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新高考化学选考一轮总复习学案-第12讲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届新高考化学选考一轮总复习学案-第12讲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新高考化学选考一轮总复习学案-第12讲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2讲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内容要求1.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2.认识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结合工业合成氨、合成硝酸认识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4.以酸雨的防治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作用。5.了解关于污染防治、环境治理的相关国策、法规,强化公众共同参与环境治理的责任。知识点1氮及氮的氧化物一、氮气的结构与性质1.氮元素的存在与氮的固定2.N2的结构和性质N2的电子式为NN,结构式为NN。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Mg+N2Mg3N2。N2+3H22NH3。N2+O22NO。二、NO、NO2的性质氮有多种价态
2、的氧化物,如N2O、NO、NO2、N2O4、N2O3、N2O5等。NO、NO2的比较如下表。NONO2氮的价态+2价+4价物理性质无色、不溶于水的气体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液化,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与O2反应2NO+O22NO2不反应与H2O反应不反应3NO2+H2O2HNO3+NO与H2O、O2反应4NO+2H2O+3O24HNO34NO2+2H2O+O24HNO3氧化性有氧化性,但通常情况下表现出还原性强氧化性,在溶液中能氧化S2-、I-、Fe2+等离子对环境的影响有毒,大气污染物之一有毒,大气污染物之一实验室制取原理及收集方法3Cu+8HNO3(稀)3Cu(NO3)2+2NO+4H2
3、O(排水法收集)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向上排空气法收集)1.固氮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2.通过灼热的镁粉,可除去N2中的少量氧气。()3.NO2与H2O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2。()4.密闭容器中2 mol NO与1 mo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5.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6.溴蒸气和NO2都是红棕色气体,不能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和NaOH溶液鉴别,可用AgNO3溶液或蒸馏水或CCl4鉴别。()答案:1.2.3.4.5.6.题点一氮气的结构和性质1.下列反应属于氮的固定的是(C)N2和H2在一
4、定条件下合成NH3NO2和H2O反应生成HNO3和NOMg在N2中燃烧生成Mg3N2NO被空气氧化为NO2A.B.C.D.解析:氮的固定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N2与O2、Mg反应中均体现了N2的氧化性B.N2很稳定的原因是氮的非金属性较弱C.N2NO2与N2NH3均能一步完成D.N2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原因是N2的密度与空气接近解析:A项,N2与O2反应中,N2体现了还原性;B项,N2稳定的原因是NN很牢固,键能高,难断键;C项,N2NO2不能一步完成。题点二NO、NO2的性质3.NO在人体内有独特的功能,关于NO的叙述正确的是(B)NO可以是某些含低价
5、氮物质氧化的产物NO属于酸性氧化物,所对应的酸为亚硝酸(HNO2)NO可以是某些含高价氮物质还原的产物NO是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可变为红棕色A.B.仅C.仅D.仅解析:NO中氮的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它可以是还原产物,如HNO3NO,也可以是氧化产物,如NH3NO;N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HNO2的酸酐是N2O3;NO是无色气体,可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红棕色的NO2。4.氮氧化合物(用NOx表示)是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根据NOx的性质特点,开发出多种化学治理氮氧化合物污染的方法。(1)用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已知:4NH3+6NO5N2+6H2O,8NH3+6NO27N2+12H2O。同温同
6、压下,3.5 L NH3恰好将3.0 L NO和NO2的混合气体完全转化为N2,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之比是。(2)工业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常采用碱液吸收法处理。NO2被烧碱溶液吸收时,生成两种钠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O与NO2按物质的量之比11被足量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只得到一种钠盐,该钠盐的化学式是 。解析:(1)设NO的体积为V(NO),NO2的体积为V(NO2),依据已知化学方程式知,处理NO V(NO)需NH323V(NO),处理NO2V(NO2)需NH343V(NO2),则V(NO)+V(NO2)=3.0 L23V(NO)+43V(NO2)
7、=3.5 L,解得V(NO)=0.75 L,V(NO2)=2.25 L,V(NO)V(NO2)=13。(2)题述反应生成两种钠盐,必然是NO2的歧化反应,依据题给两种盐物质的量的关系可知,两种盐分别为NaNO3和NaNO2。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两者按物质的量之比11混合时与NaOH反应生成一种钠盐,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钠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即为NaNO2。答案:(1)13(2)2NO2+2NaOHNaNO3+NaNO2+H2ONaNO2 有关NOx的“3点”提醒(1)NO2与N2O4可相互转化:2NO2(g)N2O4(g)H0,因此实验测得N
8、O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总大于46。(2)N2O3、N2O5分别是HNO2、HNO3的酸酐,是酸性氧化物;而NO、NO2不属于酸性氧化物。(3)NO2、NO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n(NO2)n(NO),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NOx的处理。知识点2氨和铵盐一、氨的性质及制备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易液化,极易溶于水(H2ONH3=1700),可由喷泉实验证明。2.喷泉实验(1)喷泉实验的原理因为烧瓶内气体易溶于水或易与水反应,使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压强差,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而形成喷泉。(2)常见的能形成喷泉实验的气体和吸收剂如表:气体HClNH
9、3CO2、SO2、Cl2、H2SNO2+O2吸收剂水或NaOH溶液水或盐酸浓NaOH溶液水3.氨的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反应原理为NH3+H2ONH3H2ONH4+OH-。氨溶于水得氨水,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NH3H2O、H2O、NH3、NH4+、OH-、H+。NH3H2O为可溶性一元弱碱,不稳定,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NH3H2ONH3+H2O。(2)与酸的反应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有白烟生成,将浓盐酸改为浓硝酸,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化学方程式为HCl+NH3NH4Cl、NH3+HNO3NH4NO3。(3)与盐溶液的反应过量氨水与Al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
10、3+3NH3H2OAl(OH)3+3NH4+。(4)氨的还原性催化氧化:4NH3+5O24NO+6H2O。被CuO氧化:2NH3+3CuO3Cu+N2+3H2O。被氯气氧化:2NH3+3Cl2N2+6HCl或8NH3+3Cl2N2+6NH4Cl。4.NH3的实验室制法5.氨的用途(1)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故可用作制冷剂。(2)制氮肥、硝酸、铵盐、纯碱等。二、铵盐及NH4+的检验1.铵盐的物理性质无色或白色晶体,绝大多数铵盐易溶于水。2.铵盐的化学性质3.NH4+的检验1.氨发生催化氧化的产物为NO2和H2O。()2.分别蘸有浓酸和浓氨水的两玻璃棒靠近,均产生白烟。()3.NH4H的结构与N
11、H4Cl相似,NH4H固体与少量H2O反应可有两种气体生成。()4.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说明NH4Cl固体易升华。()5.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不能与NH4Cl混合使用,否则会降低肥效。()答案:1.2.3.4.5.题点一氨的性质及制备1.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NH3并验证性质的各装置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A.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快速制取少量NH3B.装置中加入CaCl2固体可以干燥NH3C.可用装置收集NH3D.打开装置中的止水夹,加热圆底烧瓶可以引发喷泉解析:A.装置可用浓氨水和生石灰反应用于实验室快速制取少量NH3,正确;B.装置中
12、加入固体为碱石灰,不能用CaCl2固体干燥NH3,错误;C.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装置为短进长出,可收集NH3,正确;D.氨气易溶于水,打开装置中的止水夹,加热圆底烧瓶气体热胀冷缩,导致氨气与水接触,烧瓶中的压强迅速减小,可以引发喷泉,正确。2.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B.NH4Cl、HNO3和Na2CO3受热时都易分解C.NH3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图中所涉及的O2都要用纯氧解析:化肥主要是含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营养元素的一些物质,NaHCO3不是常用的化肥,A项
13、不正确;Na2CO3受热不易分解,B项不正确;NH3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生成氮气,C项正确;氨的催化氧化用空气就可以,不一定要用纯氧,D项不正确。 实验室制取NH3的简易方法方法化学方程式(或原理)发生装置加热浓氨水NH3H2ONH3+H2O浓氨水+固体NaOHNaOH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且OH-浓度的增大有利于NH3的生成浓氨水+固体CaOCaO与水反应,使溶剂(水)减少,且OH-浓度的增大有利于生成NH3;反应放热,促使氨水分解。化学方程式:NH3H2O+CaONH3+Ca(OH)2题点二铵盐和NH4+检验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
14、,产物均有NH3B.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制备氨气C.在盛有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未变蓝,则溶液中无NH4+D.绝大多数铵盐易溶于水,但水溶液不一定呈酸性解析:铵盐分解不一定产生NH3,如NH4NO3在400 以上分解生成N2、NO2和H2O,A项错误;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钙固体共热制备氨气,B项错误;Fe2+比NH4+更易结合OH-,因而加入少量NaOH,且未加热,不会产生NH3,故无法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NH4+,C项错误。4.已知饱和氯化铵溶液与亚硝酸钠晶体混合加热可制备氮气。利用如图
15、装置制取氮气,并用氮气制备Ca3N2,Ca3N2遇水发生水解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NaNO2+NH4ClNaCl+N2+2H2OB.中盛放的试剂是NaOH溶液C.中依次盛装的试剂可以是浓H2SO4、碱石灰D.实验结束,取中的少量产物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可以使试管口湿润的pH试纸变蓝解析:由题干可知,装置为制备氮气的装置,饱和氯化铵溶液与亚硝酸钠晶体混合加热生成氮气、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NO2+NH4ClNaCl+N2+2H2O,故A正确;装置中含有氧气,可利用装置除去装置中的氧气,NaOH溶液不能除去氧气,可改成酸性氯化亚铁溶液,故B错误;Ca3N
16、2遇水发生水解,所以产生的氮气需要干燥才能进入玻璃管中反应,装置应为干燥装置,可选用浓硫酸作干燥剂;装置中也应装有干燥剂,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中可盛放碱石灰,故C正确;实验结束后,装置中有生成的Ca3N2,Ca3N2遇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NH3和Ca(OH)2,NH3可以使湿润的pH试纸变蓝,故D正确。知识点3硝酸的性质一、硝酸的性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硝酸分解:4HNO32H2O+4NO2+O2。(2)稀硝酸与铜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3)浓硝酸与铜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
17、2O。(4)浓硝酸与C反应:C+4HNO3(浓)CO2+4NO2+2H2O。(5)硝酸氧化SO2(离子方程式):3SO2+2NO3-+2H2O3SO42-+2NO+4H+。(6)H+、Fe2+、NO3-不共存(离子方程式):3Fe2+NO3-+4H+3Fe3+NO+2H2O。二、硝酸的工业制备制备流程氨的催化氧化1.Fe与稀盐酸、稀硫酸和稀硝酸的反应,均能用于制取H2。()2.Cu遇浓硝酸生成NO2,遇稀硝酸生成NO,说明稀硝酸的氧化性强于浓硝酸。()3.浓硝酸与铜或碳反应,均体现其酸性和强氧化性。()4.在酸性条件下,NO3-与I-、Fe2+、SO32-等离子能大量共存。()5.浓硝酸与过量
18、Cu反应结束后,再加稀硫酸,Cu继续溶解。()答案:1.2.3.4.5.题点一硝酸的性质1.硝酸是化学实验室中最常用的试剂之一,下列有关硝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浓硝酸和氯水用棕色试剂瓶保存,原理相同B.将分别蘸有浓硝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有白烟生成C.常温下铝和铂都不溶于浓硝酸,原理相同D.浓硝酸溅到皮肤上,皮肤会变黄解析:A项,HNO3和氯水中的HClO见光都易分解,都应避光保存,正确;B项,浓HNO3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HNO3与NH3化合生成白色固体小颗粒NH4NO3,正确;C项,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钝化,而铂与浓硝酸不反应,原理不同,错误;D项,浓HNO3能使蛋白质显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新高 化学 一轮 复习 12 及其 重要 化合物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