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best合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吉林省长春市“best合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best合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长春市“BEST合作体”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 2021年5月本试卷分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两部分共32题,共100分,共3页。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卷 选择题1.周人藏礼于器,对青铜礼器的使用在数量、形制和大小都有严格的规定。根据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周人列鼎通常为单数,奇数的鼎与偶数的簋(gu)配合使用;而在山东半岛及黄淮、江淮流域的东方族群则盛行“偶数用鼎”。这一现象反映出()A.贵族集团内部等级森严 B.宗法分封制度走向瓦解C.分封制下地方独立自治 D.早期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2.西周时期,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各
2、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这()A.有助于形成家国一体的统治秩序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保障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D.强化了对家族的认同3.据卜辞考订,商朝产生了十七世二十九王,由弟继位或堂弟继位现象者为七世十二王,而父子相继现象者为十世十七王。这表明商代()A.政治局势动荡不已 B.家族血缘关系不断强化C.宗法制度已具雏形 D.王位继承制度尚未形成4.西周分封,天子(王)的封土是“方千里”,公、侯的封土是“方百里”,伯的封土是“方七十里”,子、男则是“方五十里”。这说明分封制的本质是()A.周天子间接统治国家的方式 B.贵族内部权力与财产的再分配C.
3、安抚功臣与异姓贵族的手段 D.巩固和扩大周朝统治的政治制度5.春秋时期,一些士、鄙人、工商业者进入上层政治舞台,如齐桓公任用鄙人和商人出身的管仲、鲍叔牙;晋文公任用“士”出身的狐偃、赵衰等人;楚庄王任用“鄙人”孙叔敖等。这种人才选拔方式的出现()A.有利于制度变革与社会转型 B.标志着军功爵制度的确立C.宣告了宗法分封制度的瓦解 D.削弱了周王天下共主地位6.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说明()A.久远的历史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
4、历史的必然C.文献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同一史实 D.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7.周武王在牧野战胜商纣王以后,商朝的庶民贵族等候在郊外,隆重欢迎武王进入商都。武王一进入商都,即命南宫括发放鹿台的财宝、分发巨桥的粮食,以赈济贫弱百姓。这一举措意在()A.强化周王的天下共主地位 B.削弱殷商的潜在势力C.确立贵族的世袭政治特权 D.实现政权的顺利转移8.中国古代秦汉地方行政区划开始是郡、县两级,后来在郡之上又设置了州。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为路、州、县三级。元代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是路、府、州、县。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发展演变表明()A.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B.最基本的单
5、位县较稳定C.中央对地方控制日益削弱 D.君主专制体制日趋完备9.秦朝及以后,历代监察官多是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髙的官员,如汉代刺史是以六百石的职位监察一千石的郡国守相,唐代巡视各道的监察御史也仅为正八品。这种做法()A.旨在防范监察官员独断专权 B.有利于监察效果的提升C.体现了皇权下移的开明统治 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辖10.廷议、朝议、集议是中国古代中央决策体制的重要制度。当国家遇到重大事务时,皇帝召集相关官员进行讨论,讨论结果由皇帝最后裁定,即所谓“兼听独断”。这些制度()A.造成君主的大权旁落 B.形成了民主决策体制C.有利于形成正确决策 D.削弱官僚集团的权力11.下表是关于郡县制
6、的三次争论高潮的基本概况唐朝朱敬则:“高下在心,天下制在一人”柳宗元:“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失也”明末一清中叶顾炎武:“方今郡县之弊已极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王夫之:“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戊戌变法以来章太炎:“民国成立,首在规定政权,必中央之权略重,地方之权略轻”梁启超:“效瑞士之制,自分为数小邦,据联邦之制,以实行民主之政”对此分析合理的是()A.同一时期评价基本趋同 B.随社会环境和思维角度发生变化C.时间愈后评价愈加准确 D.都只关注利弊但未提出处理方案12.古代中国中枢机构的设置不断变化。以下对历朝历代中枢机构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丞相府是行政
7、中枢,丞相为三公之一,是主要的辅佐大臣中枢机构变成皇帝直接统领的三个机构,同在政事堂议事中央常规中枢机构削弱,决策活动转移到皇帝亲信的臣僚废丞相,选文官协助处理奏章等,逐渐成为实际中枢机构A.秦朝、汉朝 B.汉朝、唐朝C.唐朝、明朝 D.秦朝、明朝13.东汉末年曹操自任丞相,移原隶少府的尚书吏部曹、选部曹等尚书诸曹为丞相属官。后来,魏文帝曹丕以曹操设立的专门处理机密文书的秘书省为基础另设一省,掌管机要,起草和发布诏令。曹魏行政机构的调整()A.遵循了中央集权制原则 B.有利于中央事权的统一C.降低了中央的行政效率 D.从根本上防止吏治腐败14.有学者指出:“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
8、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该学者认为唐代中华文明繁荣的原因是()A.国家统一与开拓疆土 B.政治清明与文化包容C.民族交融与文化融合 D.国势强盛与经济富庶15.唐代士族在统治阶层当中所占的比例很高,“安史之乱”后仍在56%到89%之间波动。唐代最后一百年中,出身于赵郡李氏等十八个士族的宰相有79位,其中65人是通过科举入仕的,占总数的82.2%。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A.藩镇割据给士族发展提供了机会 B.士族放开了对科举的不屑态度C.经济重心南移推动了士族的兴盛 D.唐后期政权为世家大族所垄断16.西汉成帝时,其母王政君的兄弟王凤、王商、
9、王立、王根等四人相继为大司马大将军,王氏封侯者前后达九人,甚至出现了“政事大小皆自凤出,天子曾不壹举手”的局面。这种现象的出现()A.说明官吏选拔制度不完善 B.暴露了汉初分封诸侯的弊端C.本质上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D.反映了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17.魏晋时期,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只有品评权,没有任用权。中正只是把自己的品评意见提供给政府,作为政府用人的依据,官吏的任用由中央决定。这表明魏晋时期()A.官僚政治走向成熟 B.九品中正制被废除C.士族势力逐渐衰退 D.选官权向中央集中18.马可波罗行记记载:“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迈耳,或三十迈耳,必有一驿。无人居之地,全无道路可通,此类驿
10、站,亦必设立。”明代在全国均建有驿站,每隔十里置铺,铺有铺长;六十里设驿,驿有驿丞。沿线每6080里设一个驿站。这主要表明,元明两朝()A.注重地方治理 B.邮政行业发达 C.军队调动频繁 D.贩运贸易发达19.中国古代律家群体的构成,有政治家、司法官员、著书立说的律学家、经学家。西汉开国元勋萧何,出身于“刀笔吏”(法律官吏),魏晋时律学成为与经学并立的学府,唐代律学发展已经完全成熟。材料反映古代律家群体()A.成份多元化,社会地位高 B.都是政府官员,法律素养较高C.传授经学,培养统治人才 D.只重法律研究,不重司法实践20.汉代察举制最初规定各郡国岁举二人。东汉和帝时改以人口为标准,郡国人
11、口满二十万每年举孝廉一人,满四十万每年举孝廉两人,以此推之;后又规定少数民族杂居的边郡地区,人口满十万每年即可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每两年举孝廉一人。上述做法()A.保证了选官的公平公正 B.利于缩小各地区经济文化差距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权稳定21.雍正帝要求广大臣僚用密折言事,比如一省之内,督抚、布政使、按察使、道台都可以独自上折密奏。当时除了雍正的少数几个心腹大臣稍敢勇于任事外,广大臣僚都“人人自危,斤斤自保”。据此可知,密折制度()A.减少了政府的决策失误 B.助长了官场的因循之风C.削弱了中枢机构的权力 D.消除了君臣之间的隔阂22.清朝,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总督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 长春市 best 合作 2020 2021 学年 下学 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限制150内