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第2章第11讲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docx
《2022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第2章第11讲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第2章第11讲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1讲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复习目标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应用。2.能利用“电子守恒”规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简单计算。考点一先后规律及应用1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将按照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如:在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时,因为还原性Fe2Br,所以Cl2先与Fe2反应。2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将按照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如在含有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因为氧化性Fe3Cu2H,所以铁粉先与Fe3反应,然后依次与Cu2、H反应。3熟记常见的强弱顺序氧化性:MnO(H)Cl2Br2Fe3I2稀H2SO4S,还原性:Mn2ClBrFe2ISO2(SO)Cl
2、2,所以Cl2不能氧化Mn2。(2)I2和Fe反应生成FeI3()错因:因为氧化性Fe3I2,所以I2和Fe反应生成FeI2。(3)把SO2气体通入到FeCl3溶液中,溶液颜色不变()错因:Fe3把SO2氧化成H2SO4,Fe3被还原为Fe2,所以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4)把FeCl2溶液滴入酸性KMnO4溶液中,只发生反应5Fe2MnO8H=5Fe3Mn24H2O()错因:在酸性条件下,Cl也还原MnO。1向含S2、Fe2、Br、I的溶液中通入Cl2,按先后顺序依次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 。答案Cl2S2=S2ClCl22I=I22ClCl22Fe2=2Fe32ClCl2
3、2Br=Br22Cl2向100 mL 1 molL1的FeBr2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Cl2,当通入Cl2的体积分别为(1)1.12 L(2)2.24 L(3)4.48 L,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 ;(2) ;(3) 。答案(1)2Fe2Cl2=2Fe32Cl(2)2Fe22Br2Cl2=2Fe3Br24Cl(3)2Fe24Br3Cl2=2Fe32Br26Cl向a mol FeBr2中通入x mol Cl2时,先后发生的反应为Cl22Fe2=2Fe32ClCl22Br=Br22Cl。如果用数轴表示如下:1已知2Fe32I=I22Fe2、2Fe2Br2=2Br2Fe3。现向含有FeBr2、
4、FeI2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少量的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氧化性:Br2Fe3I2原溶液中Br一定被氧化通入氯气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被氧化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还存在Fe2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加入CCl4后静置,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Fe2、Br均被完全氧化A BC D答案B解析由已知的两个化学方程式及同一个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Fe3I2、Br2Fe3,故正确;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3,则说明溶液中无I存在,又因为
5、氧化性:Cl2Br2Fe3I2,氯气的量不确定,则Br不一定被氧化,故错误,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存在Fe3,但不能确定所有的Fe2均被氧化为Fe3,故正确;上层溶液中若含Br,则产生淡黄色沉淀,若含I,则产生黄色沉淀,由题知只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含Cl不含Br和I,即溶液中的Fe2、Br均被完全氧化,故正确。2向含Fe2、I、Br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溶液中四种粒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ba5,线段表示一种含氧酸,且和表示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线段表示Fe2的变化情况B线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25Cl212OH=2IO10Cl6H2OC根据图
6、像可计算a6D原溶液中c(Fe2)c(I)c(Br)213答案B解析向仅含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还原性:IFe2Br,首先发生反应:2ICl2=I22Cl,I反应完毕,再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Fe2反应完毕,又发生反应:2BrCl2=Br22Cl,故线段代表I的变化情况,线段代表Fe2的变化情况,线段代表Br的变化情况,故A正确;线段表示一种含氧酸,且和表示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元素,该元素为I元素,2ICl2=I22Cl,消耗1 mol氯气,所以碘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反应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为5 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设该含氧酸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x,
7、(x0)2 mol5 mol2,解得x5,则该含氧酸为HIO3,离子方程式为I25Cl26H2O=2IO10Cl12H,故B错误;根据反应离子方程式可知溶液中n(I)2n(Cl2)2 mol,溶液中n(Fe2)2n(Cl2)2(3 mol1 mol)4 mol,Fe2反应完毕,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I)n(Br)2n(Fe2),故n(Br)2n(Fe2)n(I)24 mol2 mol6 mol,根据2BrCl2=Br22Cl可知,溴离子反应需要氯气的物质的量为3 mol,故a336,故C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原溶液中c(Fe2)c(I)c(Br)426213,故D正确。考点二价态规律及应用1价态归
8、中规律思维模型含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而不会出现交叉现象。简记为“两相靠,不相交”。例如,不同价态硫之间可以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注:不会出现中H2S转化为SO2而H2SO4转化为S的情况。2歧化反应规律思维模型“中间价高价低价”。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如:Cl22NaOH=NaClNaClOH2O。3应用(1)判断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可能性,如浓H2SO4与SO2不发生反应。(2)根据化合价判断反应体系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及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如对于反应6HClNaCl
9、O3=NaCl3Cl23H2O中,氧化剂为NaClO3,还原剂为HCl,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都为Cl2。(1)向浓H2SO4中通入H2S气体,1 mol浓H2SO4转移电子数可能是6NA,也可能是2NA()错因:若转移6NA,此时H2S转化为SO2,浓H2SO4转化为S,不会出现这种情况。(2)1 mol Cl2与Ca(OH)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是2NA()错因:Cl2和Ca(OH)2反应,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应转移1 mol电子。(3)1 mol KClO3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6NA()错因:应转移5NA电子。(4)SO2的还原性较强,而浓硫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所以浓硫酸
10、不能干燥SO2气体()错因:SO2中硫元素化合价为4价,浓H2SO4中硫元素化合价为6价,两者不发生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SO2。1(2020合肥调研)已知G、Q、X、Y、Z均为含氯元素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转化关系(未配平):GQNaClQH2OXH2YNaOHGQH2OZNaOHQXH2O这五种化合物中Cl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是()AG、Y、Q、Z、X BX、Z、Q、G、YCX、Z、Q、Y、G DG、Q、Y、Z、X答案A解析由得出Q中价态高于G,因为G必介于Q和1价的氯元素之间,1价为氯元素的最低价;将该结论引用到,Y介于Q与G之间,故有Q价态高于Y,Y价态高于G;分析:H2O中的
11、H元素化合价降低,则Q中的氯元素转变为X中的氯元素,化合价必升高,则得出X价态高于Q;最后分析:Z介于Q、X之间,则X价态高于Z,Z价态高于Q。2氯气跟氢氧化钾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Cl2KOHKXKYH2O(未配平),KX在一定条件下能自身反应:KXKYKZ(未配平,KY与KZ的物质的量比为13),以上KX、KY、KZ均是含氯元素的一元酸的钾盐,由以上条件推知在KX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A1 B3 C5 D7答案C解析反应:Cl2KOHKXKYH2O是Cl2的歧化反应,KX、KY中的氯元素分别显正价和1价;由于KX也发生歧化反应:KXKYKZ,可断定KY为KCl,化合价高低:KZ中C
12、lKX中Cl(均为正价)。假设KX中Cl元素为a价,KZ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b价,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原理及KXKY3KZ,有a13(ba),把a1、a3、a5代入上式讨论,可知a5时,b7符合题意。则KX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5。3(2019郑州第二次测评)LiAlH4是重要的储氢材料,可与水发生反应:LiAlH42H2O=LiAlO24H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氢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LiAlH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若生成标准状况下4.48 L H2,则转移0.4 mol电子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答案A解析由反应方程式可知,LiAlH4中H由1价升高为0价,被氧化,是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化学 一轮 复习 讲义 11 氧化 还原 反应 基本 规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