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实验班)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2022学年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实验班)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实验班)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林州一中2021级高一实验班开学检测历史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墨子在非命篇中,反对儒家所宣称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命定论,否认天命对人事的支配和影响,认为真正能够决定国家命运或个人命运的,是主观的“力”。这一主张( )A 违背了当时社会发展潮流B 得到了当时各国国君的推崇C 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思想D 反映了社会底层民众的愿望2.北京的四合院按“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序列安排。家长住在北房,即正房,它是全院中最高、面积最大的房屋,以基台柱石增加其高度。儿女子孙住在东西厢房。西厢房
2、的高度及宽度,都比东厢房略矮小。这反映出居住具有( )A 祖灵祟拜B 等级礼仪C 信仰习俗D 安全舒适3.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对这两大“政治”,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4.东汉豪强地主在庄园内纳宾客附徒,兴办教育,经营各种经济事业,豢养军队,甚至通过舆论控制地方政权。田庄( )A 是王国问题的延续B 有助于为国家培养人才C 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D 不利于对地方有效管理5.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
3、中国古代史上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历史事实反映了( )A 不断变化的人才标准B 不断变迁的统治模式C 不断改变的社会形态D 不断趋向文明的历史进程6.周初号称“千八百国”,春秋时还剩一百四十八国,战国初仅余七大国与十几个小国了。由此现象可以推断( )A 周王朝民族融合不断加强B 战国时期统一趋势渐现C 先秦列国纷争局面结束D 必将由一国统一天下7.下图是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时做的学习摘要。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 大变革的时代B 统一国家的建立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 民族关系的发展8.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
4、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 )A 尊王攘夷,大国争霸B 迁都频繁,异姓反叛C 周室衰微,诸侯争霸D 列国争战,诸侯兼并9.商王遇事都要占卜,占卜的方法是用火在牛胛骨或龟腹甲上烧烤,甲骨的背面便出现裂纹,叫“兆”,然后根据兆纹的形状来断定吉凶。这说明( )A 最高权力尚未高度集中B 神权和王权相结合C 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D 宗教色彩较为浓厚10.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 中央集权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 独断
5、性和随意性D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11.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置太尉一职,但今天留下来的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经任命过哪位人物担任过此职,最可能的原因是( )A 太尉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皇帝认为其权力重大,不轻易任命B 秦始皇自己直接控制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C 缺乏可以担此重任的优秀人才D 秦朝短命而亡,未来得及任命12.后人根据神话传说绘制了大禹治水像(下图),通过图片能得到印证的历史信息是( )A 大禹治水,多次过家门而不入B 大禹用疏导法将洪水引入大海C 大禹建立夏朝,早期国家产生D 耒耜是当时重要的生产工具13.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
6、鸡。”这番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 )A 世袭制B 军功爵制C 察举制D 科举制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 )A 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B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C 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影响深远D 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15.商周政体中,当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求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西周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
7、制民众的舆论。这说明了( )A 商周沿用原始社会的制度B 商周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C 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有制约作用D 商周政权由国人主导16.2019年,在河南淮阳发掘出一处距今约4 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其中各种形制的圆形遗存分布于人工垫筑的台基之上,经考古专家初步判断,这很可能是当时粮仓的遗迹。如判断无误,这一遗存可证实( )A.原始农业的发展B.贫富分化的出现C.社会阶级的产生D.早期国家的形成17.某学者在其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引用了以下材料:“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据此推断,这位学者引用材料是为了说明( )A.阶级的产生B.王的出现C.早期国家的诞生
8、D.世袭制的确立18.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是( )A.禹死后其子启继位B.建立武装C.设置官职D.制定刑法19.西周通过“分土建邦”的方式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建立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B.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C.官员任用原则的变化D.保证了专制皇权的强化20.西周时期,周王授予诸侯管治封域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包括组织城防、分派劳役、划定田亩、贡献土产等具体内容;各邦族大多依旧保有其宗族组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儒家礼乐文明推动文化认同B.中
9、央政府实现对地方的直接管理C.分封制的推行促进部族交融D.土著邦族作为新兴政治力量崛起21.“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国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夷夏之辨”已经完全被遗弃。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华夏文化的认同加强B.农耕文明的扩展C.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三公九卿制的施行22.春秋时期,土地耕作制度从休耕制开始向连种制过渡,出现两者并存的局面。战国时期连种制占据主导地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井田制的瓦解B.耕种技术的进步C.劳动人口的增加D.小农经济的形成23.荀子君道记载:“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
10、犹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这表明荀子( )A.倡导礼法并施B.强调君主专制C.主张重视人治D.具有法治精神24.柳宗元评论秦始皇时指出,他“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秦始皇能够开创这种局面主要得益于他( )A.统一了文字 B.建立皇帝制度 C.推行郡县制 D.设置三公九卿25.秦国不断完善官吏的选拔、俸禄、考绩、奖惩等规定,以官吏是否明习法律作为区别“良吏”“恶吏”的标准,注重把统治阶级中的优秀人物吸收进各级官僚机构。这表明当时秦国( )A.阻断了贵族的入仕之路B.践行了墨家“兼爱”“尚贤”的主张C.依法而治提升统治效能D.建立了完善的官吏选拔制度2
11、6.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初算缗钱”,开始向工商业者、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对隐瞒不报或呈报不实者,罚戍边一年,并没收他们的财产。该政策的实施( )A.促进工商业经济的健康发展B.提高民众的投资意识C.首要目的在于抑制土地兼并D.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27.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中央政府规定:成年男女每人每年纳税一算,称“算赋”,计120钱,商人及奴隶加倍。这一规定( )A.体现了轻徭薄赋的税收政策B.有利于促进人口的增长C.不利于商业的发展D.从政治、经济上打压商人28.由于从丝绸之路输入的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古罗马人便将成本较低的素织物拆开,取其丝线与当地的亚麻纱线交织,或以
12、丝为原料重新纺制成纱线,织成适合市场需求的轻薄且半透明的纺织品。下列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中国丝织品畅销世界各地B.丝绸之路连接中外经济文化圈C.古罗马的丝织技术领先世界D.基督教文化崇尚廉俭29.汉初,陆贾因经常称引儒家典籍被刘邦批评。陆贾以历史兴亡为例大力劝说,促使刘邦转而支持其著书,遂成主张仁义的新语十二篇。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B.儒学地位得以提升C.外儒内法成为君臣共识D.“焚书坑儒”余波未了30.楚汉之争时期,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韩信很快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把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得非常清楚。他所用到的知识最可能记载于( )A.
13、石氏星表B.九章算术C.神农本草经D.黄帝内经31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B北方少数民族内迁C我国经济重心南移D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32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国家统 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ABCD33“梁初,惟京师及三吴、荆、江、湘、梁、益用钱。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交、广地区由于对外贸易,则全以金银为货”。东晋南朝金属货币
14、与实物货币并行,而且实物货币占主要地位。实物货币占主体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混乱,货币不一B政府为加强金银收藏C中国白银大量外流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34就北魏“均田制”,著名学者黄仁宇做了如下的归纳:“魏之三长、均田以及(其后)各朝的府兵,都系用间架性的设计作基础,也就是先造成理想上的数学公式,广泛地推行于各地区。行不通时,互相折衷迁就,只顾大体上在某种程度上的可行,无意以条文作主,凡事认真。这种办法施行至公元775年安禄山叛变时,已不能继续。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政府制度在实际推行中受挫B材料分析出唐朝灭亡的原因C黄仁宇否定三长均田府兵制D材料认为政府执行力度不够35孝文帝改革促进了中国
15、北方民族融合,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 )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B游牧民族农业化C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发展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36隋朝于公元6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历史。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 )A光武中兴 B统一全国 C科举制的创设 D大运河的开通37隋朝大运河北起涿郡,南到余杭,中经洛阳、江都,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联系起来。由此可知,当时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社会背景是( )A北方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B对外贸易的繁荣C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经济
16、的开发38贞观年间群臣进谏,太宗纳谏涉事范围虽广,但很大部分都涉及如何止徭役、慎刑法、劝农桑、息征战,如何做到“取信于民”和“安抚恤人”。这表明贞观之治的核心思想是( )A守法精神 B用人唯才 C兼收并蓄 D以民为本39日本学者认为,与依靠强权将诸民族夷为平地的“罗马和平”不同,唐王朝在处理诸民族关系上则较为灵活、开放和包容,而且还承认他们的“自立”。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A“天可汗”的由来 B羁縻府州的施行C均田制度的推广 D遣唐使船的往来40“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描绘的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下列关于安史之乱说法正确的是( )A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河南省 林州市 第一 中学 上学 开学 检测 实验 历史试题 word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641478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