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综合检测课时演练含解析.docx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综合检测课时演练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综合检测课时演练含解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可知,分封制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故D项正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强化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故C项错误。
2、2西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度,而宋国始终将“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奉为天下通义。如宋丁公死后,儿子宋滑公即位;宋滑公死后,弟弟宋炀公即位。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A传贤优于传子 B宗法制度瓦解 C王室逐渐衰微 D殷人旧俗影响【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国是殷商遗民之国,因此其制度方面更多地继承了殷商的继承制度,即兄终弟及,故D项正确;题干中没有对传长与传贤两种继承方式进行对比,无法得出传贤优于传长,排除A项;题干涉及时间是西周,宗法制度瓦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B项;王室衰微是在西周后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3春秋中后期效力于卿大夫的家臣流动性增强,家臣“从一而终”“不事
3、二君”的观念被打破,“臣一主二”之事更是屡见不鲜。这说明了()A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B儒学主流地位确立C官僚政治开始形成 D宗法分封制的瓦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春秋中后期,“卿大夫的家臣流动性增强”,他们不再“从一而终”“不事二君”,甚至出现了“臣一主二”的现象,说明随着西周后期分封制的瓦解和宗法制的崩溃,人们不再受到固有观念的束缚,故选D项。4战国时期,各国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在政务和军事两个方面,君主都需要专门的辅佐之官。于是,相国和将军分别作为文武百官之首,负责将国君的旨意推行全国,成为正式的制度。这表明 ()A君主专制制度初步形成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战国时期中央集权
4、强化D文武官制已经臻于完善【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君主都需要专门的辅佐之官”“负责将国君的旨意推行全国”可知,相国和将军的出现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这一制度的确立,实际上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初步形成,故A项正确;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是秦朝时期郡县制的推行,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中枢机构的变化,而非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相国和将军分别作为文武百官之首”的制度开始出现,无法说明文武官制已经臻于完善,排除D项。5秦朝统一后,对原属燕国的辽西走廊和辽东地区采取设置郡县、开辟交通等措施,这与其统治中原内地的措施并无不同,且是同时进行的,增修燕之北长城与修筑北方的长城也没有
5、区别。这些措施的施行意在()A强化国家文化认同 B建立大一统的国家C消除地方割据隐患 D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这与其统治中原内地的措施并无不同,且是同时进行的,增修燕之北长城与修筑北方的长城也没有区别”可知,秦朝统一后,对原属于燕国的东北辽西走廊和辽东地区采取的措施与内地中原地区是一致的,这说明秦朝并没有对新拓展的地区采取差别对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的目的是推动不同地区的政治文化体制的一致化发展,强化东北地区对国家的认同,故A项正确。6从分封制到郡县制是中国社会演进中的重大历史性转折,对此曹在六代论中指出:“三代之君,与天下共其民,故天下同其忧。秦王独制其民,故倾
6、危而莫救。”据此可知,曹更倾向于加强()A宗室权力 B国君权力C百姓权力 D官僚权力【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三代之君,与天下共其民,故天下同其忧。秦王独制其民,故倾危而莫救”可知,曹冏称赞分封制下宗室可以拱卫王室,并将秦亡的原因归于实施郡县制,认为秦王独揽大权,因而在倾危之时没有得到宗室的帮助,这表明曹冏更倾向于加强宗室的权力,故A项正确。7有学者统计,汉武帝当政期间,亲自任命丞相12人,其中,有3人在任上去世,有3人被免职,2人畏罪自杀,3人被下狱处死。政府高层官员受到处置的严厉程度在历史上是空前的。材料主要说明汉武帝时期()A君主专制体制日益僵化 B中央集权得到加强C惩处官员渎职手段严
7、酷 D丞相权势大为削弱【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3人被免职”“2人畏罪自杀”“3人被下狱处死”可知,汉武帝时期,丞相多不得善终,由此可以看出汉武帝时期,君权加强,丞相权势大为削弱,故选D项。8辟除是高级官员任用属官的一种制度。汉代辟除官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三公府辟除,试用之后,由公府高第或由公卿荐举与察举,可出补中央官或外长州郡,故公府掾属官位虽低,却易于显达;一种是州郡辟除,由州郡佐吏积功久次,或试用之后以有能被荐举或被察举,亦可升任中央官吏或做地方长吏。由此可知,辟除制度下()A选官方式逐渐趋向多元化B官员的选拔标准出现嬗变C选拔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D官员任人唯亲的现象凸显【答案】C【解析
8、】由材料可知,辟除制度下,官吏的选拔或升迁依然采取由公府或州郡长官荐举或察举的方式,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故C项正确;官吏选拔仍需通过荐举或察举,说明当时选官制度仍以察举制为主,排除A、B两项;属官在“试用之后”,“有能”者才可出任中央或地方官吏,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9它对上能有效地发挥辅佐皇帝的功能,而不致危及皇帝的权力,对下则能有效地行使其管理和统治功能;从其自身来说,由于职掌上的严格界定和行使职权上的严格程序,因此,能有效地减少政策失误。材料描述的“它”是()A汉代的内朝 B唐代的三省C明代的内阁 D清代军机处【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的三省能有效地发挥辅佐皇帝处理
9、政务的职能,同时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并且三省在行使职权时遵循严格程序,能有效地减少政策失误,故B项正确;汉代的内朝无法体现“职掌上的严格界定和行使职权上的严格程序”,排除A项;明代的内阁、清代军机处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不能对下有效地行使其管理和统治功能,排除C、D两项。10押蕃使,唐朝掌安抚边地少数民族的官职名。唐朝中央政府以非本部落出身、代表朝廷使命的官员出任押蕃使,旨在监督被押领部落的动向。由此可知,押蕃使制度()A埋下了藩镇割据隐患 B增强了地方行政权力C注重维护君主的权威 D加强了对边疆的统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押蕃使主要代表中央安抚和监察少数民族地区,反映出中央加强对
10、边疆地区的管理与控制,故D项正确;押蕃使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利于形成地方割据,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地方行政权力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君主权威,排除C项。11北宋初年,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但将领不随之调动,使“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此举意在()A增强军事实力 B提高行政效率C加强中央集权 D减少军队开支【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更戍法,有利于防止武将专权、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正确。12下表为两宋时部分朝臣对唐代藩镇的论述。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他们均认为藩镇()论述论者世言唐所以亡,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单元 古代 中国 政治制度 综合 检测 课时 演练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