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1品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袭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1)联系上下文理解第段中“放假了”的意思。 (2)对第段中加点的“冲”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花孩子不守纪律、胡乱开放的情景B.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花孩子急切渴望出来玩耍的心情(3)文段的段和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填序号) 段:_ 段:_A.下雨了,
2、花孩子们放假了,他们冲出了学校。B.花孩子们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做功课。(4)围绕着“关了门做功课”想一想,花孩子们在学校里做了哪些功课? 【答案】 (1)花儿纷纷开放。(2)B(3)B;A(4)学习怎样长得壮,怎样开花,怎样结果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体会划线词语,了解用词之美-动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结合具体语境及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3)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再结合选项进行判断。 (4)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一般要注意
3、书写的内容与课文的内容一致,要联系上下文,注意语句通顺。 故答案为:(1)花儿纷纷开放。 (2)B (3)B、A (4)学习怎样长得壮,怎样开花,怎样结果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体会重要词语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3)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春天的小雨滴滴滴陈木城 雨已经下了很久了。 浙淅沥沥打在篷顶的波浪板上,滴滴答答打在树林里的叶子上,叮叮咚咚打在铁皮屋顶上。于是,屋子前面小水沟里的水流动起来了,像一股从地底下涌出来的清泉,高兴得哗啦哗啦,哗啦哗啦,你推我挤。 打开
4、一把红色的雨伞,走在树林里的小路上,听雨滴打在油加利树上,打在相思树上,打在羊蹄甲上,打在面包树上淅浙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树林仿佛成了一座音乐厅。 小雨滴在树叶上集合起来,成为一颗大水珠,顺着叶脉滑下来,打小鼓似的:啪!嗵嗵一嗵!咚咚咚! 突然,吹来一阵风,树叶上的水珠通通跌下来了。 嗵嗵嗵!咚咚咚!啪啪啪!所有的鼓都敲起来了,敲在小伞上,敲在地面上,好像地球就是一面鼓,雨滴们叮叮咚咚的,在把地球敲响。(选文有改动)(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量词。一_清泉 一_大水珠 一_小鼓(2)照样子,摘录文中描写雨的声音的词语。滴滴答答、_、_、_、_、_、_(3)根据文章内
5、容,把句子补充完整。小水沟里的水流动起来了,像_。整片树林仿佛成了_。好像地球就是_,雨滴们叮叮咚咚的,在把地球敲响。(4)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 ) A.雨的颜色B.雨的样子C.雨的声音D.雨的敲打(5)在作者的笔下,小雨的心情是( ) A.激动的B.忧愁的C.愉悦的D.平静的(6)小雨滴落下来,会像打小鼓似的发出不同的声音,主要是因为( ) A.小雨有时下得大,有时下得小B.小雨滴下来的力度不一样C.小雨滴落在不同的物体上D.小雨滴落下来的速度不一样【答案】 (1)股;颗;面 (2)叮叮咚咚;哗啦哗啦;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嗵嗵嗵 ;咚咚咚;啪啪啪(3)一股从地底下涌出来的清泉;一座音乐厅;一
6、面鼓(4)C(5)C(6)C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量词的掌握情况,这道题是让填量词,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填空时要按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如: 一股清泉、一颗大水珠、一面小鼓 (2)拟声词是模拟自然界声响而造的词汇,是世界上所有语言都具备的成分。 文中描写雨的声音的词语:叮叮咚咚、哗啦哗啦、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嗵嗵嗵、咚咚咚、啪啪啪。(3)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
7、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小水沟里的水流动起来了,像一股从地底下涌出来的清泉。整片树林仿佛成了一座音乐厅。好像地球就是一面鼓,雨滴们叮叮咚咚的,在把地球敲响。(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雨的声音。(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在作者的笔下,小雨的心情是愉悦的 。(6)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小雨滴落下来,会像打小鼓似的发出不同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小雨滴落在不同的物体
8、上。故答案为:(1)股 颗 面(2)叮叮咚咚、哗啦哗啦、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嗵嗵嗵、咚咚咚、啪啪啪。(3)一股从地底下涌出来的清泉 一座音乐厅 一面鼓(4)C(5)C(6)C【点评】(1)掌握量词的用法,学生做题就容易了,平时要注意积累和运用。(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象声词的掌握情况,准确地使用象声词,将会使我们说话、习文的生动性、形象性大大增强。(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5)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6)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课内阅读。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
9、,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1)找出描写刺猬是怎样把红枣偷走的语句。(2)“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是因为_ A.刺猬爬树时比在地上活动时要费力。B.刺猬很勤劳,做事很努力。C.刺猬摇下了很多枣,很高兴,干劲儿很足。(3)“聪明的小东西”指的是_ , 这样称呼表现了作者对它的_之情。 【答案】(1)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
10、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2)C(3)刺猬;喜爱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3)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故答案为:(1)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11、 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2)C;(3)刺猬、喜爱。【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2)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3)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4课内阅读。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_,有不一样的_;不一样_,有不一样的_。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 ;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1)把选文内容补充完整。 (2)选文介绍的是
12、大自然_的声音。 (3)选文向我们介绍了两种声音,当_拂过,发出的声音是轻柔的,当_吹起,合奏出雄壮的乐曲。 (4)选文的中心句是:_。 【答案】(1)树叶;声音;季节;音乐;温柔;威力(2)风(3)微风;狂风(4)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4)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
13、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首。故答案为:(1)树叶;声音;季节;音乐;温柔;威力;(2)风;(3)微风、狂风 ;(4)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4)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5课外阅读。 芦苇地下和田边的草丛,是萤火
14、虫的“发祥地”。它们一个个从草丛中飞起来,忽明忽暗的一点点白光,好似天上的繁星,一个个在那里移动。最有趣的是这些白光( )乱窜,( )也有一些追逐的形迹:有时一个飞在前面,亮了起来,另一个就会向它一直赶去,但前面一个突然隐没了,或者飞到水面上,与水中的星光混杂了,或者飞入芦苇或稻田里,给那些枝叶遮住了,于是追逐者失去了目标,就迟疑地转换方向飞去,有时反给别的萤火虫作为目标了。这样的追逐往往不止一时,所以水面上,稻田上,一明一暗,一上一下的闪闪的白光与天上的星星同样繁多。尤其是飞在水面的,映着掀起的银波,那情景是很有趣的。 (1)在文中的( )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在文中找出你认为描写萤火
15、虫最有趣的句子。 (3)你认为把萤火虫比作“天上的繁星”恰当吗?为什么? 。 (4)短文主要写萤火虫_的景象。 【答案】 (1)虽然、但(2)这样的追逐往往不止一时,所以水面上,稻田上,一明一暗,一上一下的闪闪的白光与天上的星星同样繁多。尤其是飞在水面的,映着掀起的银波,那情景是很有趣的。(3)恰当。它们也有忽明忽暗,一闪一闪的特点。(4)在夜间飞舞、追逐 【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条件关系。故选“虽然但”。 (2)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好句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句意。学生应该熟读课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课外阅读 练习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