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教学案-第26讲 “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教学案-第26讲 “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教学案-第26讲 “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6讲“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理知识体系背史论术语(1)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2)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传播到各地,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3)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中后期,以电力的发明与使用为显著特征。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是另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使新发明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并迅速广泛应用,极大地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2、(4)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为了满足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西方列强加紧对外资本输出,在世界范围内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到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自主学习主干梳理依托教材高于教材一、“蒸汽”的力量第一次工业革命1工业革命的条件(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_的确立提供了动力和政治保障。(2)经济条件资本殖民扩张和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市场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扩大了海外市场劳动力_提供劳动力技术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3)直接动力:市场的需求急剧扩大,推动生产技术革命。教材补缺 圈地运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的
3、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的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是英国历史发展走向的重大转折点,在客观上推动了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英国社会的发展。2工业革命的过程(1)工业革命首先从_开始,开始的标志是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2)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推动了各行业的革命。(3)以蒸汽机做动力的汽船、火车成为重要交通工具。(4)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资本主义_制度得到推广。(5)完成:1840年前后
4、,英国的_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不久,法国和美国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完成。归纳总结 工业革命过程流程图首先开始于棉纺织业(标志是珍妮机的问世)冶金、采矿和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新蒸汽动力的出现和广泛使用(瓦特蒸汽机)蒸汽时代到来交通运输业的革命(火车和汽船)向欧美大陆的扩展(18世纪末19世纪初)。3工业革命的影响(1)经济上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率先从农业社会变为工业社会。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广泛开展,机械化生产迅速普及,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2)社会上城乡结构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城市化进程阶级关系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
5、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社会变革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3)思想文化上: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工业革命后产生三大思潮: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三大潮流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4)消极影响无产阶级遭受日益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造成阶级矛盾尖锐。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掠夺,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威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生产不足被生产的相对过剩取代,工业革命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成为规律,随着生
6、产力的发展,其破坏力越来越大,成为新的经济问题。工业革命制造的强大生产力也造就了强大的军工企业,再加上世界市场的形成,战争的破坏力更加巨大,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使人类更加珍爱和平。知识拓展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产生的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需要更为广阔的市场;英国传统的重商主义政策造成欧洲关税战,影响了英国的对外贸易;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为发展工业、实行自由主义提供了条件。4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大增强。民主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运用_经济思想发展经济。进行法制化建设,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旧法令,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维护资本主义自由
7、贸易、自由竞争和自由生产的原则。对外推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_。利用大工厂制对工人进行严格管理和残酷剥削。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2)影响19世纪中期,英国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_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5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1)形成条件物质条件: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技术条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重要保障: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2)形成标志: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以及中国被迫“打开国门”。(3)成熟标志: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按照_原则确立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经济交流
8、的基本准则。特别提示 殖民扩张、国际贸易的发展、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人口的迁移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撞击等都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二、走向整体的世界1第二次工业革命(1)前提和条件政治前提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政治局面相对稳定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理论基础自然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市场条件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资本条件大量资本的积累(2)概况中心发源地:_和德国。电力的广泛使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_成功。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新的交通工具汽车
9、和飞机。化学工业发展,令人瞩目。科学技术推动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3)影响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工业部门:诞生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生产结构: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生产组织:一些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_。世界体系: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2瓜分世界的狂潮(1)背景随着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的经济实力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进一步拉大了与亚非拉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差距。垄断加剧了对市场的争夺。引发了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激烈斗争。(2)欧洲列强瓜分世界
10、到1900年为止,帝国主义列强占据的世界殖民地面积共计7 30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5.3亿。到19世纪末,德、美、日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成为英、法、俄的强大竞争对手。(3)美国的扩张称霸西半球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提出“_”,拒绝欧洲对美洲事务的干涉;1889年:成立了“_”,把拉丁美洲变成了自己的“后院”;19世纪90年代:马汉提出“_”,主张美国建立强大的海军,夺取亚洲、太平洋和拉丁美洲的霸权;1898年:发动美西战争。到20世纪初确立了在西半球的霸主地位。向太平洋扩张美国是新殖民主义的倡导者和设计者。自19世纪中期开始谋求在_的利益;19世纪末,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提出“自由贸易”原则和“
11、公平贸易”原则,这就是“_”政策。3世界连接为一体(1)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实力强大的_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_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和交流。(2)表现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以_和殖民主义为手段,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3)影响积极影响:世界一体化,促进了地区间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也带来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分工向广度和_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世界一体化促进了全球性_交流的扩大。消极影响:世
12、界一体化扩大了资本主义工业国家之间以及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亚非拉人民反帝反封建的_运动高涨;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乃至形成军事对抗和战争。图解历史 世界市场的形成互动课堂核心突破阐释概念提升素养 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历史概念“手工工场”“工厂”1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早期发展阶段劳动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它是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准备阶段。2工厂在世界近代史中泛指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即使用机械化劳动代替手工劳动的资本主义工业。工厂和手工工场相
13、比,虽然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但它采用了机械化大生产,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二)史料探史英国首先爆发工业革命的原因史料一 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银行业在英国发展得更早、更有效,为个人企业和社团企业提供了共同基金。企业家中的人才令人印象深刻地集中在英国。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从非国教徒如从事制铁业的达比全家、经营棉纺织厂和参与政治活动的布赖特父子以及投身于科学的道耳顿等人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中得到说明。摆脱常规和对个人责任的强调使在非国教徒中间产生很大一部分实验者和发明者,而他们的节俭使他们把利润再投资于实业。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
14、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使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它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史料二 到1700年英国的制度框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严格适宜的环境它发展了一套包含在习惯法中的有效的所有权。除排除了要素和产品市场上资源配置的障碍外,英国已开始利用专利法来保护知识的私有权。现在舞台已经为产业革命布置就绪。摘编自道格拉斯诺思西方世界的兴起探究 依据史料,概括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主要因素。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说明英国商业贸易和金融业发达,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更多资金说明英国企业人才
15、汇聚说明英国企业的技术积累和清教徒节俭及投资思想的影响说明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与粮食体现英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和法制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政治环境(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两则史料分别从不同方面阐释了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从所获信息综合归纳概括,提升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试答: 系统认知工业革命首发英国的条件资金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为英国积累了巨额财富市场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原料国内资源丰富,海外掠夺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技术手工工场时期培养了一批具有熟练技能的工匠,他们成为工业革命中的技术革
16、新力量国家政策保护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能为资本家带来利润的技术革新(三)史料探史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史料 英国社会史学家阿萨勃里格斯曾这样描述:“像过分拥挤和贫民窟这样的词,在19世纪初尚感新鲜,而到该世纪末,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其现实性,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挤满了工人的贫民窟,仅在伦敦万人聚居的贫民窟就有20个以上。”工厂作为新兴城市发展的核心力量,大部分居民的生活都围绕它展开,但当时城市在居民供水、污水处理和卫生保健等方面十分落后。由于尚未建立垃圾清扫制度,垃圾粪便在城市街道上随处可见,严重损害了居民的身体健康。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17、探究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出现的城市问题,并谈谈你对城市化进程的认识。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反映了城市化过程中贫富分化严重反映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反映了城市道德滑坡,环境污染严重(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史料三句话包括三层意思,从不同方面阐释了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分别总结即可。试答: (四)归纳总结工业革命对欧洲国家社会转型的影响1促使生产方式转型:工业革命带来的机器化大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从单纯经济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协调,也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
18、方面。2促使工业现代化转型: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3促使城市化转型: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的经济重心迅速向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转移。4促使社会思想转型:工业化和法国大革命两种力量联合在一起,促进了1815年以后各种新学说的产生与发展,这些学说在1848年的欧洲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5促使社会政治形态转型: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上的两大阶级,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6促使教育的转型与发展: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英国教育的发展,学校数量
19、大大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和公办教育得到发展,教育内容日趋合理化、科学化,教育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大众化教育开始形成。(五)读图明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解读 上图表明19世纪中后期英国不仅具有广阔的原料产地,而且具有广阔的商品市场,也表明了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居于这个世界市场的中心地位。系统认知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1)提供了物质基础。工业革命用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或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2)密切了国际交流。各行业间和各国
20、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分工也更具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前提条件。(3)为推动国际交流提供了技术和经济条件。它促进了国际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的经济纽带逐渐形成。(4)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历史概念“垄断组织”“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1垄断组织:是指为获取高额利润,由多家大企业通过协议、控股、持股等形式建立的组织。垄断组织的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
21、恩”等。垄断组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但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也无法消除经济危机。2帝国主义阶段:也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列宁认为帝国主义阶段的经济有下述特征: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高度发展,垄断组织在政治、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主要依靠资本输出,掠夺超额利润,等等。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三个部分: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只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二)读图明史生产组织形式的调整解读 随着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垄断组织出现,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历史 人民 一轮 教学 26 蒸汽 力量 走向 整体 世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