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人教通史版二轮训练-第一单元第2讲 先秦时期的经济.docx
《2022届高考历史人教通史版二轮训练-第一单元第2讲 先秦时期的经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历史人教通史版二轮训练-第一单元第2讲 先秦时期的经济.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讲先秦时期的经济一、发达的古代农业1农耕方式的发展(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的人们用石刀、石斧砍树焚烧,用石犁翻土播种,依土地肥力变化而迁徙。(2)石器锄耕: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形成。2农业技术的进步(1)商周时期:掌握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等技术。(2)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垄作法。(3)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3农业经营模式的演变(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生产力水平落后,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原因:
2、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评价:小农经济下,农民具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贡献;农民负担沉重,而且十分脆弱。误区警示小农经济就是自然经济错误。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而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生产分散、规模小、技术落后,具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三种社会属性。自然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鸦片战争的爆发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而开始瓦解。4土地制度的变革(1)商周时期:实
3、行井田制,实质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下,土地不能随便买卖、转让。西周后期,贵族间的土地买卖、转让现象出现,地权逐渐开始由王下移到贵族、平民。(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的私人占有。(3)土地兼并及影响土地高度集中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宋代以后尤其严重。土地私有制是造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疯狂的土地兼并导致农耕生产秩序严重破坏,社会动荡不安。使“平均”口号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意识中的重要内容。知识拓展废井田,开阡陌:商鞅变法规定“废井田,开阡陌”,军功贵族土地所有制代替了氏族世袭贵族土地所有制。土地买卖的出现,打破了世袭贵族土地所有制时期“田
4、里不鬻”的惯例。农民摆脱了氏族土地所有制的残存影响,成为独立的小土地所有者。商鞅变法使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进一步扩大,成为军功贵族、商人、货币持有者的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标志。至此,乡村的井田制和宗族组织彻底瓦解,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地主和农民为基本阶级的经济形态逐步完善。5沉重的赋税和力役(1)赋税名目繁多,田亩税和人头税是主要形式。(2)农户交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3)徭役是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多至农民无法忍受,以致引发社会动乱。(4)赋税制度改革:春秋战国时期,劳役地租逐渐为实物地租所取代。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征税,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5、。6租佃关系:战国时期,租佃关系产生。思维点拨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关系变革(1)初税亩: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数交税。实质上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其结果是使贵族土地的私有权更加牢固,农民自耕的小土地的所有权也逐渐得到保障。(2)相地而衰征:“相地而衰(cu)征”,即根据土地的好坏贫瘠征收不同的赋税。是管仲改革的主要内容,它实质上是以实物地租取代劳役地租,是对农业生产关系上的一次重大调整,从而加速了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二、手工业的兴起与发展1经营形态及特点(1)官营手工业特点: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代表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产品不投放市场,主
6、要满足皇帝、贵族和军队使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局限:生产不计成本;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具有封闭性,往往导致失传;匠户没有人身自由,其劳动创造性受到束缚。思维点拨官营手工业生产的物品主要是为了满足皇室、贵族和各级官吏的需要,这种把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的方式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封建经济领域内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官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逐渐加强。(2)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3)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产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卖。图解历史理解三
7、种手工业的地位2手工业部门与成就(1)纺织业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原料最初用的是麻和葛。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2)冶铸业商周时期,黄河流域的青铜铸造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作品多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春秋晚期出现人工冶炼的铁器。战国中期后炼钢和淬火工艺有所发展。(3)制陶业原始时代的彩陶和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工艺水平很高。(4)制瓷业早期瓷器是一种釉陶,又称做原始青瓷。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三、商业的发展1商业活动(1)商代:职业商人和货币已经产生,商业初步发展。(2)西周:实行“工商食官”,货币需求数量增加,骨贝和铜贝流通。(3)春秋战国时
8、期:商业繁荣;私营商业兴起,官营局面被打破;出现了许多经济实力强大的大商人和商业中心。教材补充楚国的币制改革春秋时期,楚国崛起,但在晋楚争锋中处于劣势。楚庄王任用孙叔敖辅佐其进行改革。当时楚国市场上的钱币比较混乱,各种仿贝钱币都在流通,楚庄王下令铸造大币。这种大币仿晋国刀币铸造,面额超过价值,其发行和使用让老百姓特别是大商人蒙受了巨大损失,造成了市场的萧条。孙叔敖向楚庄王反映了情况,并进行调整:恢复原来的币制,以蚁鼻钱作为官方铸币,其他所有的货币都用蚁鼻钱进行换算。这种做法使市场迅速繁荣起来,楚国的商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2商业政策(1)商周:国家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发展。(2)战国:秦国商鞅
9、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交换,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商业贸易。人们通过商业贸易,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在古代中国,交换物品的场所称作“市”,通常设在人们经常集聚的地方。商朝就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独立商人。商业贸易的范围遍及商朝统治区域以及周边的地区。这时,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直到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才被打破。考点一小农经济的形成1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历史解释)(1)政治上: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是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的必要因素和经济基础。(2)经济上: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是“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根源;
10、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要求统治阶级抑制商业,防止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3)科技文化上: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与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造就了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小农经济发展的落后性也决定了中国古代科技无法实现根本性的突破;古代许多文学作品多是反映小农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4)民族心理与家庭伦理观念上: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具有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狭隘、自私、保守性的不足;小农经济条件下,导致“重男轻女”“安土重迁”思想观念的产生;同时也铸就了中国古代注重孝道、重视邻里与家庭和睦的观念。史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
11、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摘编自白居易朱陈村史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摘编自晁错论贵粟疏解读关键信息说明中国古代农业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说明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说明小农经济易受到天灾的影响说明古代中国农民承担着沉重的徭役和赋税说明沉重的赋税使贫困的农户倾家荡产问题思考据史料一、二,概括归纳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调动和运用知识关于小农
12、经济的特点,带着知识基础和材料信息归纳的结论,从正反两方面回答即可。尝试作答_答案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封闭性:个体之间很少有交往和合作。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2影响小农经济成长的因素(历史解释)(1)有利因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农具、牛耕的普及。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2)不利因素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受到沉
13、重的封建剥削,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历代封建王朝后期,随着统治的腐败,每遇灾荒瘟疫,小农经济都面临着破产的危险。史料一“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牛”。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秦以牛田,水通粮。战国策秦策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刘,宗庙之牺(作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为畎亩之勤。国语晋语史料二战国时期出土的铁制的起土工具主要是锄、镢、锸。而犁(包括犁冠,即所谓V型器)的出土却寥寥无几。史料三(战国)铁犁铧也已经出现,所见多是一种“V”字型的铁铧冠。春秋战国文献中曾见到一些关于“铁犁”或“犁耕”的零星记录。解读关键信息说明牛耕在春秋战国时出现说
14、明铁制工具类型多说明关于铁犁记载零星出现问题思考史料反映出当时农业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调动和运用知识结合所学知识,精耕细作可从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农业环境改变等不同方面分析。尝试作答_答案(1)反映了春秋战国之际,我国开始出现铁犁牛耕。(2)精耕细作的表现: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经不断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改变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
15、气的好坏。考点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与经济发展的联动(历史解释)(1)农业: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争雄,各国为增强争霸称雄实力,纷纷变法或改革土地赋税制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2)工商业:工商业是在农业基础上发展的,诸侯国并立局面虽然影响了工商业的发展,但各国重视富国强兵,发展交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3)社会生活:随着思想争鸣局面的出现和发展,形成了古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的社会生活观念和习俗。史料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遭到严重地
16、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政治方面的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贵族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解读关键信息说明以铁犁牛耕为代表的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变化说明宗法制、分封制崩溃,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说明思想领域出现重大变化问题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小农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社会转型的影响。论证和探讨问题社会转型包括经济、政治、阶级结构、思想等各方面的变化,通过分析史料,论证小农经济对春秋战国的社会
17、转型起了重要作用。尝试作答_答案(1)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使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2)加速了宗法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最终确立。(3)引起百家争鸣,促进思想解放。2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及特点(历史解释)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地位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的大作坊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明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史料春秋时期,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公社及其所有制井田制度的内部量
18、变,农业经济的发达,各国的手工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大凡礼器、兵器、车器之属的生产,国家设有工正、工师、工尹等官吏管理,各种手工业仍由官府控制,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则由所谓“工肆之人”“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的民间手工业者自产自销。解读关键信息铁制工具的使用井田制度的破坏农业经济的发达手工业生产发展较快国家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日常生活用品由民间手工业者自产自销问题思考根据史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生产的特点及成因。提取有效信息根据史料可概括春秋战国手工业生产的特点的成因;可概括春秋战国手工业生产的特点。尝试作答_答案特点:发展较快;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相结合,以官营为主;有专门的官员管理。成因
19、:铁制工具的使用;井田制度的破坏及新的土地制度的逐步确立;农业经济的发达。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从经济结构看:古代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2)从生产力看:使用牛耕、改良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3)从生产方式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4)从土地所有制看:实行以地主所有制为主导的封建土地私有制。(5)从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看:一方面,国家集中大量人力、物力修建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国家在农业上征收的赋税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此外在赈灾、救灾方
20、面,国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全国卷,24)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商周贝币春秋战国布币 汉五铢钱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审题干素养立意时空观念见图示考查商周、春秋战国、汉时期货币的变化史料实证见图示商周的贝币、春秋战国布币、汉代五铢钱,证明货币形式的变化能力立意描述与阐释事物的能力依据图示推理判断即考查通过题干材料推理变化的原因析选项A商周货币是贝壳,春秋战国布币是青铜货币,不属于铸铁货币。错误B在形制方面都体现出便于携带的特征,这种形制有利于商品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正确C“审美观念不同”强调的是差异性,
21、与要求不符。错误D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国家并不统一。错误答案B1(2019全国卷,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答案D解析战国后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国力增强,并且在地方实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因此材料中秦国能够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主要是因为国家组织能力强大,故D项正确。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逐渐发展起来,而不是公田制度完善,A项错误。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普及”的说法与史实不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历史 通史 二轮 训练 第一 单元 先秦 时期 经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