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
《安徽省宣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宣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宣城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考试说明: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试题分值: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所有答案均要填涂或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Al-27 S-32 Cl-35.5 Fe-56 Zn-65第I卷(选择题 共54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中国在探索太空、开发深海、建设高铁、开发5G技术等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它们与化学有着密切联系,
2、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 5G手机芯片的关键材料二氧化硅B. 神舟飞船返回舱外表面使用的高温结构陶瓷的主要成分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 火箭外壳采用高强度的铝合金金属材料D. 水泥、普通玻璃、陶瓷硅酸盐材料【答案】A【解析】【详解】A5G手机芯片的关键材料是硅,硅为半导体,二氧化硅是光导纤维的成分,故A错误;B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在性能上比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有了很大的提高,可适用于不同的要求,如高温结构陶瓷、压电陶瓷、透明陶瓷、超导陶瓷等都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正确; C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
3、等,故铝合金是金属材料,故C正确; D水泥、普通玻璃、陶瓷都是含硅物质为原料经加热制成的,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三钙 、硅酸二钙和铝酸三钙等,玻璃的主要成分为硅酸钠、硅酸钙和二氧化硅,日常用到的陶瓷都是硅酸盐陶瓷,总之,水泥、普通玻璃、陶瓷都是硅酸盐材料,故D正确;故答案选A。2. 下列措施一定不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是A. 降低温度B.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C. 固体块状反应物改为粉末状D. 压缩容器体积增大压强【答案】A【解析】【详解】A降低温度,则反应速率降低,A正确;B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则增大了化学反应速率,B错误;C固体块状的反应物改为粉末状,则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C错
4、误;D压缩容器体积增大压强,则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D错误;答案选A。3. 在含有大量H+的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的是A. Na+、K+、OH-、Cl-B. NH、Na+、Fe2、NOC. Mg2+、Na+、SO、Cl-D. K+、Ba2+、CO、Cl-【答案】C【解析】【详解】AOH-与H+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符合题意; B Fe2、NO 与H+三者不能共存,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C Mg2+、Na+、SO、Cl-与H+之间均不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故C符合题意;DBa2+与CO不能共存,CO与H+不能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4. 能量变化符合下列图像的反应是A
5、. Ba(OH)28H2O固体与NH4Cl固体反应B. 镁条与盐酸反应C.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D. CH4的不完全燃烧【答案】A【解析】【分析】从图示可以看出,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详解】ABa(OH)28H2O固体与NH4Cl固体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符合;B活泼金属和酸的置换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镁条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B不符合;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不符合;D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CH4的不完全燃烧也是放热反应,故D不符合;故选A。【点睛】需要掌握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5. 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1 m
6、ol Cu与足量S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B. 1 mol Fe与稀硝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3NAC. 22.4 L N2与足量的H2反应生成NH3的分子数为2NAD. 1 mol NH3与氧气恰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7NA【答案】A【解析】【详解】A1molCu与足量S反应生成硫化亚铜,转移的电子数为NA,故A正确; B1molFe与稀硝酸反应产物与硝酸的用量有关,所以转移电子数不一定为3NA,故B错误;C气体状况未知,无法计算氮气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生成氨气分子数,故C错误; D NH3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NO,1 mol NH3参与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5NA,故D错误;故
7、答案选:A。6. 反应O2(g)2SO2(g)2SO3(g)H0,若在恒容绝热容器中发生,下列选项表明该反应一定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 容器内的密度不再变化B. 容器内的温度不再变化C. 容器内气体的反应速率正(O2)=2逆(SO2)D. 容器内气体的浓度c(O2)c(SO2)c(SO3)=122【答案】B【解析】【详解】A.所有物质全是气态,混合气的质量始终不变,在恒容容器内混合气的密度始终不变,故密度不变化不能说明一定达到平衡状态,A不选;B. 绝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时,温度会随着反应而发生变化,当反应容器内的温度不再变化时,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B选;C. 容器内气体的反应速率正(O2
8、)= 逆(O2)=逆(SO2)时,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正(O2)=2逆(SO2)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C不选;D. 容器内气体的浓度c(O2)c(SO2)c(SO3)=122,可能是某个瞬间巧合,未能显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或各成分的含量保持定值,因此不能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D不选;答案选B。【点睛】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有:对同一个物质而言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如正(O2)= 逆(O2),若选用不同物质的速率,则不同物质的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如正(O2)=逆(SO2),则说明已平衡,各成分的含量、也可以是物质的量或浓度保持定值、不再改变了,选定的某个物理量,一开
9、始会随着反应的发生而变化,而当这个量不再改变的时候,就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如B中提到的温度就是这样的一个物理量。7. NO2、O2和熔融NaNO3可制作燃料电池,生成一种气体Y,其原理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石墨II电极是该电池的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4e-=2O2-B. 电池中NO从石墨电极I向石墨电极作定向移动C 每消耗1molNO2转移1mol电子D. 该电池可用NaNO3溶液代替熔融NaNO3作为电解质溶液【答案】C【解析】【分析】该装置为NO2、O2和熔融NaNO3组成的燃料电池,生成一种气体Y,气体Y为N2O5,通入O2的一极为正极,即石墨为正极,电极反应为:O2+4e-
10、+2N2O5=4NO,则石墨为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NO2-e-+NO=N2O5,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石墨为正极,电极反应为:O2+4e-+2N2O5=4NO,A错误;B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因此电池中NO从石墨电极向石墨电极移动,B错误;C石墨为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NO2-e-+NO=N2O5,因此每消耗1molNO2转移1mol电子,C正确;D若NaNO3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生成的N2O5气体会直接溶解,故不可用NaNO3溶液代替熔融NaNO3作为电解质溶液,D错误;答案选C。8. 反应A(g)+3B(s)2C(g)+2D(g),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分别如下,其中
11、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v(C)= 0.04 molL-1s-1B. v(A)= 0.06 molL-1min-1C. v(A)= 0.05 molL-1min-1D. v(D)= 0.01 molL-1s-1【答案】A【解析】【详解】以A为基础,根据反应速率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Av(A)=v(C)/2=0.02 molL-1s-1 ;Bv(A)= 0.06/60 molL-1s-1=0.001molL-1s-1;Cv(A)=0.15/60 molL-1s-1=0.0025 molL-1s-1;Dv(A)=v(D)/2=0.005 molL-1s-1;故答案为A。9. 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反
12、应A(g)B(g)C(g)D(s)已达平衡,能使平衡正向移动的措施是A. 增加C的物质的量B. 减小D的物质的量C. 减小B的浓度D. 增大A或B的浓度【答案】D【解析】【详解】A恒容的条件下增加C的物质的量即增加C的浓度,增加C的浓度可以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错误;BD是固体,其浓度是常数,故改变物质D的量对平衡无影响,B错误;C减小B的浓度,即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C错误;D增大A或B的浓度,即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正确;答案选D。10. 在3 L的密闭容器内充入2 mol氮气和2 mol氢气,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
13、达到化学平衡后测得氨气浓度为0.15 mol/L。则氮气和氢气的转化率之比为A. 1:3B. 2:3C. 3:4D. 4:5【答案】A【解析】【详解】设转化的氮气的物质的量为x,则由反应方程式可知:,所以氮气和氢气的转化率之比为,故答案为:A。11. 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所选试剂、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均正确的是气体试剂制备装置收集方法A和浓盐酸beBCu和稀硫酸bcCNOCu和稀硝酸bcD和ad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和浓盐酸反应需要固液加热装置,b中无加热装置,故A错误;BCu和稀H2SO4不发生化学反应,故B错误;CCu稀HNO3生成NO,会和空气反应生成N
14、O2,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D和为固固加热,选用a做发生装置,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选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装置选d,故D正确;故选:D。12. 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3、FeCl2、CuCl2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回收S,其物质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图示的转化中,化合价不变的元素只有铜B. 根据图示可知FeCl3、CuCl2均能氧化H2SC. 回收S的总反应为2H2S+O2=2H2O+2SD. 在图示的转化中发生的反应有4Fe2+O2+2H2O=4Fe3+4OH【答案】C【解析】【分析】H2S通入FeCl3、FeCl2、CuCl2的混合溶液中先生成CuS,再是CuS
15、和Fe3+反应生成S和Fe2+、Cu2+,再是亚铁离子在酸性条件下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详解】A在图示的转化中,根据图中信息化合价不变的元素有铜和氯,故A错误;B根据图示可知FeCl3能氧化H2S,而CuCl2与H2S反应生成CuS,没有被氧化,故B错误;C根据图中信息得到回收S的总反应为2H2S+O2=2H2O+2S,故C正确;D在图示的转化中发生的反应有4Fe2+O2+4H=4Fe3+2H2O,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C。13. 化学键的键能指常温常压下,将1mol分子AB拆开为中性气态原子A和B所需要的能量(单位为kJmol-1)。根据键能数据估算CH4(g)+4F2(g)=CF4(g)
16、+4HF(g)的反应热H为化学键C-HC-FH-FF-F键能/(kJmol-1)414489565155A. -485kJmol-1B. +485kJmol-1C. +1940kJmol-1D. -1940kJmol-1【答案】D【解析】【详解】H=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结合图表中键能数据和反应中化学键的判断进行计算,H=414 kJmol-14+4155 kJmol-1-(489 kJmol-14+4565 kJmol-1)=-1940 kJmol-1,D项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D。14. 实验室做锌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时,有同学认为产生二氧化硫,有同学认为除二氧化硫外,还可能产生氢
17、气。为了验证两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锌与浓硫酸共热时产生的气体为X,且该装置略去。E、F瓶中试剂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生成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2SO4(浓) ZnSO4SO22H2OB. 装置E、F中加入的试剂为品红溶液,作用是检验SO2的存在以及是否除尽C. 装置H中白色粉末变蓝可以说明X中含有氢气D. 装置I中加入的试剂是碱石灰,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H【答案】C【解析】【分析】实验室做锌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时,有同学认为产生二氧化硫,有同学认为除二氧化硫外,还可能产生氢气。分析装置图可知,生成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硫和氢气,所以装置E是验证二氧化硫存
18、在的装置,选品红溶液进行验证,通过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二氧化硫,通过装置F中的品红溶液验证二氧化硫是否除尽,利用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蒸气,所以利用装置H中的无水硫酸铜检验水的生成,为避免空气中的水蒸气影响H装置中水的检验,装置I中需要用碱石灰,但气体在进入加热装置之前应该先干燥,所以应该在G之前增加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以此分析解答。【详解】A由图可知:锌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锌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2SO4(浓)ZnSO4SO22H2O,故A正确; B分析装置图可知,生成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硫和氢气,所以装置A是验证二氧化硫存在的装置,选品红溶液进行验证,通过高锰酸钾溶液除去
19、二氧化硫,通过装置F中的品红溶液验证二氧化硫是否除尽,故B正确;C装置E、F中加入的试剂为品红溶液,氢气进入G、H之前未干燥,会混有水蒸气,装置H中白色粉末变蓝不能说明X中含有氢气,故C错误;D该实验是为了证明混和气体中含有氢气,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蒸气,所以装置I中加入的试剂是碱石灰,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H,影响实验,故D正确;故答案:C。15. 小明将6.5 g锌片与100 mL 5 mol/L的稀硫酸混合反应制备氢气,为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影响产生氢气的总量,下列方案可行的是A. 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B. 改用6.5 g锌粉C. 加入100 mL 1 mol/L的稀盐酸D. 加
20、入100 mL 1 mol/L的硝酸钠【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干知,n(Zn)=0.1 mol,n(H2SO4)=0.5 mol,由知硫酸过量,决定产生氢气总量的是Zn的用量。【详解】A加硫酸铜,消耗一部分Zn与CuSO4反应,再形成铜锌稀硫酸原电池,故产生氢气减少,反应速度加快,故A不符合题意;B改用Zn粉,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度加快,故B不符合题意;C加入100 mL 1 molL的稀盐酸,酸原本过量,故不影响产生氢气的总量,而且引入酸的浓度较低,使得混合后c(H+)下降,反应速度变慢,故C符合题意;D加入100 mL 1 mol/L的硝酸钠,引入硝酸根离子,可认为溶液中存在硝酸,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宣城 中学 2021 2022 学年 一下 学期 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word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