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辽宁省辽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辽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辽宁省辽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和第三章、选修3、选修5。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Zn-65第I卷(选择题共54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有机”一词译自“Organic”,词源解释为“属于、关于或者源自生物的”。下列关于有机化学的说法错误的是A. 3D打印技术用于有机合成,可以促进工艺的精准化和简易化B.
2、 1828年,维勒用氰酸铵合成了尿素,实现了实验室中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C. 宣德青花瓷所用青料“苏麻离青”属于低锰高铁类钴料,是纯天然有机材料D. 我国非遗中以板蓝根、蓝靛等为染料的扎染工艺是经验性利用有机化合物的典范【答案】C【解析】【详解】A. 3D打印技术用于有机合成,可以促进工艺的精准化和简易化,故A正确;B. 1828年,维勒用氰酸铵合成了尿素,实现了实验室中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故B正确;C. 低锰高铁类钴料属于无机材料,故C错误;D. 板蓝根、蓝靛均为植物,是传统的染料,我国非遗中以板蓝根、蓝靛等为染料的扎染工艺是经验性利用有机化合物的典范,故D正确;故选C。2.下列烷烃的系统
3、命名正确的是 A. 1-甲基丁烷B. 2,3-甲基丁烷C. 3-甲基丁烷D. 3-乙基戊烷【答案】D【解析】【详解】A1-甲基丁烷属于选主链错误,应为戊烷,A不正确;B2,3-甲基丁烷属于命名错误,应为2,3-二甲基丁烷,B不正确;C3-甲基丁烷属于命名时的编号错误,应为2-甲基丁烷,C不正确;D3-乙基戊烷符合烷烃的命名原则,D正确;故选D。3.下列有机物的分类不正确的是选项物质类别ACH2=CH2烯烃BCH3OH醇CCH3COCH3醛DCH3COOH羧酸【答案】C【解析】【详解】A. CH2=CH2的名称为乙烯,属于烯烃,故A正确;B. CH3OH的名称为甲醇,属于醇,故B正确;C. CH
4、3COCH3的名称为丙酮,属于酮,不属于醛,故C错误;D. CH3COOH名称为乙酸,属于羧酸,故D正确;故选C。4.下列物质中一定互为同系物的是A. C2H4与C3H6B. 与C. CH3CH2OH与CH3CH2OCH3D. HCHO与CH3(CH2)4CHO【答案】D【解析】【分析】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互相称为同系物,据此分析判断。【详解】AC2H4一定是乙烯,C3H6可以是丙烯也可以是环丙烷,结构不一定相似,不一定是同系物,故A错误;B与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CCH3CH2OH是醇,CH3CH2OCH3是醚,结构不相似,不属
5、于同系物,故C错误;DHCHO与CH3(CH2)4CHO,二者都含有一个-CHO,都是一元醛,结构相似,属于同系物,故D正确;故选D。5.科学研究表明,医用酒精可以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B. 乙醇可以使人体产生新型冠状病毒抗体C. 乙醇与水能以任意比例互溶D. 乙醇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答案】B【解析】【详解】A. 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杀菌消毒效果最好,故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故A正确;B. 乙醇可以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但乙醇不能使人体产生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故B错误;C. 乙醇
6、与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所以与水能以任意比互溶,故C正确;D. 乙醇具有还原性,能还原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而使其褪色,故D正确;故选B。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每一个能层中电子的填充顺序都为nsnpndnfB. 用n表示电子层数,则每个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C. 元素周期表中,p区所含元素种类最多D. 电子的运动状态可从电子层、能级、原子轨道、电子的自旋状态四个方面进行描述【答案】C【解析】【详解】A每一个能层中s、p、d、f能级能量依次升高,故填充顺序都按nsnpndnf填充,A说法正确;B用n表示电子层数,则每个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B说法正确;C元素周期表中,d区含有
7、镧系、锕系,所含元素种类最多,C说法不正确;D电子的运动状态可从电子层、能级、原子轨道、电子的自旋状态四个方面进行描述,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D说法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C。7.为检验氯代烃分子中的氯原子,进行了下列实验,该实验中操作步骤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取少量氯代烃加热加入新制AgNO3溶液加入几滴桸HNO3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检验氯代烃分子中的氯原子,利用氯代烃的水解反应或者是消去反应,先将氯原子变成氯离子,这两个反应的条件分别是: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加热、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加热,然后加入稀硝酸酸化,除去溶液中过量的氢氧
8、化钠,最后加入新制的硝酸银溶液,看能否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所以检验氯代烃分子中的氯原子,实验操作的正确步骤是或者,故D符合;故选D。8.羧酸和醇发生酯化反应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可见酯化反应不是简单的取代反应,步骤和的有机反应类型为 A. 为加成反应,为消去反应B. 为氧化反应,为还原反应C. 为取代反应,为消去反应D. 为加成反应,为氧化反应【答案】A【解析】【详解】物质的转化关系为,在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反应为碳氧双键断开,分别连接H原子和RO-,发生加成反应;反应中,去掉1个H2O,形成碳氧双键,发生消去反应,故选A。9.利用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装置甲:制备溴苯B. 装置乙:
9、实验室制备乙烯C. 装置丙:实验室制备硝基苯D. 装置丁:证明碳酸的酸性强于苯酚【答案】D【解析】【详解】A. 装置甲:利用苯和液溴在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备溴苯,符合反应原理,故A能达到实验目的;B. 装置乙:实验室利用乙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加热到170制备乙烯,符合反应原理,故B能达到实验目的;C. 装置丙:制备硝基苯,水浴加热,温度计测定水温,制备装置合理,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D. 装置丁: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HCl也能将苯酚钠转化为苯酚,故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答案:D。10.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
10、确的是A. 金属性:AB;非金属性:CDB.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DCABC. 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D. 原子序数:dcba【答案】B【解析】【分析】由于原子形成阳离子失去一个电子层,原子形成阴离子电子层不变,由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可知A、B处于第三周期,C、D处于第二周期,结合电荷可推知A为Mg、B为Na、C为N、D为F。【详解】A. 由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金属性依次减弱,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可知,金属性:NaMg,非金属性:FN,故A错误;B. 由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势,非金属元素的的第一电离能大
11、于金属元素,则元素的第一电离能:FNMgNa,故B正确;C. F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只有负化合价,没有正化合价,则没有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故C错误;D. 由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可得a-2=b-1=c+3=d+1,则原子序数abdc,故D错误;故选B。11.下列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用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合成涤纶,n+n+2nH2OB. 由丙烯合成聚丙烯:nCH2=CHCH3C. 实验室用液溴和苯在催化剂作用下制溴苯:2+Br22D. 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醛中的醛基:CH3CHO+2+2OH-CH3COO-+3NH3+2Ag+H2O【答案】D【解析】【详解】A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发生缩聚反应合
12、成涤纶的化学方程式为:n+nHOCH2CH2OH+(2n-1)H2O,故A错误;B由丙烯合成聚丙烯的反应方程式为:n CH2=CHCH3,故B错误;C液溴和苯在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溴苯和HBr,反应的方程式为+Br2 +HBr,故C错误;D银氨溶液和乙醛发生银镜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HO+2+2OH- CH3COO-+3NH3+2Ag+H2O,故D正确;故选D。12.下列不能形成配位键的组合的是A. Cu2+、NH3B. BF3、NH3C. CH4、Ag+D. Co3+、CO【答案】C【解析】【详解】ACu2有空轨道,NH3中的氮原子上有孤电子对,故可以形成配位键,故A不符合题意;B
13、BF3中B原子有空轨道,NH3中的氮原子上有孤电子对,故可以形成配位键,故B不符合题意;CAg+有空轨道,CH4中没有孤电子对,故不能形成配位键,故C符合题意;DCo3+有空轨道,CO中的碳原子上有孤电子对,故可以形成配位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3.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高最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由此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W、X、Y、Z的最简单氢化物中X的氢化物沸点最高B. 含Z的化合物都不能被人直接饮用C. W、X、Z形成的常见单质中,W的单质最稳定D. X与Y、Z均能形成具有漂白性的物质,但漂白原理不同【答案】
14、B【解析】【分析】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生成离子化合物,应是铵盐,则W是N元素,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为O元素、Y为S元素、Z为Cl元素,据此分析解答。【详解】由以上分析知,W是N元素,X为O元素、Y为S元素、Z为Cl元素。A. 常温下,氨气、硫化氢、氯化氢均为气体,水为液体,故W、X、Y、Z的最简单氢化物中,X的氢化物沸点最高,故A说法正确;B. 淡盐水含有氯化钠,可以直接饮用,故B说法错误;C. 氮气分子中两个氮原子直接以三键连接,键能最高,破坏三键所需能量最高,故氮气最稳定,故C说法正确;D. SO2和ClO2均具有漂白性,SO2能与有色物
15、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具有漂白性,ClO2因具有强氧化性,而具有漂白性,故二者漂白原理不同,故D说法正确;故选B。14.光气(COCl2)是一种很重要的有机中间体。下列关于光气分子的几何构型和中心原子(C)的杂化方式说法正确的是A. 平面三角形、sp2B. V形、sp3C. 三角锥形、sp3D. 三角锥形、sp2【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微粒的空间构型,光气(COCl2)分子中C原子形成2个C-Cl键,1个C=O,C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键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没有孤电子对,则其分子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中心原子(C)采取sp2杂化,故A正确;故选A。15.某有机
16、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A. 可与银氨溶液反应,不与FeC1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B. 可与H2反应,1mo1该物质最多消耗6mo1H2C. 1mo1该物质与NaHCO3溶液反应,最多消耗1mo1NaHCO3D. 1mo1该物质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3mo1NaOH【答案】C【解析】【详解】A该物质中含-CHO可发生银镜反应,含酚羟基可与FeCl3溶液反应显色,A说法错误;B该物质分子结构中苯环、-CHO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因此1mol该物质最多消耗4molH2,B说法错误;C该物质分子结构中的-COOH可与NaHCO3反应生成CO2,则1mol该物质与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辽阳市 2019 2020 学年 高二下 学期 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