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老教材新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课时作业-三十五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docx
《2022届老教材新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课时作业-三十五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老教材新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课时作业-三十五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十五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1年广东适应性测试)商朝时,世人信奉鬼神,事事占卜。西周时,参照夏商礼仪,制定了一套维护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典章制度,该制度讲究尚德、尊尊、敬老、慈幼。据此可知,西周()A.君主专制趋于完善B.重视人伦秩序C.儒家思想开始形成D.天命观念瓦解【解析】选B。君主专制始于秦朝,故A错误;据材料“西周时,参照夏商礼仪,制定了一套维护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典章制度”可知,材料考查西周礼乐制度,周礼的基本框架是一整套亲其所亲、尊其所尊,严格维护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级的典章制度,讲究尚德、尊尊、亲亲、敬老、慈幼,
2、也成为对后世颇有影响的伦理道德规范,故B正确;儒家思想虽受周礼影响,但开始形成于春秋末期,故C错误;天命观念从古到今,存在于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只有大小、轻重之分,没有瓦解,故D错误。 2.从殷商时期的“唯天监下典厥(道)义”,到西周时期的“遵王义”,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人一义”,即思想家们共用“义”的概念名称,均从“义”之“亲亲尊尊”内核入手进行理论改造,使“义”的性质及内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A.人本文化的会通精神流行 B.诸子思想具有同源异流特征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D.士人的民本意识正在形成【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共用“义”的概
3、念名称,都从“义”之“亲亲尊尊”内核入手进行理论改造,导致“一人一义”,故选B;材料强调诸子思想同源异流,体现不出人本文化的会通(会合融通),排除A;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得以确立,排除C;材料不涉及士人的“以民为本”意识,排除D。3.荀子君道记载:“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犹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这表明荀子()A.倡导礼法并施B.强调君主专制C.主张重视人治D.具有法治精神【解析】选C。“有治人,无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强调人
4、治的作用,故选C;“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强调人的主体作用,排除A;强调君主专制的是法家,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强调法治对人治的依赖,排除D。4.(2021聊城模拟)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春秋时期出现的“三不朽”说()A.蕴含人文精神B.折射出礼崩乐坏C.反对世卿世禄D.属于无神论学说【解析】选A。通过材料“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谓三不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树立德行,建功立业,创立时说三个功业体现出
5、中国古代对人的肯定,具有人文精神,故A正确;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礼崩乐坏,排除B;材料信息的主旨是肯定人的三不朽功绩,而不是反对世卿世禄制,排除C;题干信息与无神论学说无关,排除D。5.(2021泰安模拟)百家争鸣时期,农家钟情于神农时代,道家以黄帝传人自居,儒家喜欢尧舜禅让和周公礼乐,墨家崇拜夏禹治水的实干精神。这反映出诸子百家() A.根据各自理论需要而改造历史 B.从古人身上寻找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 C.形成较为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 D.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共同理想追求【解析】选B。通过材料可以看出,百家争鸣时期主要思想流派从研究古人的基础之上寻找其政治思想来源用来改造社会,故B正确;改
6、造历史的说法错误,排除A;材料信息强调的不止是行为准则,排除C;D共同理想追求的说法错误。6.周灭商后,周公在总结商朝灭亡的教训时提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天命靡常”。这一思想()A.巩固了西周的封建统治 B.符合先秦儒学的追求C.具有重天命、轻人事的特点 D.奠定了分封制的基础【解析】选B。先秦儒学重视“敬德保民”,提倡民本思想,周公“惟德是辅”“惟惠之怀”说明他重视德治与民心得失,两者有共同点,故选B;A的“封建”指的是封建社会,而西周是奴隶制社会,排除A;“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体现的是周公对民心得失的重视,排除C;分封制的政治基础是宗法制,经济基础是井田制,而非天
7、命观思想,排除D。【拓展延伸】孔子思想的特点(1)子不语怪力乱神重视现世事功(实践理性)。(2)爱人、德政、孝悌、仁义礼智信重视道德修养。(3)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重视血亲人伦。(4)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重视民本思想。(5)克己复礼、正名、齐之以礼重视社会秩序。7.战国时代,传统的生活方式在暴力的猛砸猛打之下摇摇欲坠,迫使那些久已慵懒地生活于传统惯性中的人们去进行深刻的思索和探求,以便找到拯救自我的新起点。这反映了()A.兼并战争加速了贵族政治的崩溃B.混乱无序推动了礼乐制度的形成C.社会变动促进了战国文化的发展D.“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解析】选C。材料体现的是战国时
8、期的社会变动引发了思想领域上的变革,故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8.某先贤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为此,他主张()A.统治者要“为政以德” B.以无为达到无不为C.“非攻”可以民富国安 D.君主要以法治国【解析】选B。材料是说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以不扰害人民来治理天下。我怎么知道是这种情形呢?根据就在于此:天下的禁忌越多,老百姓就越陷于贫穷;人民的锐利武器越多,国家就越陷于混乱。人们的技巧越多,邪风怪事就越闹得厉害
9、;法令越是森严,盗贼就越是不断增加。从整体来看,材料反映了无为而治,故选B。9.(2021大连模拟)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管子提出“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民贫则奸智生”,韩非子认为“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学者们意在强调() A.国家应当保护人民私有财产 B.君主克制私欲方能争取民心 C.贫富差距悬殊影响统治秩序 D.百姓富足是社会安定的基础【解析】选D。依据材料可知,孟子主张民众要有恒产;管子认为民贫则奸智生,韩非子认为民众没有钱就容易争斗。由此可以看出三人均强调要让民众有足够的财产,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即百姓富足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故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教材 新高 历史 岳麓版 一轮 课时 作业 三十五 春秋战国 时期 百家争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