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解读:唐诗里的酒宋词里的茶.docx
《历史文化解读:唐诗里的酒宋词里的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文化解读:唐诗里的酒宋词里的茶.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历史文化解读:唐诗里的酒,宋词里的茶茶和酒是中国人最常饮用的饮品,纵观我国古代文学的历史长河,也处处弥漫散发着幽幽酒香与茶香。尤其唐诗和宋词,更是与酒和茶相辅相成、水乳交融,并由此衍生出博大精深的中国诗词文化。在唐代,诗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酒伴随他们吟咏诗文,抒唱心绪,酒助诗兴,诗传酒情,为后人留下无数荡气回肠的乐章。从李白的将进酒月下独酌,杜甫的饮中八仙歌,王维的渭城曲,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翰的凉州词,白居易的劝酒等觞咏之作中,我们仿佛能嗅出大唐空前绝后的酒香醇厚。而在宋代,诗词文学的本质则被茶的芬芳所晕染。黄庭坚的看花回茶词,米芾的满庭芳咏茶,苏轼的西江月茶词宋代词人在品茗之中感慨人世生活
2、,在笔墨之间挥洒浪漫情怀。茶香入词,使宋人笔下的诗词别具一格。唐人之于酒,充满激昂慷慨、洒脱奔放的胸襟与浪漫的情怀;宋人之于茶,则冷静适意、委婉含蓄,显示出一种闲散自然的格调。唐宋诗词分别以酒文化与茶文化为底色,一个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一个含蓄深沉、内向收敛,二者的文化脉络截然相反而又丝丝相系,折射出社会、经济、文化特质等多个方面的差异。大唐盛世,诗酒风流唐朝诗人究竟有多爱酒?唐朝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诗歌艺术最为辉煌鼎盛的一个时代,流传至今的全唐诗900卷中,诗歌达四万三千多首,而与酒有关的诗歌就有六千多首,约占15%,这在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饮酒本来是件俗事,但因历代名人尤其是诗人饮酒赋诗,才使
3、酒渐具雅趣。诗使酒化俗为雅,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文化内涵。有了诗的唱和,酒从此不仅是一种日常生活的饮料,饮酒也不仅是一般的生活现象,一跃成为与作诗齐名的文化活动。饮酒与作诗一样,成了文人的风流韵事,这种转变则起源于魏晋名士。世说新语说,能“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竹林七贤无一不是能饮者,嵇康、阮籍还是著名的诗人,陶渊明也是一个能酒善诗的大家。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陶渊明、刘伶、嵇康等人的饮酒赋诗、弹琴抚瑟后,诗酒唱和也自然成为后世诗人展示生活情趣和抒发情感的重要传统。唐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繁荣发达,社会文化开放自由,这一时期既是中国酒文化的全盛时期,也是中国诗文学最流光溢彩的时期。这样的时代背景
4、,造就了唐人旷达乐观、潇洒恢弘的气质,唐代饮酒之风的盛行更加证实了这一点。唐代诗人借鉴前人的诗酒风韵,以其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气魄,极力讴歌“盛唐气象”。唐代酿酒技术比前代更加先进,酿造业官私兼营,酒政松弛,官府设置了专业的酒类生产部门良酿署,许多唐代皇帝也亲自参与酿造。唐太宗曾引进高昌国(今属新疆吐鲁番)的“马奶子葡萄酒”酿造工艺在宫中酿造,做成的酒呈绿色,“芳香酷烈,味兼醍醐”。“绿酒”在唐诗中多被提及。较为知名的有白居易问刘十九中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皮日休春夕酒醒里的“四弦才罢醉蛮奴,酃醁馀香在翠炉”。唐代不仅民间饮酒,统治者也支持并参与游宴、赐酺,特许臣
5、民聚会欢饮。杜甫丽人行中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就是写的唐玄宗天宝年间,长安士女们在曲江边的踏青宴。可以说,这条曲江就是唐代文人饮宴、游赏、赋诗的乐园。科考每出一批新进士,曲江边就会举行一次盛大的游宴。每到此时,全长安上到皇室贵族,下到文人雅士、普通百姓倾城出动,而喝酒吟诗正是曲江游宴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刘沧的“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姚合的“江头数顷杏花开,车马争先尽此来”,王涯的“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都是描写万人齐集的曲江游宴场景。在这种普天同饮的社会风气的带动下,文人学士更加纵酒酣歌、放荡不羁,曾经魏晋名士的“饮酒啸傲”,演变为唐代文人学士的“长醉高歌”。在唐
6、诗中,我们还能发现一种特别的名称酒家胡。王绩题酒店壁中的“来时长道贳,惭愧酒家胡”,王维过崔驸马山池中的“画楼吹笛妓,金碗酒家胡”都有所描写。所谓酒家胡,是唐代在中原开设酒店的西域胡人,特指为在酒店消费的顾客提供西域歌舞音乐助兴的侍酒胡姬。可以想见,在盛世王朝的大都会中,达官贵胄、富豪阔少以及文人名士纷纷来到胡人酒店中,夜夜开怀畅饮,极尽享乐。如花的胡姬们用各种酒器、酒令、歌舞乐器佐酒,难怪客人们会“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李白少年行二首)。唐代真正做到了诗酒交融,形成了无酒就无诗、有诗必有酒的独特文化,赞美酒的诗歌更是不计其数。似乎只有饮醉后,诗人所思所虑才可进入“醉乡”。在醉乡之
7、中,大唐盛世色彩斑斓李贺在他的将进酒里有“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的诗句,他劝大家不妨整天醉倒,连魏晋酒鬼刘伶的坟上都无酒可洒。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描写了李白、贺知章、汝阳王李琎、左丞相李适之等八位“酒仙”的形象,最知名的便有那句“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八个盛唐酒人整天醉得东倒西歪,可见唐朝上自王公宰相,下至文人布衣,纵酒狂饮的社会风气。再看与“酒中仙”李白相交游的盛唐几位诗人,也无不醉于诗酒,孟浩然“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赠孟浩然);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王昌龄送魏二);高适“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8、高适营州歌);贾至“放歌乘美景,醉舞向东风”(贾至对酒曲二首);岑参“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至于杜甫,他不但对李白醉卧长安“天子呼来不上船”的醉态由衷赞美,自叹不及,还连连发出“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曲江二首之二)“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叹。初唐诗人王绩的过酒家五首,李白的将进酒襄阳歌月下独酌,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劝酒,皮日休的酒中十咏,陆龟蒙的和袭美春夕酒醒等一系列咏酒诗,大都是诗人酒后之作。唐代以儒治国,同时尊奉老庄,也不排斥佛教。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个体意识的觉醒和张扬进入空前的活跃状态,加上酒政松弛,统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文化 解读 唐诗 宋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