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新高考新教材化学鲁科版一轮学案-第7章第23讲 化学反应的限度.docx
《2023届新高考新教材化学鲁科版一轮学案-第7章第23讲 化学反应的限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新高考新教材化学鲁科版一轮学案-第7章第23讲 化学反应的限度.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3讲化学反应的限度复习目标核心素养1.了解可逆反应的含义,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2认识化学平衡常数是表征反应限度的物理量,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了解浓度商和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与反应方向间的联系。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从化学平衡常数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解决问题。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中有关物质的转化率,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能运用模型(Q与K的关系)解释化学平衡的移动,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3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具有可持续发展
2、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运用化学平衡原理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考点一化学平衡状态1可逆反应“二同一不能”(1)“二同”:同一条件下;正、逆反应同时进行。(2)“一不能”:不能进行彻底。2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恒定的状态。(2)化学平衡的建立:(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化学平衡的特征可以概括为逆、等、动、定、变,即:3化学平衡状态的正确理解(1)构成化学平衡体系的基本要求是反应物和所有产物均处于同一反应体系中,反应条件保持不变。(2)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体系中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
3、的含量保持不变。但反应并没停止,而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这说明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3)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对于弱电解质的电离、气体的溶解和逸出、固体的溶解和结晶及盐类的水解等存在可逆过程的问题都可用平衡的观点去分析。微思考向含有2 mol SO2的容器中通入过量O2发生2SO2(g)O2(g)2SO3(g)HQ kJmol1(Q0),充分反应后生成SO3的物质的量_(填“”或“”,下同)2 mol,SO2的物质的量_0 mol,转化率_100%,反应放出的热量_Q kJ。提示:(1)二次电池的充、放电为可逆反应。()(2)在化学平衡建立过程中,v正一定大于v逆。()(3)恒温恒容下进行的可逆
4、反应:2SO2(g)O2(g)2SO3(g),当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4)在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充分反应,生成2 mol NH3。()答案:(1)(2)(3)(4)典例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密闭真空容器中(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可以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Av(NH3)2v(CO2)B容器中气体颜色不变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气体密度不变D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解析A当v(NH3)正v(NH3)逆或v(N
5、H3)正2v(CO2)逆时,即该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2v(NH3)v(CO2)不能表明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故A不符合题意;B.气体都是无色气体,体系无颜色,故B不符合题意;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为,混合气体都是产物,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时,即m混不发生改变,可以判断反应已经达到平衡,可作为判据,故C符合题意;D.容器中混合气体是NH3和CO2按物质的量之比为21混合而成,NH3的体积分数始终为,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C对点练1(根据v正v逆判定化学平衡状态)可逆反应N2(g)3H2(g)2NH3(g)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
6、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3v正(N2)v正(H2)Bv正(N2)v逆(NH3)C2v正(H2)3v逆(NH3)Dv正(N2)3v逆(H2)解析:CA项无逆反应速率;B项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即2v正(H2)3v逆(NH3)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即3v正(N2)v逆(H2)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对点练2(根据题给物理量的变化判定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混合气体的密度,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混合气体的颜色,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某种气体的百分含量。(1)能说明2S
7、O2(g)O2(g)2SO3(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2)能说明I2(g)H2(g)2HI(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3)能说明2NO2(g)N2O4(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4)能说明C(s)CO2(g)2CO(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5)能说明NH2COONH4(s)2NH3(g)CO2(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6)能说明5CO(g)I2O5(s)5CO2(g)I2(s)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答案:(1)(2)(3)(4)(5)(6)对点练3(极端假设,界定范围,突破判断)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
8、、0.3 mol/L、0.2 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AZ为0.3 mol/LBY2为0.4 mol/LCX2为0.2 mol/L DZ为0.4 mol/L解析:A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用极值法:当Z完全转化为X2、Y2时,X2、Y2分别为0.2 mol/L、0.4 mol/L;当0.1 mol/L X2完全转化为Z时,Y2为0.2 mol/L,Z为0.4 mol/L,则0X20.2 mol/L,0.2 mol/LY20.4 mol/L,0Z0.4 mol/L,A选项符合题意。判断平衡状态的方法“正逆相等,变量不变”(1)“正逆相等”:反应速率必须
9、一个是正反应的速率,一个是逆反应的速率,且经过换算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2)“变量不变”:如果一个量是随反应进行而改变的,当其不变时为平衡状态;一个随反应进行保持不变的量,不能作为判断是否平衡的依据。考点二化学平衡常数1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对于可逆反应:aA(g)bB(g)cC(g)dD(g),化学平衡常数K(式中各物质的浓度为平衡时的浓度)。2影响因素(1)K只与温度有关。(2)升高温度3应用(1)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2)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或向何方向进行。对于化学反应aA(g)bB(g)cC(g)dD(g)的任意状态,浓度商Q。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3)利用
10、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微思考一定温度下,分析下列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关系N2(g)3H2(g)2NH3(g)K1N2(g)H2(g)NH3(g)K22NH3(g)N2(g)3H2(g)K3(1)K1和K2,K1_。(2)K1和K3,K1_。提示:(1)K(2)(1)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可以是物质的任一时刻的浓度。()(2)化学平衡移动,化学平衡常数一定改变。()(3)对某一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则化学平衡常数一定变大。()(4)反应A(g)3B(g)2C(g)达平衡后,温度不变,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K值增
11、大。()(5)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能体现反应进行的程度。()(6)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答案:(1)(2)(3)(4)(5)(6)题点一推导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1已知下列反应在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H2(g)S(s)H2S(g)K1S(s)O2(g)SO2(g)K2则在该温度下反应H2(g)SO2(g)O2(g)H2S(g)的平衡常数为()AK1K2 BK1K2CK1K2 DK1/K2解析:D由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K1,K2,反应H2(g)SO2(g)O2(g)H2S(g)的平衡常数K,可知KK1/K2。2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
12、应:2NO2(g)NaCl(s)NaNO3(s)ClNO(g)K12NO(g)Cl2(g)2ClNO(g)K2则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的平衡常数K_(用K1、K2表示)。解析:K1,K2,K,所以K。答案:题点二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3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所示:t/70080083010001200K0.60.91.01.72.6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2)该反应为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3)某温度下,各物
13、质的平衡浓度符合下式:3c(CO2)c(H2)5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4)若830 时,向容器中充入1 mol CO、5 mol H2O,反应达到平衡后,其化学平衡常数K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5)830 时,容器中的化学反应已达到平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容器的体积。平衡_(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移动。答案:(1)(2)吸热(3)700(4)等于(5)不考点三化学平衡的计算“三段式”法1分析三个量:即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2明确三个关系(1)对于同一反应物,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2)对于同一生成物,起始量变化量平衡
14、量。(3)各物质转化量之比等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3计算模型“三段式”法(1)步骤:书写(写出有关化学平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列变量(列出各物质的起始、变化、平衡量)计算(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式计算)。(2)模式:如反应:mA(g)nB(g)pC(g)qD(g),令A、B起始物质的量(mol)分别为a、b,达到平衡后,A的消耗量为mx,容器容积为V L。 mA(g) nB(g) pC(g) qD(g)起始/mol a b 0 0变化/mol mx nx px qx平衡/mol amx bnx px qx求平衡常数:K求转化率转化率100%,如(A)平100%。(3)依据知识梳理中的三段式,填空
15、:c平(A)_(molL1)。(A)平_100%。(A)_100%。_。(混)_(gL1)。_(gmol1)。答案:典例在1.0 L密闭容器中放入0.10 mol A(g),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A(g)B(g)C(g)H85.1 kJmol1。反应时间(t)与容器内气体总压强(p)的数据见下表:时间t/h0124816202530总压强p/100 kPa4.915.586.327.318.549.509.529.539.53回答下列问题:(1)欲提高A的平衡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为_(答出两项措施)。(2)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p0计算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_,并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K_。(3
16、)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p0表示反应体系的总物质的量n总和反应物A的物质的量n(A),n总_mol,n(A)_mol。下表为反应物A浓度与反应时间的数据,计算a_。反应时间t/h04816c(A)/(molL1)0.10a0.0260.0065分析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浓度c(A)变化与时间间隔(t)的规律,得出的结论是_,由此规律推出反应在12 h时反应物的浓度c(A)为_molL1。解析(2)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依据三段式进行求解: A(g) B(g)C(g)始态: p0 0 0反应: p0(A) p0(A) p0(A)终态: p0p0(A) p0(A) p0(A)pp0p0(A)p0
17、(A)p0(A)p0p0(A)求得(A)100%;25 h时反应已平衡,(A)100%94.1%;依据三段式进行求解:A(g) B(g)C(g)始态/(molL1): 0.10 0 0反应/(molL1): 0.0941 0.0941 0.0941平衡态/(molL1): 0.100.0941 0.0941 0.0941K1.5 molL1;(3)依据可得n总0.1 mol;n(A)0.1 mol1(A)0.1 mol0.1 mol;n(A)0.1 mol0.1 mol0.051 mol,体积为1 L,a0.051 molL1;04 h浓度大约变为0 h时的,48 h浓度又变为4 h的,从81
18、6 h经过8个小时浓度变为8 h的,所以每经过4个小时浓度均降低为原来的。答案(1)升高温度;降低压强(2)94.1%1.5 molL1(3)0.100.100.051 molL1达到平衡前每间隔4 h,c(A)减少约一半0.013对点练1(化学平衡常数与转化率的计算)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NH4I(s)NH3(g)HI(g),2HI(g)H2(g)I2(g)。达到平衡时:c(H2)0.5 molL1,c(HI)4 molL1,则此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解析:由平衡时H2的浓度,可求得反应分解消耗HI的浓度,c分解(HI)0.5 molL121 molL1
19、,故式生成c(HI)c平衡(HI)c分解(HI)4 molL11 molL1 5 molL1,则c平衡(NH3)5 molL1,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Kc平衡(NH3)c平衡(HI)5420。答案:20对点练2(借用“题链”跟踪化学平衡常数的考查方向)题链1乙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由乙烯直接水合法或间接水合法生产。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C2H4(g)H2O(g)=C2H5OH(g),回答下列问题:下图为气相直接水合法中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其中n(H2O)n(C2H4)11。列式计算乙烯水合制乙醇反应在图中A点的平衡常数Kp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解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新高 新教材 化学 鲁科版 一轮 23 化学反应 限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