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2022学年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银川唐徕回民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卷一、 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三字经中写道:“禹传启,家天下”。此处的“家天下”指的是()A. 王位世袭制B. 土地私有制C. 财产继承制D. 中央集权制2. 据史料记载,商王断定大事,要综合考虑五个方面的意见,即王本身、卿士、庶民(人)、卜(龟)和筮。如王、卿士和庶民一致同意,而龟筮反对,则以不动为好,动则不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商朝()A. 商王垄断决策权B. 政治带有迷信色彩C.
2、 王权受制于族权D. 已孕育早期民主制3. 关于百家姓中的许姓,据史料记载,周武王因神农氏的后代文叔知礼守节,勤勉有功,便将其封于许,建立许国。后人便以国名“许”为姓氏。由此可知,与许姓来历有关的制度是()A. 世袭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礼乐制度4. “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適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B. “皇位世袭”C. 嫡长子继承制D. “封土建国”5. 西周政府规定市场中禁止贩卖礼器和兵器;贵族买东西只能通过手下的管事和仆役等人去办,自己不能入市。以上规定的主要
3、目的是()A. 维护社会等级秩序B. 限制贵族滥用私权C. 加强对市场的监管D. 防止扰乱社会治安6.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B. 起到了限制和监督皇权的作用C.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D. 有利于皇帝决策集思广益7. 西周、春秋以来,就有“相”之称。战国后期,“相也者,百官之长也”;秦废相国,复置丞相,设一员称丞相,设二员则称左、右丞相。“相”的演变反映了古代中国()A. 皇帝权力受到削弱B. 皇权与相权的制衡C. 丞相掌握国家实权D. 官僚机构逐渐完
4、善8. 社会流动是指,原本出身在不同阶层的人,会因为后天的因素,而进入另一个阶层。这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下列选项中,最能促进社会流动的是( )A. “立嫡以长不以贤” B.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C.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D.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9. 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A. 通判B. 御史大夫C. 太尉D. 监察御史10.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发展阶段。材料显示( ) 唐朝三省六部宋朝中书门下、枢
5、密院、三司元朝中书省、枢密院明朝废丞相,设内阁A. 由皇帝的亲信或近臣构成B.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 体现了君权日益强化趋势D. 三省六部同时在明朝结束11. 宋史赞誉宋太祖:“惩藩镇之乱,于是收天下精兵、财赋、治权于中朝,优容藩帅而不使之善哉!”为防止地方叛乱,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A. 三司专掌财政B. 派文臣出任知州C. 文臣担任枢密院长官D. 设参知政事为副相12. 元代行省例设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政等六七名正副长官,举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等军国重事,无所不辖。可以说,元行省在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结构中充当了分寄与集权的枢纽。由此可知,元代()A. 明确划分了中央与地方权限
6、B. 强化了君主专制C. 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D. 赋予地方部分权力13.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反映出()A.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B. 地方行政监察体制日益完善C. 地方行政机构权力不断扩大D. 中央与地方的分权趋于合理14. 南朝梁武帝时,学校教育有所发展,建有国学,以五经教授,置五经博士各一人。国学馆学生,不限贵贱,“引寒门隽才,不限人数”。并且出现“甲科”之名,只要考得好,就是“牛监羊肆,寒品后门”,都要“随才试吏”。对此的合理解释是南朝梁武帝( )A. 重用人
7、才,废除九品中正制 B. 重视学校教育,采取考试取官的方式C. 推动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 彻底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15. 元朝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宣慰司、土知府等各级政府机关,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长官;明清时期在西南地区陆续撤离土司,改由有一定任期、期满调任的流官治理。这一变化()A. 扩大了地方权力B. 导致地方政策变更频繁C. 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D. 加强了中央集权16. 明太祖朱元璋在与群臣分享治国体会时,曾因政务过多发出了“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的感慨。为解决这一问题朱元璋()A. 废除丞相B. 设立殿阁大学士C. 设立南书房D. 设立军机处17. 密
8、折是奏折的一种,是指专受皇帝指令的官员单独向皇帝密报、由皇帝直接批谕再直接发给上奏人的文书。创建于康熙年间,雍正帝即位后,进一步发展并完善了密折制度,使用密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逐渐扩大到地方的防驻将军、总督、提督、巡抚等军政负责人,使地方官吏能及时将地方情况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皇帝手中。这反映了()A. 雍正时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B. 密折制度有效防止了地方分裂C. 地方官员的权力正逐渐扩大D. 行政程序繁杂降低了行政效率18. 明清中央集权制度日益成为古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障碍,备受批判。但如今却有不少学者对这个延续数千年的制度赞赏有加。其原因是它有利于()A.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B. 建立宽松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宁夏银川 回民 中学 上学 10 月月 历史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