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新教材新高考一轮复习鲁科版第6章第20讲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学案.docx
《2023届新教材新高考一轮复习鲁科版第6章第20讲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新教材新高考一轮复习鲁科版第6章第20讲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学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0讲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复习目标核心素养1了解原电池及常见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2能分析、解释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3能列举常见的化学电源,并能利用相关信息分析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认识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原电池中物质的变化及能量的转换。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利用典型的原电池装置,构建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模型,并利用模型分析常见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考点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1概念: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构成条件(1)一看反应:看是否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2)二看两电极:一般是金属活
2、动性不同的两电极。(3)三看是否形成闭合回路,形成闭合回路需三个条件:电解质溶液;两电极直接或间接接触;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微思考在如图所示的8个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 。提示:3工作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1)原理分析电极名称负极正极电极材料锌片铜片电极反应Zn2e=Zn2Cu22e=Cu反应类型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电子流向由Zn沿导线流向Cu盐桥中离子移向盐桥含饱和KCl溶液,K移向正极,Cl移向负极(2)两种装置比较盐桥作用:a.连接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b.维持两电极电势差(中和电荷),使电池能持续提供电流。装置中有部分Zn与Cu2直接反应,使电池效率降低;装置中使Zn与Cu2隔离,电池
3、效率提高,电流稳定。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与导线中电子的定向移动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闭合回路。无论在原电池中还是在电解池中,电子均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4原电池原理的应用(1)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原电池中,负极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正极一般是活动性较弱的金属(或非金属)。(2)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氧化还原反应形成原电池时,反应速率加快。(3)用于金属的防护:将需要保护的金属制品作原电池的正极而受到保护。(4)设计制作化学电源首先将氧化还原反应分成两个半反应。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结合两个半反应,选择正、负电极材料以及电解质溶液。(1)理论上,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
4、()(2)在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一定是负极。()(3)在锌铜原电池中,因为有电子通过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所以有电流产生。()(4)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盐桥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5)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活泼金属一定作负极。()(6)一般来说,带有“盐桥”的原电池比不带“盐桥”的原电池效率高。()答案:(1)(2)(3)(4)(5)(6)典例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2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C电流表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
5、平衡状态D电流表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乙中的石墨电极为负极解析由图示结合原电池原理分析可知,Fe3得电子变成Fe2被还原,I失去电子变成I2被氧化,所以A、B正确;电流表读数为零时,Fe3得电子速率等于Fe2失电子速率,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D项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平衡2Fe32I2Fe2I2向左移动,I2被还原为I,乙中石墨为正极,甲池中Fe2被氧化、甲中石墨为负极,D不正确。答案D延伸探究(1)反应开始时,如何确定原电池的两个电极?(2)电流表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盐桥中离子是怎样定向移动的?(已知盐桥填充物中含有KNO3)提示:(1)反应开始时,
6、反应2Fe32I2Fe2I2向正向进行,I失去电子变成I2被氧化,乙中的石墨电极为负极,Fe3得电子变成Fe2被还原,甲中的石墨电极为正极。(2)电流表读数为零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反应2Fe32I2Fe2I2逆向移动,甲池中Fe2失电子变成Fe3,导致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增加,盐桥中NO离子向甲池移动;乙池中I2得电子变成I,导致溶液中阴离子所带负电荷增加,盐桥中K离子向乙池移动。对点练1(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1)由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判断。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为 极,活动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 极。(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电流由 极
7、流向 极;电子由 极流向 极。(3)根据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内,阳离子移向 极,阴离子移向 极。(4)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原电池的 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 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5)根据现象判断。一般情况下,溶解的一极为 极,增重或有气体逸出的一极为 。答案:(1)负正(2)正负负正(3)正负(4)负正(5)负正练后归纳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对点练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在探究柠檬电池的工作原理时,某课外小组同学发现:当按图所示连接一个柠檬时,二极管不发光;按图所示连接几个柠檬时,二极管发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二极管不发光,说明该装
8、置不构成原电池B图中铁环为负极、铜线为正极,负极的电极反应为Fe2e=Fe2C图中二极管不发光的原因是单个柠檬电池的电压较小D图中所得的电池组的总电压是各个柠檬电池的电压之和解析:A图连接一个柠檬时,形成原电池,二极管不发光的原因是单个柠檬电池的电压较小,A错误、C正确。图中多个柠檬电池串联,铁比铜活泼,则铁环是负极,负极上Fe失电子被氧化生成Fe2,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B正确。图所得的电池组是多个柠檬电池串联形成,故该电池组的总电压等于各个柠檬电池的电压之和,D正确。对点练3(设计原电池)请运用原电池原理设计实验,验证Cu2、Fe3氧化性的强弱。请写出电极反应式,负极 ,正极 ,并
9、在方框内画出实验装置图,要求用烧杯和盐桥,并标出外电路电子流向。答案:Cu2e=Cu22Fe32e=2Fe2练后归纳画原电池装置图常见失分点失分点1不注明电极材料名称或元素符号。失分点2不画出电解质溶液(或画出但不标注)。失分点3误把盐桥画成导线。失分点4不能连成闭合回路。对点练4(原电池原理的应用)把适合题意的图像填在横线上(用A、B、C、D表示)(1)将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同时向a中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产生H2的体积V(L)与时间t (min)的关系是 。(2)将过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定量的稀硫酸,同时向a中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产生H2的体积V(L
10、)与时间t(min)的关系是 。(3)将(1)中的CuSO4溶液改成CH3COONa溶液,其他条件不变,则图像是 。解析: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Zn置换出Cu,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1)a中Zn减少,H2体积减小;(2)中由于H2SO4定量,产生H2的体积一样多;(3)当把CuSO4溶液改成CH3COONa溶液时,由于CH3COOHCH3COOH,a中c(H)减少,反应速率减小,但产生H2的体积不变,所以C项正确。答案:(1)A(2)B(3)C考点二化学电源一、一次电池干电池1碱性锌锰干电池总反应:Zn2MnO2H2O=2MnOOHZnO。负极材料:Zn。电极反应:Zn2OH2e=Z
11、nOH2O。正极材料:碳棒。电极反应:2MnO22H2O2e=2MnOOH2OH。2纽扣式锌银电池总反应式:ZnAg2OH2O=Zn(OH)22Ag。电解质是KOH。负极材料:Zn。电极反应:Zn2OH2e=Zn(OH)2。正极材料:Ag2O。电极反应:Ag2OH2O2e=2Ag2OH。3锂电池LiSOCl2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该电池的电极材料分别为锂和碳,电解液是LiAlCl4SOCl2。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8 Li3SOCl2=6 LiClLi2SO32S。(1)负极材料为锂,电极反应为8 Li8e=8 Li。(2)正极的电极反应为3SOCl28e=2SSO6Cl。二、二次电池充电电池或
12、铅蓄电池铅蓄电池总反应:Pb(s)PbO2(s)2H2SO4(aq)2PbSO4(s)2H2O(l)微思考可充电电池充电时电极与外接电源的正、负极如何连接?提示:三、“高效、环境友好”的燃料电池1氢氧燃料电池是目前最成熟的燃料电池,分为酸性和碱性两种。电池酸性碱性或中性负极反应式2H24e=4H2H24e4OH=4H2O正极反应式O24e4H=2H2OO24e2H2O=4OH总反应式2H2O2=2H2O备注燃料电池的电极不参与反应,有很强的催化活性,起导电作用2.解答燃料电池题目的思维模型(1)铅蓄电池放电时,正极与负极质量均增加。()(2)手机、电脑中使用的锂电池属于一次电池。()(3)若使
13、反应Fe2Fe3=3Fe2以原电池方式进行,可用锌铁作电极材料。()(4)碱性锌锰干电池是一次电池,其中MnO2是催化剂,可使锌锰干电池的比能量高、可储存时间长。()(5)燃料电池工作时燃料在电池中燃烧,然后热能转化为电能。()(6)氢氧燃料电池在碱性电解质溶液中负极反应为2H24e=4H。()答案:(1)(2)(3)(4)(5)(6)典例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B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22MV2=2H2MV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
14、N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D电池工作时H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解析由图示知,N2NH3为N原子得电子过程,故MVMV2为失电子过程,故左侧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MVeMV2,右侧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为:MV2eMV。A该方法为室温下合成氨,相比工业合成氨条件温和,同时形成原电池可提供电能,A正确;B.由图示知,在氢化酶催化下,H2失电子转化为H,MV2得电子转化为MV,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反应为:H22MV22H2MV,选项中阴极区应为负极区,B错误;C由分析知,右侧为正极区,N2在固氮酶催化下与MV反应转化为NH3,C正确;D.由分析知,左侧电极为负极,右侧电极为正极,负极产生的H经
15、过交换膜移向正极,与N2结合生成NH3,D正确。答案B延伸探究(1)分析电池工作原理,判断电池中间的交换膜是何种类?(2)写出正极区在固氮酶作用下N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当电路中通过3 mol电子时,可产生氨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为 L;正极区中n(H)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提示:(1)质子交换膜或阳离子交换膜。因为在负极区H2通过氢化酶的作用生成H,而在正极区N2通过固氮酶生成NH3需要H,因此需要将负极区生成的H通过交换膜移动至正极区。(2)N26H6MV2NH36MV2(3)22.4;不变。负极区氢气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式为H22MV22H2MV,正极区
16、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发生反应:N26H6MV2NH36MV2,根据反应可知转移6 mol 电子时生成2 mol NH3,负极区产生6 mol H进入正极区,同时正极区消耗6 mol H,故正极区H总量不变,当电路中通过3 mol电子时,可产生氨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为22.4 L,正极区n(H)不变。对点练1(可充电池的分析)最近,科学家报道了一种新型可充电钠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放电时,X极为负极B充电时,Na向X极迁移C放电时,Y极反应为CaFeO3Nae=CaFeO2.50.5Na2OD电极材料中,单位质量金属放出的电能:NaLi解析:DA放电时,该
17、装置为原电池,X极上钠失电子形成钠离子,发生氧化反应,为原电池的负极,故A正确;B.充电时,X极是阴极,Na向X极迁移,故B正确;C放电时,该装置为原电池,Y极为原电池的正极,由图可知CaFeO3转化为CaFeO2.5,电极反应为:CaFeO3Nae=CaFeO2.50.5Na2O,故C正确;D.锂的摩尔质量比钠小,故锂单位质量输出的电能多,单位质量金属放出的电能: LiNa,故D错误。 对点练2(常见化学电源的分析)酸性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一次性电池,外壳为金属锌,中间是碳棒,其周围是由碳粉、MnO2、ZnCl2和NH4Cl等组成的糊状填充物。该电池放电过程中产生MnOOH。(1)该电池的正极反
18、应式为 ,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维持电流强度为0.5 A,电池工作5分钟,理论上消耗锌 g。(已知F96 500 Cmol1)解析: (1)根据酸性锌锰干电池的构造可知,放电时,负极Zn失去电子生成Zn2,正极MnO2得到电子生成MnOOH,从而可写出正极和负极的电极反应式,然后在遵循得失电子守恒的前提下,将两极反应式加合可得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电池工作5分钟,通过的电量Q0.5 A5 min60 smin1150 C,则理论上消耗Zn的质量m(Zn)65 gmol10.05 g。答案:(1)MnO2eH=MnOOHZn2MnO22H=Zn22MnOOH(2)0.05对点
19、练3(燃料电池的分析)以甲烷燃料电池为例来分析在不同的环境下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1)酸性条件总反应式: ;正极反应式: ;负极反应式: 。(2)碱性条件总反应式: ;正极反应式: ;负极反应式: 。(3)固体电解质(高温下能传导O2)总反应式: ;正极反应式: ;负极反应式: 。(4)熔融碳酸盐(如熔融K2CO3)环境下总反应式: ;正极反应式: ;负极反应式: 。答案:(1)CH42O2=CO22H2O2O28H8e=4H2OCH48e2H2O=CO28H(2)CH42O22OH=CO3H2O2O24H2O8e=8OHCH410OH8e=CO7H2O(3)CH42O2=CO22H2O2O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新教材 新高 一轮 复习 鲁科版第 20 化学能 转化 电能 电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