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1.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申说:“井田时期,就是以小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尽管土地是公有,基本的操作单位却是这些独立的小农.这种五口之家,耕田百亩的标准小农户,无法形成生产者一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商品交换发生极早,非如此个体小农户无法生存。”作者认为A. 先秦时期就已具备自由经济的特征B. 小农户作为自然经济的基础C. 个体农户较早就开始进行商品贸易D. 商品经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无法形成生产者一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商品交换
2、发生极早”来看,作者认为先秦时期就已具备自由经济的特征,故答案为A项;材料论述的是小农户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排除B项;个体农户为了生存需要进行必要的商品交换,不是进行商品贸易活动,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商品经济对农业的促进作用,排除D项。2. 下表为史记和汉书中一些文章对当时社会一些记述。据此可知西汉时期A. 大地主势力日益强大B. 商品经济十分发达C. 土地私有权更加巩固D.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西汉时期的这四篇文章中均有与土地买卖相关的记述,如“卖田宅”、“卖田”、“买田宅”、“买田”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西汉时期土地买卖现象盛行,土地私有制有所发展,
3、说明土地私有权更加巩固,C项正确;只有第四则材料提及当时出现了大地主,不能说明西汉时期大地主势力日益强大,排除A项;只有第三则材料提及商品贸易,不能说明西汉时期商品经济十分发达,排除B项;土地兼并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3. 下表为隋唐时仓设置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 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 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 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D.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答案】C【解析】A材料无从体现,排除;经济中心南移完成于南宋,故B错误;材料“将关东粮食分储在官仓中一段段将粮食运到京都”“官雇船驶至洛阳,置于集津仓”可以知道政治军事
4、重心并未南移,故D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而军事政治重心仍在北方,故选C。4. 考古学家通过比较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出土文物发现,两者都有玉质礼器牙璋,在陶器方面都有封口盉、敞口觚、高柄豆,尤其是镶嵌绿松石的铜牌饰只见于三星堆和二里头,据此可知,该时期A. 两地手工业制作工艺精湛B. 中华文化呈现大一统倾向C. 跨区域之间文化交流显现D. 两地农业文明较为发达【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出土文物具有高度相似性,这说明该时期跨地域间的文化交流显现,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两地手工业的制作工艺水平;B选
5、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大一统倾向;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两地的手工业,并未体现农业文明的发展情况。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5.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魏国大臣白圭经商有道,“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子贡凭借其财力,游说齐、吴、越、晋四国,使鲁国免于兵祸。这些事例旨在体现当时的富商大贾A. 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B. 义利思想发生了根本的改变C. 抑制了兼并争霸局面D. 扶危济困与勤俭节约的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和“使鲁国免于兵祸”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的富商大贾能够做到勤俭节约与扶危济困,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反映富商大贾社会地位的变化,
6、排除A项;B项中的“根本的改变”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富商大贾的做法能够起到抑制兼并争霸局面的作用,排除C项。6. 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这则材料可以证明A. 日本商人自古以来就是由海盗组成的B. 明朝对外政策加剧了倭患的严重性C.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D. 明朝海禁与倭患的责任完全在政府【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了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是有必要的,也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日本商人也不
7、全是由海盗组成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朝对外政策是海禁政策,是不会加剧倭患的严重性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朝海禁与倭患的责任并不完全在政府也在于商人和海盗,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的海禁政策,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的理解,进而把握材料的主旨。7. 法国史学家阿尔德伯特等人认为,16世纪大量黄金白银流入西班牙,“与葡萄牙相比,西班牙更有利于在17世纪成为经济中心”,然而它错过了机会,西班牙的黄金被投到欧洲其他地方,促进了英国、法国、荷兰工业的发展,西北欧成为经济中
8、心。对上述观点的理解较为合理的是A. 商业革命延缓了西班牙的发展历程B. 殖民掠夺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C. 封建制度阻滞了西班牙的社会进步D. 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认为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使大量金银流入欧洲,推动了西北欧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欧洲社会转型,B项正确;商业革命使贸易中心向西欧转移,而影响西班牙发展的是大量金银并未转化为商业资本,排除A项;题干并未强调封建制度阻碍了西班牙的社会进步,排除C项;西班牙并未成为经济中心,不存在转移一说,排除D项。故选B。8. 下图是1750 1851年英国专利授予量示意图。对此理
9、解正确的是( )A. 工业革命推动专利制度的产生B.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C. 技术创新引领经济的迅速发展D. 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支柱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1762年即工业革命开始后专利个数逐渐增加,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因为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创新不断,故选C;根据所学可知专利制度在工业革命前就存在,A错误;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专利授予量增多,反映科技发明、专利申请方面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但当时是自由主义时期,不能说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B错误;材料是专利授予量,不能体现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于支柱地位,D错误。9. 有
10、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新消费主义使得各阶层开始购买它们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的、甚至比以前更大范围的商品。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A. 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和生产效率提高B. 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的结合更加的密切C. 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D. 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各国经济联系加强【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18世纪中后期的新消费主义使得各阶层开始购买它们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的、甚至比以前更大范围的商品”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生产率极大提高,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
11、们的生活水平,A与材料相符;材料强调的是“社会需求”出现是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而不是“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的结合更加的密切”,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分工”,C与材料无关;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生产力极大提高,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而没有涉及“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各国经济联系加强”,D错误。10. 上海机器织布局筹办于1878年,产品纳税享有优惠,营业兴旺、利润丰厚;同期兴办的汉阳铁厂也享有优惠政策,经营情况却恰恰相反:产量低,质量差,成本高,销路少,难以为继。这一现象折射出A 管理水平决定企业发展前景B. 民族工业更容易获得发展C. 近代企业工业布局不够合理D.
12、 企业发展受制于多重因素【答案】D【解析】【详解】同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都享受政府税收优惠政策,但是上海织布局营业兴旺,利润丰厚,而汉阳铁厂却难以为继,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样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等都会影响企业发展情况,D正确;A、C只是影响因素之一,不能通过单一因素论断企业发展,排除;题干涉及的是洋务企业,并未涉及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而且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情况来看,其发展更加曲折,排除B。11. 1933年,国民政府实业部拟定四年实业计划,规定对保险、粮食、棉花、煤炭等重要产业实行国家通盘筹划;1934年,又陆续出台运输动员与统制初步计划、粮食存储与统制计划等一
13、批有关物资管制的计划、纲要。这些政策的出台主要是因为A. 苏联模式的影响B. 国际局势的恶化C. 经济危机的冲击D. 围剿红军的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加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此背景下,国民政府采取的统制措施以应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紧逼,故B符合题意;苏联模式是一种社会主义模式,国民政府的措施是部分借鉴而不可能主要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1929年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破坏性很大,但当时我国并非资本主义国家,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小,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经济政策与围剿红军的关系,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
14、. 20世纪初,报刊评论运用了大量新的外交词汇:国民外交、外交主体、外交方针、外交政策、世界政策、帝国主义、强权、联盟、协约、领海权、领空权、渔业权等等,成为当时中国外交的主流话语。大量外交新词汇的使用体现了当时A. 民族意识开始兴起B. 外交策略改变C. 国人认清列强本质D. 外交的近代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国民外交、外交主体、外交方针、外交政策、世界政策、帝国主义、强权、联盟、协约、领海权、领空权、渔业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量外交新词汇体现了国际外交理念及国际主权意识,反映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D项正确;A项,民族意识开始兴起于19世纪末且题干并未全面体现民族意识,排除;
15、B项,题干不能体现当时中国的外交策略,排除;C项,题干并未强调与国人对列强的认知,排除。13. 如图谣言宜禁刊登于19世纪末发行的点石斋画报,其上配有文字:“泰州为扬属一大邑,早经设立电报局,以便官商寄信之用。乃近有匪徒造谣言,谓电报局所用电气系以死者之魂炼成,故专收人家供奉之神主牌,每牌值价洋四五十元,须在三年以内者方为合用。”上述信息从侧面说明了A. 谣言散布阻碍了通讯工具应用B. 晚清时期社会生活实现近代化C. 大众传媒关注科技成果的传播D. 民众普遍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答案】C【解析】材料仅说当时出现了谣言,但没有说谣言阻碍了通讯工具应用,A项属于过度解读,故A项错误。晚清时期社会生活
16、并未实现近代化,很多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的社会生活依然很落后,故B项错误。点石斋画报属于大众传媒,电报属于科技成果,点石斋画报报道与电报有关的新闻侧面表明大众传媒关注科技成果的传播,故C项正确。材料中谣言表明,当时还有人对电报有所误解,并未普遍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故D项错误。14. 1921年5月,列宁提出:商品交换应当成为收集粮食的主要手段;商品交换是对工农业相互关系是否正常的检验,是建立能较正常的发挥作用的货币制度的基础。但后来,他又指出:“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列宁的这些观点A. 有利于苏俄(联)生产力的有序发展B. 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开始的标志C
17、. 为粮食税政策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D. 体现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认识【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商品交换应当成为收集粮食的主要手段”“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说明列宁已经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探索新经济政策,这是列宁在了解国情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社会经济的新观点,故D项正确;1921年苏联还未成立,A项错误;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开始的标志,排除B项;1921年3月,粮食税政策已经实行,排除C项。15. 1929年末胡佛多次召开由劳资双方代表参加的白宫会议,希望资本家能够维持现有的投资规模和工资水平,工人代表能够放弃增加工资的要求;同时胡佛还提出轮流工作制度
18、,即公务员每年无薪休假一个月,以此减缓就业压力。这些措施的出台说明胡佛A. 仍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C. 已意识到“大萧条”的根源所在D. 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有益借鉴【答案】D【解析】【详解】“多次召开由劳资双方代表参加的白宫会议”“提出轮流工作制度”,这些措施说明胡佛政府尝试干预经济,以缓解经济危机,这就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有益借鉴,故D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A错误;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故B错误;胡佛没有意识到“大萧条”的根源所在,这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错误。16. 1933年12月31日,凯恩斯在信中敦促罗斯福将NRA(
19、全国工业复兴署)束之高阁,称NRA为一个“戴着复兴假面具而实质上也许会阻碍复兴”的机构,而应该致力于促进公众消费和开放市场操作。对此,凯恩斯解释说:“只有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情况下,人们才会指望政府支出会不断起到主导作用。”凯恩斯旨在A. 反对政府行政职能过大B. 避免国家出现财政赤字C. 强调国家加强干预经济D. 防止盲目竞争引发过剩【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凯恩斯的说法可知凯恩斯反对全国工业复兴署,他主张促进消费和开放市场反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故正确答案为A项。结合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相关知识可知凯恩斯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可以适当赤字以促进经济发展和防止盲目过剩
20、,故B、C、D三项错误。17. 20世纪40、50年代的英国国有化的范围,除银行外,几乎都是为私人企业提供廉价原材料和能源的基础产业,如煤炭、钢铁、煤气和电力工业,为私人企业提供廉价服务的铁路、航空、公路以及邮电等公共事业企业等。由此可见,当时英国的国有化A. 借鉴了苏联工业的发展模式B. 改变了企业的资本主义性质C. 一定程度制约了私人企业D. 从根本上有利于私人企业【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20世纪40、50年代”“为私人企业提供廉价原材枓和能源基础产业”“为私人企业提供廉价服务的铁路、航空、公路以及邮电等公共事业企业等”中可以看出,当时英国的国有化主要是为私人企业提供服务,促进了
21、私人企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苏联工业化模式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故A项排除。私人企业仍然是资本家所有,没有改变企业所有制性质,故B项错误;材料中英国的措施显然是促进了私人企业的发展,不是制约,故C项错误。18. 1947年4月,美、英、中、法等23个国家进行关税减让谈判,双边关税谈判共进行123项,涉及大约5万种商品。10月,23国签订关贸总协定。关贸总协定除每年召开大会外,主要活动是主持减税谈判,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这说明关贸总协定力图A. 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B. 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话语权C. 根除各国利己主义政策D 推动世界贸易制度化和体系化【答案】D【解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大庆 铁人 中学 2020 _2021 学年 历史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