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河北省泊头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0-2021学年河北省泊头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河北省泊头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河北省泊头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O-16 Na-23 Mg-24 Fe-56 S-32 Cl-35.5 Ba-137 Ca-40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分)1. 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下列与古诗文或者记载对应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选项古诗文或者记载化学知识A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的能量低于水,冰变为水需要吸收能量B本草纲目中“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这种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是蒸馏C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李白诗句“日
2、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水、冰是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固态冰吸热转化为液体水,说明冰的能量低于水,A正确;B利用物质沸点的不同分离液体混合物,该方法为蒸馏,B正确;C爆竹(主要成分:硫磺、硝酸钾、木炭)的燃放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因此发生的反应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D“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意思是说“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香炉峰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由此可见这个“紫烟”实际上是水产生的雾气,并没有碘升华的现象,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2. 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
3、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A. Na+K+OHClB. Na+Cu2+ SO NOC. Mg2+Na+SOClD. Ba2+K+ HCO NO【答案】C【解析】【详解】A. OH在强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 Cu2+为有色离子,溶液呈蓝色,与题意不符,故B错误;C. Mg2+、Na+、SO、Cl在强酸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故C正确;D. HCO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故D错误。故答案选:C。3. 下列各组溶液,当后一种溶液逐滴加入到一定量的前一种溶液中并稍过量,其溶液的导电性(I表示导电能力)与后一种溶液的质量(m)的函数关系符合下图的是A. 澄清石灰
4、水、碳酸钠溶液B. 硝酸银溶液、氯化钠溶液C.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D. 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答案】D【解析】【分析】溶液的导电性与单位体积内离子的数目、离子所带电荷多少有关,单位体积内离子数目越多,导电性越强;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导电性越强(如两个氯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导电性相当)进行分析作答。【详解】A. 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离子数目没有明显减少,所以导电性不会明显减弱至接近零,故A项错误;B. 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溶液中的离子数目没有明显减少,所以导电性不会明显减弱至接近零,故B项错误;C.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
5、化钠和水,溶液中的离子数目没有明显减少,所以导电性不会明显减弱至接近零,故C项错误;D. 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硫酸钡沉淀和水,水难电离,硫酸钡难溶于水,所以溶液的导电性不断减弱,当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恰好反应,导电性最弱接近零,当氢氧化钡溶液过量时,溶液中的离子数目又增多,导电性增强,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答案选D。4. 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变化是( )A. MnO2MnSO4B. KIKIO3C. HNO3NOD. Na2O2Na2CO3【答案】B【解析】【详解】A在MnO2MnSO4中,Mn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需加入还原剂才可以实现,A不符合题意;B在KIKIO3中,I元素化合
6、价升高,失去电子,需加入氧化剂才可以实现,B符合题意;C在HNO3NO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需加入还原剂才可以实现,C不符合题意;D在Na2O2Na2CO3中,Na2O2与CO2发生反应产生Na2CO3,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不需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D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B。5. 分散系是混合分散体系的简称,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体系的稳定性,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B. 一种分散系的分散质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态,但只能是纯净物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它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D 用光束照射牛奶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答案】D【解析】【详
7、解】A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不同,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故A错误;B一种分散系的分散质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态,分散质不一定是纯净物,故B错误;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它利用了光的散射原理,故C错误;D牛奶属于胶体,用光束照射牛奶会出现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选D。6. 如图,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钠,加热至熔化时,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无水CuSO4与熔化的钠接触,瞬间产生耀眼的火花,同时有红色物质生成,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上述反应是置换反应B. 上述反应证明钠可以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铜C. 上述反应说明钠比铜活泼D. 加热且无水条件下,Na可以与CuSO4反应并
8、生成Cu【答案】B【解析】【分析】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钠,加热至熔化时,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无水CuSO4与熔化的钠接触,瞬间产生耀眼的火花,同时有红色物质生成,说明熔融的钠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并且放出热量,属于置换反应,钠作还原剂,硫酸铜作氧化剂,说明钠比铜活泼,在无水条件下,Na可以与CuSO4反应并生成Cu。【详解】A、钠比铜活泼,在无水条件下,Na可以与CuSO4反应并生成Na2SO4和Cu,属于置换反应,故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在无水条件下,Na可以与CuSO4反应并生成Cu,但是钠不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铜,故B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在无水条件下,Na可以与CuSO4反应并生
9、成Na2SO4和Cu,钠作还原剂,铜是还原产物, 说明钠比铜活泼,故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在无水条件下,Na可以与CuSO4反应并生成Cu,故D正确;选B。7. 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将铜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Cu+Ag+=Cu2+AgB. Ca(HCO3)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HCO3-+OH-+Ca2+=CaCO3+H2OC. 用食醋除水垢: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D. 稀硫酸和Ba(OH)2溶液反应: H+SO42-+Ba2+OH-=BaSO4+H2O【答案】C【解析】【详解】A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u
10、+2Ag+=Cu2+2Ag,A错误;B由于NaOH过量,则Ca2+与HCO3-物质的量之比为1:2,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3-+2OH-+Ca2+=CaCO3+2H2O+CO32-,B错误;C碳酸钙与醋酸反应生成可溶性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C正确;D反应生成2molH2O,不符合量之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BaSO4+2H2O,D错误;答案选C。【点睛】离子方程式常见的错误:(1)不符合客观事实;(2)拆分不正确,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其余物质以化学式保留;(3)漏写部分离子反应;(4)“”、“”、“=”、“”等符号使用错
11、误;(5)不符合量比要求;(6)离子方程式不平,原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8. 四支试管中分别有少量无色溶液,欲检验其中的离子,下列操作、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 )A. 向试管1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B. 向试管2中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C. 用铜丝蘸取试管3中的待测液,置于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说明原溶液中有Na+D. 向试管4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一开始无气体产生,继续加入盐酸后产生大量气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浑浊,说明原溶液中有【答案】B【解析】【详解】A向试管1中滴加盐酸酸
12、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沉淀可能是BaSO4,也可能是AgCl,因此不能说明原溶液中是否含有,A错误;B向试管2中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该气体为NH3,则说明原溶液中有,B正确;C进行焰色试验应该使用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不能使用铜丝(其焰色为绿色),否则会干扰实验结果,C错误;D向试管4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一开始无气体产生,继续加入盐酸后产生大量气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浑浊,该气体可能是CO2,也可能是SO2,因此不能说明原溶液中有,也可能含有,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9. 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H2、O2、CO2三种气体
13、,以下各种情况下排序正确的是( )A. 当它们的压强和体积、温度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质量:m(H2)m(O2)m(CO2)B. 当它们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密度:(H2)(O2)(CO2)C. 当它们的质量和温度、压强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体积:V(CO2)V(O2)V(H2)D. 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三种气体的压强:P(H2)P(O2)P(CO2)【答案】D【解析】【详解】A温度、压强均相同时,气体的Vm相等,由n=m/M=V/Vm可知,等体积时,气体的质量和摩尔质量呈正比,则m(CO2)m(O2)m(H2),故A错误;B当它们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时,根据PV=nRT可知,PM
14、=RT,即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则m(CO2)m(O2)m(H2),故B错误;C温度、压强均相同时,气体的Vm相等,由n=m/M=V/Vm可知,等质量时,气体的体积和摩尔质量呈反比,应为V(H2)V(O2)V(CO2),故C错误;D根据PV=nRT可知,PM=RT,因此在温度和密度相等的条件下,压强和气体的摩尔质量成反比,则三种气体的压强p(H2)p(Ne)p(O2),故D正确;答案为D。10. 由Na2CO310H2O与NaHCO3组成的混合物4. 54 g,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Na+的浓度为0.4 molL-1,另取等质量的混合物加强热至质量不变,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为A. 4.24
15、gB. 3.18 gC. 2.12 gD. 1.06g【答案】C【解析】【详解】设Na2CO310H2O的物质的量为x mol,NaHCO3的物质的量为y mol,则286x+84y=4.54,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Na+的浓度为0.4 molL-1,即Na+的物质的量=0.4 molL-10.1L=0.04mol,即2x+y=0.04mol,联立两个方程解得x=0.01,y=0.02,因此NaHCO3的物质的量为0.02mol,根据Na+守恒可知NaHCO3受热分解所得Na2CO3的物质的量=0.01mol,Na2CO310H2O受热分解所得Na2CO3的物质的量=0.01mol,则剩
16、余固体Na2CO3的总物质的量=0.01mol+0.01mol=0.02mol,质量=0.02mol106g/mol=2.12g,C满足题意。答案选C。11. 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目的分离方法原理A分离溶于水的碘乙醇萃取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B分离汽油和四氯化碳分液四氯化碳和汽油的密度不同C除去KNO3固体中混的NaCl结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D除去乙醇中的水蒸馏乙醇与水的沸点相差较大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乙醇与水互溶,不能作萃取剂,A错误;B汽油与四氯化碳互溶,应用蒸馏分离,B错误;C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而硝
17、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所以利用重结晶分离,原理解释不合理,C错误;D乙醇与水互溶,但沸点不同,可用蒸馏分离,D正确;故选D。12.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基础,下列与“物质的量”相关的计算正确的是( )A. 现有CO、CO2、O3三种气体,分别都含有1 mol O,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B. 在Na2O2与CO2反应中,固体质量每增重28 g,转移电子数2NAC. 标准状况下,11.2 L 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16 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32D. a g Cl2中有b个氯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可表示为【答案】D【解析】【详解】ACO、CO2、O3三种气体
18、分子中含有的O原子数分别是1、2、3,若分别都含有1 mol O,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2,A错误;BNa2O2与CO2的反应为:2Na2O2+2CO2=2Na2CO3+O2,在该反应中每转移2 mol电子,固体质量增加56 g,现在固体质量增重28 g,则转移电子数NA,B错误;C标准状况下,11.2 L X气体的物质的量是0.5 mol,该物质分子的质量为16 g,则其摩尔质量M=32 g/mol,C错误;Da g Cl2中有b个氯原子,含有的Cl2分子数目为,NA个Cl2分子质量是71 g,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可表示为=,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13. 标准状况下,向
19、100mLH2S饱和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所得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a点对应溶液的导电性比d点强B. 反应过程中H2S表现了氧化性C. 向d点的溶液中加入足量Ba(OH)2溶液,产生BaSO3白色沉淀D. H2S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molL-1【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可知,b点时H2S和SO2恰好完全反应:2H2S+SO2=3S+2H2O,根据b点对应的反应推出a点对应的H2S饱和溶液中n(H2S)=2=0.01mol,结合横轴上的数据分析,继续通入二氧化硫得到的是H2SO3溶液,则c、d点对应的是H2SO3溶液,据此分析判断;【详解】AH2S和H
20、2SO3均为二元酸且d点溶液酸性比a点强,则d点对应的溶液中离子的浓度较大,d点对应溶液导电性比a点对应溶液导电性强,故A错误;B由反应2H2S+SO2=3S+2H2O可知,H2S中的S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0价,H2S表现了还原性,故B错误;Cd点对应的是H2SO3溶液,向d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H2SO3与Ba(OH)2反应生成BaSO3白色沉淀,故C正确;Db点时H2S和SO2恰好完全反应,消耗SO2的物质的量为:=0.005mol,依据反应2H2S+SO2=3S+2H2O可知,n(H2S)=0.005mol2=0.01mol,c(H2S)=0.1mol/L,故D错误;
21、答案选C。14.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氯气,经测定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31.3倍。将该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当日光照射相当长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最后剩余的气体体积的占试管容积的( )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试管中的物质为氯气和空气的混合物,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31.3倍,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1.32=62.6,根据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Cl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可得,解得。设试管的体积为5L,则空气有1L,Cl2有4L,试管中发生的反应为Cl2H2OHClHClO,2HClO2HClO2,可得关系式2Cl22HClO O2,生成O2的体积为4L
22、=2L,故最终剩余气体的体积为1L+2L=3L,试管中最后剩余的气体体积的占试管容积的比例为=,故选B。15. 现有40mL浓度为0.04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mL浓度为0.02molL-1的K2A2O7溶液完全反应。已知Na2SO3可被K2A2O7氧化为Na2SO4,则元素A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A. +2B. +3C. +4D. +5【答案】A【解析】【详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得失电子守恒,Na2SO3被氧化成Na2SO4,失去2个电子,假设A元素的化合价从+6价降到x价,由电子得失守恒有0.040.04(6-4)=0.020.022(6-x),解得x=2,故答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2021 学年 河北省 泊头市 第一 中学 上学 第三次 月考 化学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