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老教材新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学案-第六单元课题20中国古代的农业.docx
《2022届老教材新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学案-第六单元课题20中国古代的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老教材新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学案-第六单元课题20中国古代的农业.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20中国古代的农业 课程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思维引领】中国早期农业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素养点拨】1.要从生产工具、耕作技术、耕作方式、耕作制度以及灌溉技术等角度对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加以历史解释。2.要从时空观念上认识耕犁的演进。耕犁的运用,使农用动力发生了由人力到畜力的一次革命性变化。铁犁牛耕实现了社会生产力根本性发展,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的发展。【素养点拨】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小农经济的“历史担当” 1.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狭隘、自私、保守性
2、的不足。2.小农经济导致“重男轻女”“安土重迁”思想观念的产生。3.小农经济也铸就了注重孝道、重视邻里家庭和睦的观念。一、农业1.农业的起源:(1)起源: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2)区域分布: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形成北粟南稻的格局。(3)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五谷六畜)。2.生产工具的改进:(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之一,劳动工具主要是耒、耜等。(2)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逐渐推广。汉代: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唐代:在长江下游地区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我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3)灌
3、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3.水利设施的完善:(1)水利工程。春秋战国时期修建了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西汉时期兴建了漕渠、白渠等。(2)治理黄河: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3)特色工程:西汉时期,西域地区的坎儿井。4.耕作方式的进步:(1)商周时期: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千耦其耘)。(2)春秋时期:自耕农经济产生(个体小农经济)。产生条件铁犁牛耕的使用及私有土地的出现经营方式自耕农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同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评价优点“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稳定性: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缺点封闭分散性:
4、小农经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其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落后性:小农经济是近代以来阻碍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压榨和天灾战乱都容易导致其破产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精耕细作(1)含义: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等一系列技术措施。(2)基础: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3)目标: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4)作用:改变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率。1.标志着中国传
5、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自耕农的生产目的是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生产的东西很少在市场上进行交换。3.自然经济不等同于小农经济(1)自然经济最主要的特征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应。(2)小农经济最主要的特征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思维引领】1.归纳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2.租佃关系的发展趋势及影响是什么?【素养点拨】1.从时空观念的角度理解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变化。2.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理解生产力发展与土地制度、租佃关系的相
6、互关系。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商周时期:井田制,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a.确立:商鞅变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土地私有制。b.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c.发展: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两极分化更为激烈。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繁荣,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土的现象日益普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国有制:a.均田制:为了限制土地兼并,保护自耕农经济,稳定国家赋役,北魏和隋唐都曾经实行均田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b.屯田制:曹魏和明初均
7、实行过屯田制。2.经营方式: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1)概念: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2)发展。战国时期已经产生。汉代已比较普遍。宋代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3)影响。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租佃农民通过抗租、减租斗争,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租佃关系(1)地主把土地租给佃农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制。租佃制下,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租佃关系形成于战国时期,宋代,租佃经营仅次于自耕农形式。(2)在租佃制下,地主与佃农虽然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但佃农在选择雇
8、主方面有一定的权利,而且在支配产品方面也获得了适当的自主权。租佃方式的确定,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思维引领】促使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素养点拨】1.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推动因素。2.从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角度认识经济重心南移带来的变化。三、经济重心南移1.原因:(1)中原人口的南迁,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2.过程:朝代表现特征孙吴、东晋、南朝时期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
9、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加。农业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出现了像建康这样的大城市江南初步开发中唐以后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都会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超过北方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南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古代人口南迁”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自唐以来,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到南宋时,我国古代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南方。探究点一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1.牛耕技术的演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犁和牛耕技术开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西汉中期以后,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朝,曲辕犁出现,它
10、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在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据柳斌杰主编灿烂中华文明经济卷等整理思维交互:(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出怎样的历史发展规律?微点拨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关键能力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关键信息画线反映的是传统农业的产生;画线反映的是生产工具的革新及应用结合所学就能总结出历史发展规律提示:变化:牛耕技术逐步推广普及(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从黄河流域推广到江南);耕犁不断发展,耕作技术不断进步;因地制宜,出现适应不同地区土质特点的耕犁。规律:生产工具的改进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11、与提高。材料二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愚见贫农之家,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亦便。”摘编自太湖地区农业史稿思维交互:(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牛耕大量退出的原因,这一现象体现了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什么?微点拨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关键能力获取信息与历史解读的能力关键信息画线信息反映的是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使得农耕技术无法突破“人口大幅度增加”“牛耕大量退出”提示:原因: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人地矛盾突出;使用牛耕成本高,人力廉价。特点:小农经济是农耕经济的主流。2.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
12、材料吕氏春秋:“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用粪犹用药也。”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思维交互:据材料概括我国农业的主要特点并加以分析。微点拨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关键能力材料解读以及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关键信息“候”指的是气候;“粪”指的沤粪制肥;“麦黄种麻,麻黄种麦”指的是轮作。从这三个方面足可论证精耕细作的特点提示:特点:精耕细作。分析:根据农时,适时耕作;沤制肥料;麦麻轮作。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1.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经不断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2.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13、,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3.改变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备选要点】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发展阶段耕作方式变化生产工具的变化原始阶段刀耕火种石、骨、木商周时期石器锄耕(耜耕)石、骨、木、青铜农具(少量)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发达地区)铁制农具(发达地区)汉代牛耕普及全国耦犁一牛挽犁唐代铁犁牛耕曲辕犁【名家评史】材料在牛犁耕作未出现以前,此种以手持木器或木石结合的器具刺土起土“并用耒耜而耦耕”的方法,是使用时间极长的普通耕作方式宋代叶梦得说:“古耕而不犁,后世变为犁法。耦用人,耕用牛。”至春秋战国之世,耕用牛犁,使用铁器
14、,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中国经济通史【解读】“古耕而不犁,后世变为犁法。耦用人,耕用牛”说明牛耕的使用改变了过去的耕作方式,有利于农业耕作效率的提高,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探究点二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与地位1.特点材料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朱陈村思维交互:根据材料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你认为影响小农经济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微点拨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关键能力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关键信息从材料关键语句“桑麻
15、青氛氲”“机梭声札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等归纳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提示: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因素:自然条件、生产力水平和政府政策等。2.地位或影响材料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思维交互:材料中说中国古代农民“交了粮,自由王”,你赞同此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小农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微点拨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关键能力运用所学知识
16、分析问题的能力关键信息“交了粮,自由王”说的是农民的自由、自主性;“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说的是小农经济对国家的重要性提示:赞同,中国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生产经营自主性强,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弱。不赞同,中国小农经济下,农民除了交纳国家赋税外,还受到地主阶级的剥削,并承担国家的徭役、兵役。理解: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政府财政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其稳定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国家政权。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1.基本特点: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封闭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除盐铁外,一般不必外求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
17、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的过分剥削压榨和天灾战乱都容易导致其破产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2.影响因素:有利因素(1)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农具、牛耕的普及(2)农民自身的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3)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注重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不利因素(1)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2)由于自耕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古代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水平,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3)封
18、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沉重及社会动荡【名家评史】材料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飞跃,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广大荒野、森林地区的开垦成为可能。随着荒地的不断开辟,公田之外的私田不断扩大,数量超过了公田。这种井田以外开垦的私田,性质不同于井田制的所谓“私田”,它们没有一定的规格,可以买卖、交换、抵押,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向国家交税。这使得农民增加了在“私田”上劳动的兴趣,而不肯尽力于公田,导致公田日益衰败。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解读】春秋战国时期,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上,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促成“公田”向“私田”的转变、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封建制的形成。探究点三古代
19、中国的土地制度1.土地制度的变化材料思维交互:材料反映出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微点拨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关键能力获取与解读信息,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关键信息图一“围剿公田”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的瓦解;图二“废井田开阡陌”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之一,说明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提示:变化:井田制被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得以确认。影响: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但是土地私有制的发展造成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难,引起社会动荡不安。2.土地兼并材料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教材 新高 历史 岳麓版 一轮 第六 单元 课题 20 中国古代 农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