、在机上光、干燥(如烘干)等工序,以及橡皮布清洗和墨路清洗等配套工序。印后过程主要包括装订、表面整饰和包装成型工序。装订包括精装、平装、骑马订装等;表面整饰工序包括覆膜、上光、烫箔、模切等;包装成型工序包括胶粘剂及光油调配和输送、复合、干燥(如烘干)、糊盒、制袋
24、、装裱、裁切等。4.1.2 主要原辅材料 印刷工业使用的原料包括纸张、纸板、塑料、金属板材、纺织物、各类容器等。辅料包括油墨、稀释剂、润版液、胶粘剂、涂料、光油、清洗剂、显影液、定影液等。其中含 VOCs原辅料有油墨、稀释剂、胶粘剂、清洗剂、润版液、光油、涂料等。油墨按照版式不同可分为平版油墨、凹版油墨、凸版油墨和孔版(丝网)油墨四大类。4.2 大气污染物产生情况 印刷生产过程大气污染物产污节点及排放的污染物如表 4-1 和表 4-2 所示。表 4-1 印刷工业 VOCs 排放工艺环节分析 产污位置 产污环节 污染源 主要污染物 排放方式 印刷机台 印刷 油墨、稀释剂 VOCs、颗粒物 无组织
25、 润版 润版液 清洗 清洗剂 烘箱 印刷烘干 油墨、稀释剂 VOCs 有组织 调墨间或印刷机台 调墨 油墨、稀释剂 无组织 供墨 无组织 复合机、覆膜机、上光机、涂布机等 涂胶、上光、涂布等 复合胶、覆膜胶、光油、涂料、稀释剂等 无组织 烘箱 烘干 有组织 6 续表 产污位置 产污环节 污染源 主要污染物 排放方式 胶粘剂、光油、涂料调配间或机器旁 调胶 复合胶、覆膜胶、光油、涂料、稀释剂等 VOCs 无组织 生产车间、危废间 危废转移、贮存过程 废油墨、废清洗剂、废胶等 无组织 表 4-2 各印刷工艺主要排放的 VOCs 种类 工艺类型 主要排放 VOCs 物料 VOCs 特征污染物 平版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11 印刷 工业 大气 污染物 排放 标准 征求意见 编制 说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