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观后感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观后感2篇.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观后感青年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推进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山东省烟台市举办,来自全国各省(区、市)和有关博士后设站单位的1500多个博士后(团队)参赛。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的举办,为青年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创造了良好环境。博士后作为青年创新人才代表,在推动创业创新、科技进步中举足轻重。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博士后人才队伍建设,党中央出台了系列制度举措,着力从培养机制、创新创业、经费投入、服务保障等方面加强改革创新,打造创新人才发展环境,不断激励和引导青年人才在新时代建功立业,涌现出一大批可堪时
2、代大用的创新人才,累计培养出博士后人才28万多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引发了更为激烈的科技竞争,“卡脖子”技术、关键性领域技术等“缺胳膊少腿”的现象,让我们在竞争中备受掣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才竞争尤其是创新人才的竞争更加白热化、常态化,必须大力推进我国博士后体系建设,释放博士后人才创新动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凝聚青春创新力量。博士后这一青年人才群体,大多处于创新创业的黄金年龄,他们的思维最为活跃、思想最为开放,也很容易攻克新技术、实现新突破。要注重加强博士后工作站、科研工作站等博士后引育平台建设,加大科研站所师资力量、设施、资金的配备和保障,探索建立博士后人才“产学研”一体的创
3、新创业发展模式,为博士后人才施展才华搭建更多更好的平台。聚焦国家战略、科创前沿,整合高端人才智库力量,建立推动创新的联合团队,实现强强联手,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推动青年人才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越是优秀人才,越需要做好激励文章,让人才得到更多获得感。要坚持改进和完善青年创新人才的评价使用机制,杜绝唯论文、唯学历、唯职称等“唯帽取人”的现象,减少人才评价中的“繁文缛节”,赋予用人单位一定的自主评审权,探索以创新能力、创新实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让人才在创新中成长,在成长中推动创新、实现价值。建立博士后人才常态化的“赛马机制”,发挥好“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等赛
4、事的龙头牵引作用,让有能力者揭榜、有担当者挂帅,在追梦逐梦的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良好环境、优质服务是博士后成长成才、创新创业的重要保障。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建立完善有利于推动青年科研人才引得来、留得下、用得好的体制机制,从制度上激活青年人才投身创新创业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博士后以技术入股、期权激励等方式,支持博士后自主创业,注重在场所、经费、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创新、宽容试错,让人才轻装上阵、遨游探索。人才看重的是事业,但人才也需要关注关怀。要加大对青年创新人才关心关爱,切实解决好创新人才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让人才专心干
5、事、潜心创业、沉心创新。要注重挖掘、宣传创新人才典型,给足创新人才政治待遇,形成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青年创新人才不断脱颖而出,让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让创新人才开拓更为宽广的人生蓝海。2023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观后感10月26日到28日,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山东省烟台市举办。大赛是我国博士后制度实施以来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全国性博士后赛事,更是选拔培养博士后人才的一个新平台。唯有让更多的高水平科技人才“竞相奔涌”,才能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聚焦战略部署,搭建“大舞台”。“积力
6、之所举,则无不胜也。”高水平技术难题的解决,需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自主培养一批高水平科技人才。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聚焦一些关系到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的关键领域,重点围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乡村振兴、共建“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推动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系统谋划人才布局,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加快布局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平台,为人才成长提供硬件支撑。放眼世界“大舞台”,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通过联合培养、鼓励访学、出国留学等方式,学习相关领域领先国家先进经验,也要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打
7、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环境条件以此吸引海外高端人才。突出创新激励,点燃“助推器”。“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用好高水平科技人才,既要用事业感召、精神鼓励,更要重视创新激励。要营造积极探索、敢于“试错”的创新氛围,深化科技评价改革,鼓励可承受范围内的“冒险”和科技人员的奇思妙想,敢于挑战科学难题,勇闯技术“无人区”,最大限度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要充分尊重人才创新创造价值,建立健全充分体现科研水平、创新能力、成果成效的分配制度,确保一流成果有一流报酬,潜心研究、默默付出地人才得到应有的回报,让“英雄有用武之地”,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释放创新活力的“助推器”。重视教育培养,打造“强磁场”。人才不是“坐而论道”选出来的,也不是“论资排辈”熬出来的,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必须办好人才“关键小事”。要因材施教,实行分阶段、差异化、精准式培养,围绕学科领域布局和高水平团队建设,在众多“从0到1”原始创新项目主战场上,培养和造就大批高水平科技人才。建立让能者脱颖而出的“赛马”制度,打破均衡分配和论资排辈,不搞“终身制”、不贴“永久牌”,让人才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赛道上“野蛮生长”。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宣传“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评选科技创新的先进典型,营造人才成长有支撑、创新活动能认可、未来发展有引导的成长生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