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多选)鲁科版第八章第3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学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届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多选)鲁科版第八章第3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多选)鲁科版第八章第3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学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课时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1.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能正确测定溶液pH,能调控溶液的酸碱性。2.能选择实例说明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酸碱中和滴定1.实验原理(1)概念: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2)原理:c待=c标V标V待(以一元酸与一元碱的滴定为例)。(3)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准确测定标准液和待测液的体积。选取适当指示剂,准确判断滴定终点。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变色范围指示剂变色范围的pH石蕊8.0蓝色甲基橙4.4黄色酚酞10.0红色2.实验用品(1)仪器(2)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蒸馏水。指示剂的选择根据滴
2、定终点的酸碱性选择指示剂:滴定终点为碱性时,一般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终点为酸性时,一般用甲基橙作指示剂。3.实验操作以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为例:(1)滴定前的准备(2)滴定(3)终点判断等到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视为滴定终点并记录标准液的体积。(4)数据处理按上述操作重复23次,求出消耗标准盐酸体积的平均值,根据c(NaOH)=c(HCl)V(HCl)V(NaOH)计算。 酸碱恰好中和(即滴定终点)时溶液不一定呈中性,最终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生成盐的性质,强酸强碱盐的溶液呈中性,强碱弱酸盐的溶液呈碱性,强酸弱碱盐的溶液呈酸性
3、。4.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1)原理cB=cAVAVB,由于VB是准确量取的体积,cA是标准溶液的浓度,它们均为定值,所以cB的大小取决于VA的大小,VA大则cB偏大,VA小则cB偏小。(2)常见误差以标准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碱(酚酞作指示剂)为例:步骤操作VAcB洗涤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变大偏高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溶液润洗变小偏低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变大偏高锥形瓶洗净后还留有蒸馏水不变无影响取液放出碱液的滴定管开始有气泡,放出液体后气泡消失变小偏低滴定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变大偏高振荡锥形瓶时部分液体溅出变小偏低部分酸液滴出锥形瓶外变大偏高溶液颜色较浅时滴入酸液过快
4、,停止滴定后又加一滴NaOH溶液无变化变大偏高读数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读数(或前仰后俯)变小偏低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仰视读数(或前俯后仰)变大偏高5.酸碱滴定曲线的综合考查(1)强酸与强碱滴定过程中的pH曲线以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盐酸为例:(2)强酸(碱)滴定弱碱(酸)pH曲线的比较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醋酸溶液的滴定曲线盐酸滴定等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氨水的滴定曲线曲线起点不同:强碱滴定强酸、弱酸的曲线,强酸起点低;强酸滴定强碱、弱碱的曲线,强碱起点高突跃点变化范围不同:强碱与强酸(强酸与强碱)
5、反应的突跃点变化范围大于强碱与弱酸(强酸与弱碱)反应理解辨析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中和滴定实验中所用标准溶液越浓越好,指示剂的用量一般为23 mL。()(2)利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排出酸式滴定管内的气泡。()(3)利用酚酞试液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锥形瓶内的溶液的pH一定为7。()解析:(1)中和滴定实验中,标准溶液越浓,误差越大,指示剂的用量一般为23滴。(2)酸式滴定管下端为玻璃旋塞,图示滴定管为碱式滴定管。(3)利用酚酞试液作指示剂,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10,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8,但pH不一定等于7。答案:(1)(2)(3)2.想一想下图为向20 mL 0.1
6、molL-1HA溶液中逐滴加入 0.1 molL-1NaOH溶液所形成的滴定曲线(室温下),图中所标出的五个点的理解与分析是解题关键,分析这五个特殊点在解题中的作用。提示:(1)A点为反应的“起始”点,判断酸、碱的相对强弱。(2)B点为反应“一半”点,判断是哪种溶质的等量混合。(3)C点为溶液的“中性”点,判断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及哪种物质过量或不足。(4)D点为“恰好”反应点,判断生成的溶质成分及溶液的酸碱性。(5)E点为反应的“过量”点,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判断哪种物质过量。 中和滴定仪器使用及滴定过程分析1.室温条件下,将0.1 molL-1的NaOH溶液逐滴滴入10 mL 0.1 mol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新高 化学 一轮 复习 多选 鲁科版 第八 课时 酸碱 中和 滴定 及其 拓展 应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