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单元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综合检测课时演练含解析.docx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单元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综合检测课时演练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单元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综合检测课时演练含解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五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1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心德管,(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这说明黄帝内经()A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 B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C代表了中医理论最高水平 D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可知,黄帝内经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黄帝内经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排除C项;D项是伤寒杂病论的影响,排除。 2汉代成书的九章算术记载了丈量土地面积,计算方仓、圆仓的容积,测量距离远近,计算筑城、凿渠的土方的方法等,农学
2、方面也出现了氾胜之书四民月令等农书。这说明汉代科技()A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B源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反映出小农经济的主体性D阐释了传统民本思想【答案】C【解析】九章算术和农书的内容都涉及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反映出小农经济的主体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世界科技,无法看出中国古代科技的世界地位,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国家力量的支持,排除B项;传统民本思想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3六朝隋唐时期盛行壁画,画作为宏伟建筑物的装饰物;卷轴盛行后,画成为可以随身携带享乐的一种物品。这一变化()A助长了社会奢靡之风 B迎合了人民大众的需要C促进了文人画的兴起 D推动了绘画艺术的普及【答案】B【解析】
3、材料反映了画从作为宏伟建筑物的装饰物发展为可供个人享乐的一种物品,这迎合了人民大众对艺术的需要,故B项正确。41900年,在敦煌千佛洞发现了一册印刷精致的金刚经。这部868年唐懿宗李漼统治时期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注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全书字迹清晰明显,雕刻精细、美观,墨色浓厚而均匀,图文浑朴。据此可知 ()A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B金刚经是最早的雕版印刷品C中国印刷术领先于世界 D雕版印刷技术日臻成熟【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出唐朝已具有很高的雕版印刷水平,这说明唐朝雕版印刷技术日臻成熟,故D项正确。雕版印刷术在唐朝之前就已经出现,且金刚经不是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排除A、B两项;仅凭材料不
4、能得出中国印刷术领先于世界,排除C项。5唐代科举以诗歌作为科举取士的重要手段,很多当朝的历史事实和典章制度都被用来命制成试诗题目。考生在诗歌内容中,对史事和制度作了比诗题更为详尽全面的阐发。据此可知,试诗制度()A制约了唐代诗歌的发展 B提升了诗歌的艺术境界C迎合了市民阶层的需求 D突出了诗歌创作的时政性 【答案】D【解析】材料“当朝的历史事实和典章制度都被用来命制成试诗题目。考生在诗歌内容中,对史事和制度作了比诗题更为详尽全面的阐发”突出了诗歌创作的时政性,故D项正确。6窦娥冤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拓、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这一片
5、段反映出该剧作()A取材于市井风光B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C是元杂剧的鼎盛之作D体现百姓消极的人生态度【答案】B【解析】窦娥冤中怒斥天地,控诉社会黑暗的片段反映出该剧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故B项正确。7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在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中写道:“(戏剧)可以合君臣之节,可以浃父子之恩,可以增长幼之睦,可以动夫妇之欢,可以发宾友之仪,可以释怨毒之结,可以已愁愦之疾,可以浑庸鄙之好。”材料表明古代戏剧是()A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B维护专制的主要工具C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 D以宣传儒家道德为目的【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代戏剧注重宣扬儒家伦理纲常,具有道德教化功能,故C项正确。8清代学者段
6、宗玉在聊斋志异遗稿序中说:(聊斋志异一书)不仅流传于名流汇聚的都市,即使在穷乡僻壤只有十户人家的地方,也都家藏一册。当时,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A政府文化政策的放宽 B文体创作迎合民众心理C乡村经济的日益活跃 D通俗语言便于民众阅读【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聊斋志异属于市民文学,其流传较广的主要原因是其文体创作迎合民众心理,故B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D两项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9清代京剧历史故事中,臣民们既高歌“皇恩浩荡”,对君王忠心耿耿,肝脑涂地;又无情地视昏君暴君为独夫民贼,以之为“寇仇”可诛。这表明当时京剧()A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思想追求 B凸显了一定的叛逆色
7、彩C受到了启蒙思想的直接影响 D体现了鲜明的革命色彩【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清代京剧历史故事对君王的态度呈现出鲜明的双重倾向,这体现了民众希望皇恩浩荡的愿望以及对昏君暴君的强烈批判,凸显了一定的叛逆色彩,故B项正确。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小说家和诗人们大都怀着激动和感恩的心情,开始寻找新的叙事资源。他们决心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写出歌颂英雄、歌颂时代、具有史诗意义的革命颂歌。如刘白羽的火光在前、孙犁的风云初记、柳青的铜墙铁壁等。这些作品()A逐渐突破了“左”倾思想的束缚B重构了国家集体化的记忆C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D塑造社会主义国家新风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他们决心
8、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写出歌颂英雄、歌颂时代、具有史诗意义的革命颂歌”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小说家和诗人更多地关注国家和时代,这有利于建构新的有关国家集体化的记忆,故B项正确。111952年,我国高校实行院系调整,中央人民政府对全国旧有高等学校进行全盘调整,全国理工科教授有四分之三被调离本校,之前已经存在的综合性大学均有大规模调整。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B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C为全民高等教育作准备 D适当平衡文理科系的发展【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高校改革,是为了适应即将开始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目的是培养理工科人才,促进工业化发
9、展,故A项正确。121952年3月,教育部颁发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在全国试行。规程将“爱劳动”提升到“国民公德”的层面,要求教师“根据革命斗争和国家建设的实际”进行教学。该规程()A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 B满足了国家对人才的需求C促成人民教育事业的奠基 D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一五”计划,中学暂行规程将“爱劳动”提升到“国民公德”的层面,要求教师“根据革命斗争和国家建设的实际”进行教学,这有利于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故A项正确。131953年到1954年,人民教育刊登了多篇关于劳动教育的文章,阐述劳动教育对于个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15 单元 中国 科技 教育 文学艺术 综合 检测 课时 演练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