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老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学案-第三单元课题11 政治近代化的丰碑-辛亥革命.docx
《2022届老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学案-第三单元课题11 政治近代化的丰碑-辛亥革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老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学案-第三单元课题11 政治近代化的丰碑-辛亥革命.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11政治近代化的丰碑辛亥革命必备知识自主排查主干梳理助学助记教材拓展一遍过知识点一武昌起义1背景(1)经济:清政府的“新政”和“_”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_学说作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3)思想: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4)组织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_建立;其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中国同盟会:在孙中山的推动下,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并决定创办机关刊物_。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5)军事:革命
2、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与此同时,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2日,占领武汉三镇。知识点二中华民国成立1成立: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定都_,以五色旗为国旗。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内容:主权属于_;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自由和权利;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责任制内阁。(2)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_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知识点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1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1)1912年2月12日,_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2)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革命果实。2辛亥革命的历史
3、意义(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_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_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误区警示,辛亥革命的两个易错点(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国家政体采用的是责任内阁制,而不是总统制。(2)辛亥革命推翻的是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辛亥革命也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漫画说史,共和体制的确立信息提取: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与原则,也表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思维升华,
4、各种政治力量对革命的态度及目的(1)清政府:镇压,目的是维护即将崩溃的统治。(2)立宪派和旧官僚:先是投机革命,后从革命阵营内部破坏革命,拥戴袁世凯。目的是维护自己的利益。(3)帝国主义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目的是维护在华的侵略权益。(4)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对革命政府采取打压的政策,同时对清政府也采取威逼利诱的政策。目的是借机夺取国家统治权,建立自己的统治。关注新教材新观点1清末“新政”(1)辛丑条约签订后,遭受重挫的清政府也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新政”的内容与戊戌维新时期所颁布的改革举措颇多相似,但更为广泛深入。(2)清政府力图在官制、
5、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3)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这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这个政府,中国才有希望。2“预备立宪”(1)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立宪运动造成很大声势。(2)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3)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但很快被证明此路不通。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3辛亥革命对西方文明借鉴的表现(1)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其来源于西方资产
6、阶级的政治理论。(2)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借鉴了西方的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度。(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本质上与西方民主思想一致。4北洋政府参加一战(1)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方面。(2)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十几万名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关键能力素养提升主题探究史学新论多维讲练大突破探究点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辛亥革命学术前沿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爆发的关系史学新论自清末“新政”开始,以军机处和吏、户、礼、兵、刑、工
7、等六部为主干的封建统治机构,被外务部、民政部、度支部、学部、陆军部、海军部、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等一套履行近代政治和社会职能的新行政机构所取代。在教育制度方面,科举制度被废除,建立了自蒙养院和小学开始直到中学、大学的近代学制。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近代化进程,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新知识分子等新的社会阶层和政治力量也不断产生,他们的出现使得中国人民反对旧制度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迈上新的阶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被推翻。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思维激活政治上,辛亥革命的主力新军,就是清末“新政”时期编练的,清末“预备立宪”使立宪派离心,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进程;经济上,奖励实业,
8、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辛亥革命准备了物质基础;思想文化上,派遣留学生出国、建立新式学堂等扩大了新思想的宣传,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考题研析2020全国卷,29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命题立意本题以袁世凯和孙中山之间的政治较量为切入点,考查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时空定位清帝退位关键点拨仔细揣摩“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
9、政府”“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这两条信息,判断正确答案史料实证史料一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袁刚“国会”与辛亥革命史料二“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陈旭麓近代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历史 人教版 一轮 教学 第三 单元 课题 11 政治 近代 丰碑 辛亥革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