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罐区配管设计的基本要求.doc
《关于罐区配管设计的基本要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罐区配管设计的基本要求.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罐区配管设计的基本要求本文阐述了罐区配管的基本要求,适用于装置内、外的罐区配管。一、配管原则1. 应按“化工装置管道布置设计工程规定”(HG/T 20549.2)中第1.1.2条所述的设计原则进行管道布置设计。2. 罐区的配管要做到不影响消防车辆从两侧到达罐区围堰外及考虑消防车的停放位置等要求。3. 应按防火规范要求设置消防水管网,包括消火栓和固定式水枪和接至常压储罐上的泡沫管道等。4. 储罐的配管要有足够的柔性,以满足储罐基础和泵及围堰之间不同沉降量的要求。必要时采用柔性软管。5. 根据罐区储存介质情况,若需设置洗眼器和安全淋浴器时,应将其设在操作人员易接近且靠近需防患的设备或管道的地方
2、。常压立式储罐区配管实例:二、储罐管口的布置1. 管口应符合设备图或设备条件图的要求。2. 常压立式储罐下部人孔也可设在靠近斜梯的起点,但宜在斜梯下面;顶部人孔宜与下部人孔成180方向布置并位于顶平台附近。高度较高的侧向人孔,其方位宜便于从斜梯接近人孔。3. 对于卧式液化石油气储罐,按容积大小设一个或2个人孔。4. 球形储罐顶、底各有一个人孔,其方位根据顶平台上的配管协调布置。5. 斜梯的起点方位,应便于操作人员进出并注意美观。6. 常压立式储罐用蒸汽或惰性气体吹扫或置换的接口应位于有利连接操作的方位,并在靠近管廊侧的围堰外面设软管站。7. 液位计管口的布置:常压立式储罐浮子式液位指示计接口应
3、布置在顶部人孔附近,如需设置液位控制器、液位报警器或非浮子式液位计时,为减少设备上开口,宜设置液位计联箱管,与联箱管连接的设备接口,应布置在远离物料进出口处,并位于平台和梯子上能接近处,以便于仪表的安装及维修。8. 液化石油气储罐底部接管最低点距地坪的距离应有利于空气流动。9. 泡沫消防的管口方位,应考虑分布均匀。10. 立式储槽采用如下图所示结构时,应注意底部管口与地脚螺栓支承板是否相碰。11. 立式储槽的底部设带集液槽的排液管时,应在基础上预留沟槽。排液口的方位应靠排液总管一侧。固定顶储罐管口布置实例:三、储罐区的管道布置1.布置,应使通往各储罐的支管相互交叉最少,并符合界外管廊的管道布置
4、规定。2. 储罐的管接口标高应是在储罐充水使基础完成初期沉降后的标高。应要求基础设计者注意控制基础的后期沉降量(一般宜在25 mm以下)。3. 罐区单层低管廊布置的管道,管道与地坪间的净高一般为500 mm。4. 罐区多根管道并排布置时,不保温管道间净距离不得小于50 mm,法兰外线与相邻管道净距离不得小于30 mm,有侧向位移的管道适当加大管间净距离。5. 各物料总管在进出界区处均应装设切断阀和插板,并应在围堰外易接近处集中设置。储罐上经常需要操作的阀门也应相对集中布置。6. 与储罐接口连接的工艺物料管道上的切断阀应尽量靠近储罐布置。7. 在罐区围堰外两列管廊成T型布置时,宜采用不同标高。8
5、. 管廊上多根管道的“”型膨胀弯管通常应集中布置,以便设置管架。9. 储罐上有不同的辅助装置时(如:固定式喷淋器、惰性气密封层、空气泡沫发生器),与这些装置连接的水管道、惰性气体管道、泡沫混合液管道上的切断阀应设在围堰外。10. 需喷淋降温的储罐,其上部及周围应设多喷头的环形管,圈数、喷头数量、喷水量及间距等应符合PID和消防规范要求。11. 泵的入口一般应低于储罐的出口。12. 液化石油气储罐气相返回管道不得形成下凹的袋状,以免造成U型液封。13. 当液化石油气储罐顶部安全阀出口允许直接排往大气时,排放口应垂直向上,并在排放管低点设置放净口,用管道引至收集槽或安全地点。对于重组份的气体应排入
6、密闭系统或火炬。14. 罐区管线的安装应满足相关的工艺流程及其它方面的要求。15. 热力管线及介质温度较高的工艺管线,尽可能地布置在管廊的一侧或两侧以便合理地设置补偿器16. 罐区管线的排列顺序要和罐区外管线进罐区的相关部分协同好,尽量避免管线交又。若出现交叉时,则应保证自流管线(如泵入口管线)全线顺坡敷设不出现突然隆起的管段,且保持最小净空50mm。17. 罐区管廊应有坡度,其坡度不应小于2,使罐区出口处坡向泵入口管线(自流)的末端。罐前支管应有坡度、其坡度不应小于5,其坡向应由罐前坡向管廊。18. 冷冻液化石油气(LPG)球罐,其管线之进和出支管(MANIFOLD),以及伴随的泵和冷冻设备
7、不可置于围堤区内。19. 在管廊适当位置应设置人行过桥,以方便操作人员行走。过桥底面最低处与管线或管线保温层顶面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00m。20. 罐区管线安装应采用地上管墩數设,便于施工、操作和维修改造。管线穿越防火堤(DIKE)时应加管墩。大尺寸的管线其管墩间距为6000mm;小尺寸的管线其管墩间距为3000mm;如图所示。固定管墩尽量布置在储罐中心线附近;补偿器应该布置在两个罐中心线之间适中的位置。罐区主管廊上布置管墩时,在罐中心线附近的管墩间距比规定的间距小些,以补偿支管线引起的集中载荷对管线跨距的影响。确定罐前支管线的管墩(架)顶标高时,应考虑到储罐基础下沉的影响,一般应比按坡度计算値
8、减少50-60mm;若罐基础地质条件较差,结构专业能预计出罐基础的下沉量时(包括罐建成后试压时一次性下沉量和使用后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下沉到基础稳定时的下沉量),可按预计的下沉量计。管墩顶高出罐区设计地面标高一般为300mm;尽量避免管架數设,若必需采用管架敷设时,管底标高高出罐区设计地面不应小于2200mm。21. 罐前支管应保持管中心标高相同。当进油管与出油管中心标高不同时,可分别对待;罐前支管段上若设有管墩或管架时,此处管线均应设管托,以调整管托的标高来保持管中心标高相同。22. 罐前支管线与主管线的连接,一般情况应采用挠性或弹性连接。地震裂度大于或等于7度、地质松软的情况下,管径大于或等于
9、150mm时可设置储罐抗震用金属软管,金属软管应布置在靠近罐壁的第一道阀门和第二道阀门之间;其安装形式见图,(图中L表示金属软管长度;Smin表示水平安装最小位移)。金属软管的竖向补偿量Y值与地震裂度有关,可参照表所列数值。若同时考虑地质条件不良而引起的下沉量,则竖向补偿量Y值应考虑为两者的综合值。地震裂度与竖向补偿量Y对照表地震裂度竖向补偿量Y,mm地震条件7 度区100加速度:a=0.1g-0.4g地震周期:T=0.2s-2s8度区2009度区400金属软管与管线的连接,应采用法兰连接,便于安装、调节和更换。金属软管的直径,不应小于储罐的进出油接合管的直径,一般可与储罐的进出油接合管的直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罐区配管 设计 基本要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